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医药代表,与销售有什么关系?


2016年到现在,国家层级的医药行业的政策文件出台近四百份,算上地方政策,将近两千个。政策出台的速度,恐怕远远大于阅读的速度。各种政策解读的嗡嗡声,就没停过。可谁记得他们都说了什么?改变了什么?

 

医药代表,错位的担心

 

都说风暴眼是医药代表,可是有什么依据医药代表应该担心?的确有很多医药代表担心自己的将来,可是谁又不操心将来呢?很多医药代表在考虑是不是要转型或转行,可是哪种职业又是一劳永逸的呢?

 

很多人给医药代表支招,无非这样几种:第一是复“古”,回到行业初期的状态,叫不忘初心;第二是学术,学术推广,哪怕只是概念,叫老生常谈;第三是患者中心论,不提也罢。患者,作为了解客户行为的窗口,也是应该的,客户的客户么。但除了医生而外,患者与别的角色无关;第四是客户中心论,老套,同理也可以是老板为中心;还有,服务中心论,提及的人不多,大概觉得这个概念不够专业。总之,大体认为,只有专业导向才是唯一出路。理由很简单,在最新文件里头,不允许医药代表承担销售任务。

 

实际上,医药代表从来都没有承担过销售任务,承担销售任务的都不是医药代表。政策文件里的“销售任务”,只能理解为法规范畴的刚性概念,比如药品的发货、回款、流通与库存管理这些环节才是销售,自有GSP相关条款去规范和记录。医药代表从来都不可以插手这些事情的,这些都是经销商才可以做的事情。如果说有医药代表在做这些,那么一定是“伪”医药代表在那里混淆视听。不只是书面说说,还有两票制,营改增,飞行检查等配套措施来制约。

 

有人说指标不是销售任务吗?区别一下,指标是公司绩效考核的办法,属于管理范畴,而不是法规范畴。

 

很多国家医药是分开的。这么一来,怎么计算指标达成呢?方法也都不一样。市场也是被分为若干区域,叫“砖头”(Brick)。医药代表所属区域的业绩,就被当作是销售业绩。这种计算方式不合规吗?怎么考核,怎么管理是企业内部,甚至是团队内部的事情。

 

绩效考核的办法,可以多种多样,只不过业绩指标是很直观,容易计算而已。但是随着医药分家,分级诊疗,多点执业,医药互联网化,医药电商等业态的变化,业绩的划分将会变得复杂,这是对团队管理的挑战。到那个时候,指标考核的难度讲会增加。最终是不是会放弃这种考核办法也未可知。

 

说这么多,就想说,医药代表将会越来越堂而皇之的成为一种职业,必将越来越理直气壮。可是医药代表为什么还会莫名其妙地担心呢?原因是公司和行业的氛围,是非医药圈看待医药代表的眼光。

 

真正的核心命题,是公司如何把握未来的不确定性,比如市场准入,比如价格的震荡等。无论是产品组合的管理问题,成熟产品的增长问题,还是新产品的上市问题,公司高层避不开的是人均产出如何提升,是短期的业绩与长期的战略的平衡,是市场份额与预算控制的尺寸。减员不难,砍费用也容易,但同时也让业绩增长这才是难点,做出一份可靠的销售预测才是难点。

 

可是,所有这些与医药代表的关联是什么?该医药代表应该去操心吗?这是医药代表的职责范畴吗?这不是诛心的时候,不讲态度,只能就事论事。医药代表的担心,是在替管理层操心吗?不用了吧。是在为自己操心吗?具体操心什么呢?是不会传递诊疗技术信息,还是不会合规地做事?是不会做市场活动,还是不会做客户拜访?是没有产品知识,还是不懂技巧?都不是,可是依旧担心。那么继续担心吧,闲着也是闲着。

 

医药代表,真正值得操心的

 

从行业的视角来看,医药代表担心的不无道理。只要把医药代表的担心稍微具象化一些,也许我们就找到了改变的方向。

 

第一,  医药代表多了

 

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断言行业里医药代表的数量在20142015年间会达到顶点,当然没有人去核准较真。有这样几个现象来佐证:1)新产品进入市场少了;2)更多产品到了产品生命周期(PLC)的后期,市场活动少了,拜访密集度低了;3)相关产品组合引发团队的合并;4)过期原研产品走进仿制品大家庭(CSO),需要的人手自然也减少了;5)每年进入行业的人员,远远大于从退休的人员。这是行业发展阶段性特点决定的。

 

第二,  客户觉得医药代表做法不新鲜了

 

总是那些老步骤:开场,探询,陈述,处理反对意见,缔结。耳熟能详,也不知道是不是曾经起过作用,好像这是我们唯一会做的。无论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顾问式销售,客户背对着你都能应付。幻灯片演讲,循证医学证据,参考文献的罗列,加上炫酷的演示都不能激起客户的兴趣,哪怕结合虚拟现实(VR),对客户而言,恐怕也未必新鲜。这工作还怎么做?

