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黄浦江畔到母亲河边的中药企业活化石——佛慈制药

佛慈制药至今走过了88年风雨历程。 如果说佛慈制药是一棵大树,那枝繁叶茂的树冠下,88个年轮仿佛一部恢弘的编年史,记载着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佛慈历史。她是中国民族资本工业演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有企业的缩影;她是中国中药生产从手工操作向工业化、现代化发展过渡的代表;她是中药生产从经验指导生产向依法制药转变的活化石。


中国中药行业的先行者

        佛慈品牌蕴含了深邃博大的慈悲情怀;天人合一凝聚了佛慈济人济世的经营理念。一直以来,佛慈制药都是以创造者和先行者的形象出现。

         1929年,中国的中药行业还踌躇在前店后厂草根树皮的阶段,佛慈创始人玉慧观先生眼看工业化的侵蚀使中药的发展愈来愈艰难,发出感慨:“惜吾国科学之落后,西药之盛行,中药遭天演之淘汰”。这种警觉和责任感,促使佛慈这个中药生产工业化的先行者,在1929年的上海呱呱坠地了,创立伊始,佛慈先辈便大力倡导“中药西制”力求“科学提炼,改良国药”。

         20世纪30年代,在东南亚的参茸药行里,一个响亮的品牌被人们传递着、称赞着,这时的佛慈,已经面向海外市场开始规模出口,占领了东南亚市场,时至今日佛慈仍是中国中成药出口十强。

上海企业 远迁西北

       良好的立意及理念、先进的制剂技术、博大精深的中药文化让佛慈的起步阶段充满传奇色彩。然而,世事的变迁难如人愿,接踵而至的战乱,国外侵略者的觊觎终于使佛慈颠沛流离,辗转于重庆,规模远逊于原来的上海佛慈大药厂。直至解放,佛慈重回上海,才算再次得到一个稳定发展的机会。


五十年代,在国家支援大西北的整体安排下,为了让甘肃这个遥远的药材之乡不再抱着金饭碗讨饭,佛慈作为上海轻工业的生力军,与其他一些国有企业不远千山万水,落户兰州。


瞄准新机遇  创造新历史    

        岁月辗转,佛慈现已发展成为4个生产基地、2个在建的医药产业园和3家全资子公司。现有员工约1400人,拥有25条生产线,全部通过国家GMP认证,还通过澳大利亚TGA组织、日本厚生省和乌克兰产品认证局的认证。拥有药品生产批准文号345个,拥有定眩丸、参茸固本还少丸等10个独家产品,1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9项发明专利,常年生产浓缩丸、大蜜丸、颗粒剂、胶囊剂、片剂、胶剂等11种剂型的152种中西药产品。“佛慈”注册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佛慈”牌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桂附地黄丸、逍遥丸、香砂养胃丸、参茸固本还少丸等系列产品多次被评为“甘肃名牌产品”。

        在国家大力提倡“一带一路”发展的当下,佛慈以极高的战略眼光向兰州新区投资了占地574亩的佛慈制药科技工业园,一期投资12.7亿元,建设内容主要为制药和甘肃省现代中药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板块,同时建立工程化、规范化、专业化的现代中药制剂研发体系和技术服务平台,届时将形成   14亿元的产销规模。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