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心房颤动防治专家工作委员会起草完成的《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5》于2015年在《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第29卷第5期正式刊发。
自2012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发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2》以来的三年间,有关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新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结果不断问世,有些刷新了对房颤发生机制的认识。2014年JACC发表了《2014AHA/ACC/HRS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提供了大量新的学术信息和专家们的新认识。与此同时,国内学者们在房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中亦有新发现、新体会、新认识。为荟萃新的学术信息形成共识,以丰富、更新《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2》,GSPE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会同《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辑部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对《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2》予以修订,形成了《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5》,供广大医务工作者在基础研究与临床工作中参考。
房颤的治疗主要为:抗栓、控制心室率、节律控制。节律控制是指尝试恢复并且维持窦性心律(简称窦律),治疗房颤转复为窦律的方式有自动复律、药物复律、电复律及导管消融。
在我国,经导管射频消融房颤技术尚未普及,药物复律和电复律是则为主要手段。大多数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患者,恢复窦律后房颤复发风险仍然很大。因此需要采用复律后维持窦律的药物。国内临床常用于维持窦律的药物有胺碘酮、多非利特、普罗酮、索他洛尔、决奈达隆和B-受体阻滞剂。此外,研究显示中药——稳心颗粒对维持窦律有一定效果,同时,也可与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联合使用。由于传统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致心律失常的不良反应,患者的依从性差,因此,中药维持窦律受到越来越多的医生与患者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