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这4种水果,不光美味还可入药止咳


编辑:流岚 


      俗话说: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乍暖还寒的季节,最容易使人感冒咳嗽。春季气温较冬季高,病原微生物滋生繁殖加快,此时人体阳气刚刚升发,但防御能力尚不强,又遭遇多变的气温,加上自然界中的各种过敏原,如花草、尘埃比冬季也明显增多,人体的呼吸道受到侵犯后出现咳嗽、咳痰。古人在长期的经验积累中,发现了有些水果不光美味还可以入药止咳,下面就由小编来为您介绍介绍。

 

枇杷——生津止渴

性味归经:味苦,性平,入脾、肺、肝经。

功效主治:化痰止咳,生津止渴,疏肝理气。主治胃阴不足、咽干口渴、咳嗽吐痰、疝气、水肿、瘰疬干呕不欲食等症。

成分功效


      枇杷营养丰富,尤其所含钙超过荔枝、广柑,胡萝卜素在水果中仅次于芒果、黄杏,维生素C的含量也颇丰。

药用验方


枇杷膏:枇杷500g,水煎煮,去渣留汁,待粘稠后加蜂蜜250克,制成枇杷膏贮存。每日服2次,每次服20克。有益胃润喉、清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口干咽干、咳嗽痰少、咽喉不利等症。


枇杷止咳汤:枇杷30克,嫩枇杷叶30克,黄岑10克,橘皮10克,生甘草6克。加水煎汤取300毫升,早晚各服1次。具有清肺止咳的功效。主治气管炎咳嗽痰多、胸闷气短等症。


专家提醒


      吃枇杷应有节制,食之过多易生痰伤脾。脾虚便溏泄泻者不宜吃枇杷。

 

梨子——润肺止咳

性味归经:性凉,味甘、微酸,入肺、胃经。

功效主治: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生津止渴。主治肺燥干咳热咳、咽燥疼痛、热病伤津烦渴、大便燥结、饮酒过多等症。

成分功效


      梨含有丰富的果糖、葡萄糖、蔗糖、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粗纤维、烟酸和多种维生素、钙、磷、铁、还含有柠檬酸、苹果酸等有机酸。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梨有保肝、助消化、促进食欲的作用。


美味食单


川贝蒸梨:大鸭梨1个,洗净,挖去核,连皮切碎;川贝母6克研末,冰糖6克。以上三味一并放入碗中隔水蒸煮,分早晚温服。具有清热生津、润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肺部燥热、咳嗽痰黄稠、咽喉干燥等症。


:两岁以下的孩子,由于脾胃功能较差,建议慎用川贝。

 

药用验方


雪梨膏:雪梨1000克,蜂蜜250克。先将雪梨洗净去核,榨汁,兑入蜂蜜熬,炼蜜收膏。每次服20ml,每日2次。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主治干咳久咳、失音气促、痰中带血等症。

专家提醒


      梨性寒,凡脾胃虚寒、便溏腹泻者,不宜服用。梨不宜吃得过多,多吃伤脾胃、助阴湿,故脾胃虚寒、口吐清涎、大便溏泻、腹部冷痛者,应谨慎吃梨。


橘子——开胃止咳

性味归经:味甘、酸,性凉,入肺、胃经。

功效主治:开胃理气,润肺止咳,止渴,止痢。主治咳嗽痰多、口中干渴、胸膈满闷、呕恶气逆、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或饮酒过度等症。

成分功效


      橘子含有丰富的糖类和多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的含量较高。还含有枸橼酸、矿物质成分等,对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等生理功能大有好处,尤其老年人及心血管病患者更为相宜。

药用验方


橘子止咳汤:橘子30克(连皮),杏仁10克,贝母10克,甘草3克,水煎服。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主治咳嗽痰多等症。


感冒橘子汤:新鲜橘子30克(连皮),苏叶10克,生姜10克,防风10克,加水1000毫升,煎成300毫升,加入适量红糖,分三次温服。具有发散风寒的功效。主治风寒感冒、头痛、无汗、全身发紧等症。


专家提醒


      素有痰饮风寒咳嗽者,不宜食用橘子。

 

柿子——润肺止咳

性味归经:性寒,味甘、涩,入心、肺、大肠经。

功效主治: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生津止渴。主治肺燥久咳、瘿瘤瘰疬、热病口渴、口疮、虚劳咳血、痔疮出血等症。

美味食单


      柿饼木耳饮:柿饼3个(30克),挖开去核,浙贝母10克,黑木耳10克水发,加水同煮烂后食用。具有清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慢性气管炎咳嗽久不愈者。

专家提醒


      柿子性寒,凡脾胃虚寒、便溏腹泻、外感风寒咳嗽者不宜吃柿子。气虚、体弱多病、产后不宜吃柿子。柿子不能过量食用,吃柿子前后不可吃醋或螃蟹,因为醋酸或蟹肉中的蛋白质与柿子中的单宁物质结合易致呕吐或腹痛、腹泻。缺铁性贫血患者不宜吃柿子。空腹时不能吃柿子,易引起胃柿结石症,尤其是吃柿子后又饮白酒、热水、菜汤等,更易造成本病。         

      最后小编提醒大家,如果真的不幸感冒咳嗽了,千万不要放任不管,要及时就医。外感咳嗽若不及时治疗,会逐渐损耗人体正气,病情就可能由外感转为内伤咳嗽,使得病程延长,病情更复杂。


感谢阅读与分享

信源:《名老中医李乾构亲授食疗秘方·食物》华夏出版社、北京青年报


他们在阅读:


白花二草,不知就走宝


【中药小故事】滋补肝肾——女贞子


古老而独特的中医外治法


【声 明】

图文版权归属原始权利人,本平台非商业用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本文由中药新药微信平台编校发布,请尊重他人劳动,公众号转载请标明“转自中药新药(zyxylc)”!谢绝删除出处直接复制!

欢迎原创投稿!投稿Email:zyp@zyxy.com.cn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洽谈授权或及时删除!

中药新药 专业期刊的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