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 中药你熬对了吗,这些秘密你不一定知道!

☀广东省中医师承项目,拜名医为师,成为执业中医,全国招生!本批2017年4月进行公证拜师,可添加客服微信:13620946215(手机号),咨询报名!

 

中药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它的历史悠久,是人民智慧的结晶,为人民的健康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近代随着西医的进入和道医人才的流失,中医药暗淡不少。


近几十年,日本政府大力扶持汉方药,并将其打招成“国宝级”产业。日本汉方药在国际上大有赶超中医药之势,成为中国中医药最大的竞争对手。


注:中医中药到了日本,被称为汉方医药。


日本和韩国的中药出口占到国际市场中药总出口量的80%。中国却仅占3%到5%。(日本汉方药的原料80%都是中国产,中国只是种植药材,而日本基本上都是加工了再出口国外。)


日本厚生省和业界研究确定这些标准处方的归依,几乎都来自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为主的中国古代汉医学典籍。其中的安中散、藿香正气散、黄连解毒汤、六味地黄丸、十全大补汤,都是有点年岁的中国人熟悉的名字。


到2010年,日本人服用汉方药(中药)的比例已由40年前的19%增加到72%。如今在日本,80%的医师会给病人开具汉方药(中药)处方,全日本具备汉方药诊治能力的医师已超过10万人。(——以上数据整理自“界面”新闻)



前几天,媒体爆料许多中国人去日本爆买汉方药,而国内越来越多的人对医充满质疑,甚至一些医生自己都在说:“不信道医,我只信西医。”道医在中国经历了数千年的验证,我想这已经不是信与不信问题了。


西药见效快,吸收好,但也有一定的弊端,如副作用大,容易产生耐药性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传统中药理论结合现代的科技发现,中药在抗癌,抗菌方面有显著的疗效,而副作用小甚至没有。由于中药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且随症加减应用灵活,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然而,中药的煎服方法往往被人们忽视了,由于煎服方法错误或不当,因而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现将中药的煎服方法简单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煎药器皿的选择,首选陶瓷或砂罐,次选不锈钢和搪瓷制品,忌用铁锅,铝锅,因其含金属离子容易与中药的某些成分如鞣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沉淀,影响药物的疗效。



其次,煎药用水,一般用自来水即可,经济条件好的可以用纯净水或矿泉水。最后,药物的煎煮方法:


1
浸泡


将药物置于煎药器皿中,加水至完全淹没药物且高出2-3cm,放置30分钟左右。这样做的原因是使水完全渗入药物的细胞内,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2
煎煮


中途适当搅拌,防止粘锅。通常一剂药煎煮2-3次,解表药首次煎煮15-20分钟,次煎10-15分钟;一般药首煎20-25分钟,次煎15-20分钟;滋补药首煎30-35分钟,次煎20-25分钟另外还有一些药物在煎煮时需要特殊处理,现介绍如下:


3
先煎


就是将单味或多味药物较其它药物先进行煎煮。这类药包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贝壳类药物,如磁石,龟甲等;有些需要改变药物的作用以适应临床要求如大黄久煎泻下力缓,用于清内热或体虚之人的缓泻。还有些有毒药物,需要延长煎煮时间以减轻毒性的如川乌,附子等需熬煮至无麻舌感;


4
后下


就是在大多数药物即将煎煮好再加入煎煮5-10分钟即可。这类药物大多质地轻薄含挥发性成分,气味多芳香辛烈,易挥发,不耐久煎如薄荷、麻黄、砂仁等,大多为解表药和芳香化湿药;大黄、番泻叶久煎泻下力减弱,若取泻下作用则后下或开水泡服。


5
包煎


就是将药物包在布或纱布中再和其它药物一起煎煮,这类药包括花粉、细小种子、细粉类及含绒毛的药物,如蒲黄、车前子、葶苈子、旋复花等,包煎有利于煎出有效成分,防止粘锅糊化以及减少对咽喉的刺激。



6
冲服


用煎煮的药液或开水冲服,适用于入水即化或本身就是液体的药物,如芒硝、蜂蜜等;或价格比较昂贵的药物如牛黄,麝香等;或不耐热或不能加热的药物如朱砂,雄黄等。


7
另煎


就是将药物单独煎煮后兑入药液中,适用于价格比较昂贵的药物,如人参、虫草等。


8
烊化


一些胶类药物,容易粘附于其它药渣或锅底,既浪费药材又容易熬焦,就需要另行用小火慢慢使其熔化或用热水熔化再兑入药液,如阿胶、鹿角胶等胶类。


9
滤过药液


在生活中,我发现许多人在煎服中药的时候是煎一次服一次,下次服药的时候又加水再煎煮,这种服药方法是错误的。因为第一次煎煮的时候有效成分煎出50-70%,第二次煎煮的时候有效成分煎出只有20-30%,第3次就只有10%左右,如果这样服药,则药物的浓度越来越低,到最后就没有效果了。


所以正确的服法是一副药按上述方法煎煮2-3次,将几次的药液合并压榨药渣的药液混合均匀,然后按医嘱平均分成3-6份,每次服一份。


正确熬药,正确服药,很重要。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tg@weizy.cn(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九歌(微信号:13714982120)

⊙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苔黄腻热在肝胆,苔黄燥热在脾胃

黄帝内经一聊就懂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荐语:本号致力于传扬内经养生之术,《灵枢》《素问》《黄帝内经》,一聊就懂!

穴位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荐语穴位,微中医旗下精品号,最大的穴位研究者和爱好者社区,我们以技交友,以医会友,不亦快哉!

中医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荐语微中医是国内最大的中医类教育培训服务商,创办于2014年,我们提供的教育培训课程包括:小儿推拿、艾灸、面诊舌诊、黄帝内经、伤寒论、易经风水、五运六气、火神扶阳、道家强肾、九种体质、刮痧拔罐等。欢迎您关注:)


微课报名|小儿推拿进阶班

黄千峰老师|三字经小儿推拿门派传承者

微中医旗下精品微课,现在报名享全网最优价268元(含9节课,3月7日开课)

长按识别二维码进行报名交费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报名页面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