 

第三,  公司的要求越来越难弄

 

先不说产品知识考试,就是收集相关患者信息就能把人折腾够呛。项目要开展,活动要组织,把客户的信息输入公司CRM系统,计划、执行、汇报,最终还要关联到绩效的提升。如果没有提升,那么成堆的解释都将难以过关。

 

第四,  最关键的是见不着客户

 

熟人不必见,新人见不着。所以,总是没人可以拜访,晃老晃去不行,宅在家里不行,躲在角落玩手机也不行;带着资料不行,不带资料也不行。学习了一堆的产品知识,结果英雄无用武之地;满腹经纶,百无一用。问题是回来开周会,还要如实汇报。

 

如果稍微综合一下上述的现象,医药代表会发现有点冤:不是不会做,而是用不上,做不了。所以,公司原来培训的一堆东西,都是让医药代表会做,是提高胜任力(competency)。此刻,医药代表需要的是竞争力(competitiveness)。如果客户把时间留给自己,医药代表只能闲着;如果客户把时间给了别的代表,你也只好闲着。

 

所以,光是会做顶什么用?还要用得上,人家让你用才行。用得上的,往往是有优势的,而优势就是竞争力。医药代表如何提升竞争力?才是这个阶段的难题。

 

医药代表,要提升竞争优势

 

医药代表的竞争优势,有四个方面:

 

1)  个人的识别度。

什么叫识别度?就是给客户一个对你刮目相看的理由。否则,客户会一视同仁的。一视同仁的意思,就是把代表当作一个标签。既然是标签,客户就省事了,他们知道如何应付标签了。这是因为,客户一视同仁也能取得业绩的时代过去了,现在要求一视同仁的,是一种竞争弱势的表现。当别人还在忙着标准的自我介绍时,客户却能一眼从同级中认出你来,这就是优势。反之,同理。

 

2)  对客户的洞察力。

即使见新客户,也不是从零开始,而是从百分之八十开始,因为任何角色,都有共性的部分,个性部分充其量就占百分之二十。个性的部分需要进一步了解,而共性部分,拜访之前就知道了。所以,当别人的起点是零,你的起点却已经是百分之八十,竞争优势从一开始就明显了。相反,也是如此。

 

3)  与客户的接触点。

很多人只能在固定的地点和时间与客户沟通。客户在繁忙时,你的确看得到,但是别人也看得到。见人所未见,才是优势。如何设计与客户的接触点,是医药代表自带的优势。当你在与客户沟通时,对手却在等待,就算是优势;当你见客户的时候,对手看不见,优势更明显。反之亦然。总之,再也不要玩等待的苦肉计了,没人领情的。

 

4)  学术的推荐力。

其实每个人在客户那里,至少都有一次说话机会的,只不过很多人浪费了第一次而已。人与人的差异,体现在不同的语言力量。当对手说不完整,你却能用三言两语说明白就是优势;当对手说的很完整,而你却总能说到重点时,就是优势;当对手知道客户的重点,而你却有场景带入感,就是优势;当对方会讲故事,可是你能引发响应,就是优势。相反也成立的。但是,也不要因此就把激情四溢掷地有声的说话方式当作竞争优势,当激情来得莫名其妙,客户只瞟一眼,神就会离开。对于表演者,人家懒得理会。

 

医药代表的具体动作不外乎四个,即说,回答,提问和反应。这四个动作,是呈越来越难的阶梯状上升趋势的,这都是因为这四个动作留给自己准备时间,也越来越短。因此,当事人容易感觉来不及,表现为痛快过了当即后悔。事后,经常抱怨自己准备不充分,进入这样无休止的循环。

 

医药代表,决定自我培训

 

解决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把优势放进思维。

 

这样,临事才会变得从容。不过,和任何技能一样,只有持续的刻意训练才做得到。问题是,你指望谁为你的培训买单?最关键的,何时开始这种训练最划算?

 

此刻,就是最好。每一个推迟,效果就在递减。

 

任何的优势,都值得为之投入资源,无论以何种方式,无论购买什么,无论向谁购买。我们必将发现,时间才是真正的优势。时间浸泡出来的优势,才是不可模仿的。

 

做自己的教练。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