药最网
首页

连锁药店开展的慢病管理效果忽好忽坏,常常吃力不讨好,还值得一试吗?


很多药店越来越重视慢病管理,在门店提供检测、用药指导,有条件的更是建立了慢病生活馆、定期开展患者教育等项目,初衷是好的,觉得既能通过服务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又能促进药品销售,一举两得。


小U通过医药报了解到,多个连锁药店的老总在不同的论坛会议上都明确表示:通过慢病生活馆的运作,药店的处方药产品销售量提升了,对药店贡献的毛利与以前相比也有了质的变化。


可是也有不少店员表示,很多群众依然对药店的慢性病管理抱有警惕、反感的态度,那么这条路是否可以就这样走下去呢?



小U在一份2016年底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抱怨的消费者占了这次调研人数的40%以上


“这哪里是为患者服务,分明就是卖药嘛!”

“在××药店的慢病生活馆检测的指标,在社区服务站根本不认呀!还得重新检测,浪费了我的时间!”

“慢病生活馆建议我吃的药和社区医生开给我的药不同,到底我吃哪个呀?”

“我的慢病管理档案太多了,社区一份、药店一份,哪份资料都不全!”

………



看来百姓对药店的不信任依旧存在,而且受访药店表示,如果按客流量来统计,在慢病生活馆建立初期客流处于上升状态,但几个月后,客流量不约而同出现了止步不前的现象,每月新增会员与流失会员大致相当,有的甚至开始出现下滑。


那么如何正确的开展慢性病管理,将满意度做到最高呢?小U觉得李秉彧专家提出的四个切入点值得我们思考:


切入点一:从慢病档案入手


一个慢病患者的档案建立后,患者的历次诊断情况、处方情况、用药情况、日常检测指标记录、患者教育情况等都应记录在案,并作为该患者慢病控制发展的唯一记录。


基于此,药店的慢病患者档案也应跟此档案合二为一,而不是缺乏医生确诊和医生处方的慢病档案。


基层医疗机构的慢病患者档案和连锁药店的慢病患者档案的合并,一方面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可以发挥各自的服务特长。而合并事宜可利用处方药制药工业的资源,通过处方药企业牵线搭桥说服基层医疗机构与药店共享患者慢病档案。



切入点二:从生活方式干预与教育入手


多数慢病都是由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而慢病的治疗不仅仅是药物治疗,更在于生活方式的干预。


这种干预不是普通的电话、微信、短信通知提醒,而是要改变慢病患者的饮食习惯等,诸如高血压患者每日盐的摄取量在11.18克以下等。


显然这种干预属于深度的专业干预,需要受过专业系统教育的人来完成,而这部分人多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相比之下药店比较欠缺这类人才。



切入点三:从患者相关指标监测入手


慢病患者的每次诊断都离不开相关的指标检测,医生依据相关指标的变化做出判断,并开具相应的处方——但这个时候往往是病情发生变化的时候。


由于慢病管理的目的之一是延缓病变的发生,所以日常相关指标的监测显得异常重要,因为这些指标是生活方式干预介入程度和日常合理用药量的依据。


药店完全可以承接基础检测,相关检测除简单的血压、血糖检测外,有条件的还可以利用医疗器械如POCT设备采集患者末梢血进行检测,并将这些指标记录在患者档案中。



切入点四:从患者用药指导入手


在慢病管理中,执业药师充当的角色已不仅仅是药品管理者和分配者,同时也是保证慢病患者的用药安全并为患者提供有效咨询的服务者和指导者。


在整个服务过程中,药品销售不是主要的,增加患者的服药依从度才是慢病管理的核心工作。药店可以在此环节上采用灵活的促销方式进行,如针对慢病患者的服药依从度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有奖活动、慢病患者用药知识竞赛等。


慢病管理对药店而言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药店如果以追求利润为目的进行慢病管理,会让店员在为患者提供慢病服务的过程中,卖药时笑脸相迎,不卖时冷脸相对,给患者带来不良感。


上述几点对药店来说都很重要,因为如果药店没把握好,久而久之,会使患者满意度下降,忠诚度降低,从而使慢病管理成为药店吸引消费者的遮羞布。长此以往,势必对行业产生不利的影响。


编辑:小U  转载:注明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