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威胁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乳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迅速上升,并呈明显年轻化趋势。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肿瘤中心教授苏逢锡提醒:防治乳癌,需要正确认识,远离乳癌早诊早规范治疗的误区。千万不要上网一搜轻信误信,那种以为经常“自摸”就能乳癌早发现,万事大吉的观点更不对,他列举了临床最常见的四大乳癌认识误区。
苏逢锡教授介绍,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发病年龄提前了十年。国外一般是六十岁以上病人高发,而我国乳癌病人发病年龄呈现“双峰”特点:第一个高发年龄是45到50岁,第二个高发年龄才是60岁到65岁。但临床上年轻的面孔也越来越常见,有些十八二十岁的女学生患了乳癌,但家长并不重视,导致治疗不及时,“有个外地20岁的女大学生乳房长了肿块,直到两年后肿块很大了母亲才带来医院看,小手术变成了大手术!”谈到类似的病例,苏逢锡满脸遗憾之色。他提醒,切莫以为年轻就不会患乳癌而大意。
很多人误以为乳腺癌的唯一症状就是乳房出现或软或硬的肿块。很多女性认为常“自摸”就可早发现乳腺癌,对此,苏逢锡表示:虽然自我检查很重要,但由于癌肿初期很小,而且女性胖瘦不一,早期一般只有有经验的专科医生才能摸出,等到自摸出来时,一般肿块都超过两厘米了。而且,有些乳腺肿块是乳腺增生而并非癌,有些人误以为是癌反而自己吓到自己。乳癌早发现,定期专科检查绝不可少。
“有一个乡下土医的妻子长了乳癌,他自己给病人开方吃中药两年多,拖到整个乳房都溃烂了才来,手术后我说需要内分泌治疗减少复发,他一听就说我们骗人,两年后真的复发了,他们又来找我!”
苏逢锡指出,早期乳腺癌若能及时手术治疗和辅助治疗,治愈率高达95%。但不少病人盲目迷信中医和某些“偏方”,治疗不规范导致病情越治越重。相反,也有一些患者盲目地认为贵药新药就是最好的药。苏教授指出,其实治疗方案还是要听取乳腺癌专科医生的专业意见,遵循药物的适应症和指南,因为专家会针对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苏逢锡介绍,预防乳腺癌复发转移,辅助治疗中化疗和内分泌治疗效果均不错,但因为化疗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带来不同程度的身体不适,有人会因脱发而带来困扰。
苏逢锡指出,目前的辅助化疗方案,专家一般会采用两、三种药物联合治疗争取药效最优而副作用最小,对于某些乳腺癌患者化疗时用阿霉素类的抗生素类的抗癌药物,具有极强的抗癌活性,但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其对于快速增殖的细胞都具有同等的杀伤作用,由此给患者带来骨髓抑制、呕吐、恶心、脱发等常见的副作用,所以患者不需要望而生畏而放弃治疗,且停药后头发仍会重新长回。
35岁以下女性应每年接受一次超声或彩超检查。
35岁以上的女性乳腺组织逐渐开始萎缩并被脂肪组织取代,钼靶X线照射效果好。
对于乳腺癌高危人群,如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岁或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第一胎生育年龄大于35岁或未生育、产后未哺乳者、家族有乳腺癌病人者,建议在定期乳腺X线检查的同时,结合每月一次的自我检查和定期的临床体检。
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