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后十五天为清明,是郊游的好日子。清明又是扫坟祭祖的日子,民间又称为“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十月一日总称“三冥节”。清明节后,养生重点有哪些,且听安徽省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主任医师查安生的介绍。
饮食篇:中医强调“增甘”, 但是增甘≠吃甜
清明时节,应吃些护肝养肺食物,如菠菜、韭菜、荠菜等新鲜时令菜。饮食要订量,不要暴饮暴食,不应多吃羊肉或酸性食物。顺应春天的养生天机,适当地“增甘”,但不宜过多。中医认为,甘味食物可滋补脾胃,温补人体阳气,促其生发。中医所说的“甘”包括淡味和甜味,其中,淡味是甘的正味,甘味多有补益、和中的作用,最具代表性的食物有山药和大枣。除了这两种,甘味的食物还有大米、小米、糯米、黑米、燕麦、高粱、豇豆、扁豆、甘蓝、菠菜、胡萝卜、芋头、红薯、土豆、南瓜、黑木耳、香菇、桂圆、栗子等,人们可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适当多吃一些。
中医还有一个说法,认为“甘者令人中满”。现代医学认为,甜食可使胃酸分泌增加,可能诱发反酸、烧心、胃痛等不适,因此糜烂性胃炎、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要尽量少吃。
饮食要适度,保护脾胃的正常功能。清明时节的气候特点是多雨阴湿、咋暖还寒。饮食宜温,应多吃蔬菜水果,尤其是韭菜等时令蔬菜,还有地瓜、白菜、萝卜、芋头等。清明节气中,不宜食用“发”的食物,比如:笋、鸡等。可多吃些护肝养肺的食品,比如荠菜、菠菜、山药,对身体有好处,还可适当进食大枣、蜂蜜、母鸡等协助人体阳气升发之品。
运动篇:吐纳调息法对人体阳气有益
清明是一个养生的重要节气,从中医来说,吐纳调息法对人体阳气有益。因此,建议大家穿着宽松衣服多到空气清新之处,比如广场、树林、山坡等地慢走、打拳、做操,尽量多活动,使阳气得以增长。
查主任建议,大家可以早起,散散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舒张阳气,疏肝理气,但注意尤其是老年人运动不可过量,不要过度、过于剧烈,不要出汗过多,以免损耗阳气。
青年人的运动形式可以丰富多样,比如跳舞、跳操、骑自行车等。
调养篇:整体调节 讲究适度
中医传统的养生理论认为“春与肝相应”,意思是说春季的气候特点与人体肝脏有密切关系。所以,春季的养生保健方法应以养肝为主,肝又喜好条达,而非抑郁。查主任特别强调,春季可以适当运动,保持肝脏调达,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立春之后,体内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常言道过犹不及,如果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还会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这段时间还是高血压病、精神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有这类基础疾病的患者要多加注意。
中医特色养生方法:穴位不好找 不如一起来
按摩腹部和小腿
身体的一些穴位可以帮助我们顺应“春生”之气,起到事半功倍的养生作用,但是老百姓都不是医学专业学习,很难找准穴位。查主任建议,我们可以按摩腹部,春季肝脏由于季节性因素本身功能会较强,但是脾胃虚弱,影响吸收,也会对身体免疫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查主任介绍一种调养脾胃方法,就是以肚脐眼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按摩,可以调节脏腑气机,胃腑以通为用,恢复畅通,就可以减少便秘,也可以增强食欲。
还有一种简便易操作的养生方法就是按摩小腿,小腿上分布了不少与脾胃调理相关的穴位,比如足三里穴位、三阴交穴位。阳经分布于小腿外侧面,阴经分布于小腿内侧面,从膝关节开始,从上至下,从外开始按摩一遍,再从内侧开始按摩一遍,就可以一网打尽相关穴位,增强脾胃,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