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每日一药——防风


防风与元宵怎么能扯上关系,品着元宵,猜个谜语,就把节日的气氛送来了。

    中药铺掌柜出了一谜语:“五月将尽六月初,二八佳人把窗糊,丈夫外出三年整,捎封书信半字无。”打四味中药名称。

     谜底猜出来了没:请见本文末尾处。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
    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有了。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
    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
    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在国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为人所知

“半夏、防风、当归、白芷”四味中药。真是意味深长,妙趣横生。

辛温解表药-防风

来源采收:
   防风,古代名“屏风”(见《名医别录》),喻御风如屏障也。其味辛甘,性微温而润,为“风药中之润剂”。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urcz.) Schischk.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未抽花茎植株的根,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
   主产东北及内蒙古,现有栽培。广济堂用黑龙江产。

性状:本品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外表皮灰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有的可见横长皮孔样突起、密集的环纹或残存的毛状叶基。切面皮部棕黄色至棕色,有裂隙,木部黄色,具放射状纹理。气特异,味微甘。

处方用名:处方开防风、关防风、北防风---付防风。 
含量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升麻素苷(C22H28O11)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C22H28010)的总量不得少于0.24%。

主要成分:

防风含挥发油、甘露醇、苦味甙、酚类、多糖类及有机酸等。
a.本品有解热、抗炎、镇痛、抗惊厥作用,
b.防风新鲜汁对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抗菌作用,煎剂对痢疾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性味归经:
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功效应用:防风质松而润,祛风之力较强,为“风药之润剂”、“治风之通用药”

祛风解表:用于感冒头痛,风疹瘙痒。主治外感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疹瘙痒。

胜湿止痛:可治风湿痹证,关节疼痛,四肢挛。 

止痉:适于破伤风角弓反张、抽搐痉挛。 
本品炒用,尚可治肠风下血。
用法用量:煎服,3~10g。

注意:阴虚火旺,血虚发痉者慎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面神经麻痹:全蜈蚣两条研细末,用防风30g煎水送服,日1剂,晚饭后服,病程长者加当归、川芎,儿童酌减。药后避风寒。10日为1疗程,治疗1~2疗程。(《山东中医杂志》1986;)
2. 用于排砷:防风12g,绿豆、红糖各9g,甘草3g。水煎分2次服,14日为1疗程。(《中药药理与应用》)
3.经方:玉屏风散,出处《究原方》,功用益气固表止汗;主治表虚自汗;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

歌诀

玉屏风散用防风,黄芪相畏效相成,白术益气更实卫,表虚自汗服之应。
古方组成:防风 30g,黄芪60g,白术60g。
用法:每次用9克,用水一盏半,加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渣,食后热服。
现代用法:研末,每日2次,每次6-9克,大枣煎汤送服;亦可作汤剂。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