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世界防治
结核病日
24
2017年3月24日是第22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联合起来消除结核,不让任何人掉队”。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人体除了毛发、牙齿和指甲外,任何组织器官都可以发生结核病。
1.肺部结核
2.胃部结核
临床表现很不一致,有些无症状或很轻微,有些类似慢性胃炎、胃癌、多数似溃疡病,患者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常伴有反酸嗳气,腹痛与进食无关。除胃症状外还可伴全身结核症状,如乏力、体重减轻、下午发烧、夜间盗汗等。
3.肝结核
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和乏力。其他症状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发热多在午后,有时伴畏寒和夜间盗汗;有低热者也有弛张型者,高热可达39~41℃。身患结核病者可长期反复发热。
4.肠结核
临床表现在早期多不明显,多数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如与肠外结核并存,其临床表现可被遮盖而被忽略。因此,活动性肠外结核病例如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应警惕肠结核存在的可能性。
1.流动人口。在这些群体中,结核病有可能出现局部暴发。
2.老年人。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特别容易患肺结核。
3.糖尿病、艾滋病患者。这群人的免疫力比普通人低,据调查,3%的糖尿病患者患有肺结核,比例是普通人的3~18倍。
4.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像肿瘤、哮喘、红斑狼疮、肝移植等患者,因为使用了免疫抑制剂,抵抗力低下,因而患上肺结核的比例也很高。
结核菌可侵犯各个脏器,但以肺部侵犯最为常见。肺结核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若不彻底治疗会丧失劳动能力,甚至造成死亡。
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如果一个肺结核病人肺部病灶出现空洞,当他在大声说话、咳嗽或打喷嚏时,喷出来、咳出来或打喷嚏打出来的小气团或痰液里就会含有结核菌,旁边的人群吸入含结核菌的小气团,就有可能被结核菌感染。
当前我国公众对结核病的防治意识仍不强、社会流动人口频繁、有一部分结核病患者没有被发现、诊断、治疗,还有少数患者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完成全面治疗,造成疾病无法痊愈,更增加了发展成为难治的耐药结核病的风险,使治疗疗程延长到18-24个月,花费比普通结核增加数十至百倍,同时还有可能迁延不愈,带来合并症,多脏器衰竭等更严重的后果。在2016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来临之际,希望全社会共同努力,尽可能地发现更多的结核病患者,并让每一位结核病患者都能够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获得治愈,从而达到控制结核病疫情、消除结核病对公众危害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