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研究进展 l 中国社区老人认知功能损伤发病率的时间趋势研究——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

The time trends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incidence among elderly Chinese in the community: based on the CLHLS cohorts from 1998 to 2014

中国社区老人认知功能损伤发病率的时间趋势研究——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CLHLS,1998-2014)


高明月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况伟宏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

邱培媛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四川大学西部农村卫生发展研究中心

王华丽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第六医院)

吕晓珍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第六医院)

杨珉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四川大学西部农村卫生发展研究中心

诺丁汉大学医学院


原文:Mingyue Gao, Weihong Kuang, Peiyuan Qiu, Huali Wang, Xiaozhen Lv, Min Yang; The time trends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incidence among older Chinese people in the community: based on the CLHLS cohorts from 1998 to 2014. Age and Ageing 2017 1-7. doi: 10.1093/ageing/afx038

摘要

为了探索过去16年中国老年人认知功能损伤的发病率的时间趋势及影响因素,本研究利用混合纵向队列CLHLS(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中年龄为60岁及以上且第一次检查时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CLHLS队列自1998年基线调查起,分别于2000、2002、2005、2008-09、2011-12以及2014年展开后续随访。CLHLS调查使用CMMSE(Chinese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简易精神状态量表中文版)作为评估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工具。本研究利用17896位受访者在16年期间多次测量的CMMSE结果作为结局变量,将CMMSE低于18分定义为认知损伤,大于等于18分定义为认知正常。研究检查了分性别的认知功能损伤的发病粗率和年龄别发病率的时间变化趋势,并采用多水平Poisson模型分析了个人社会经济水平、社交情况、体力活动、健康生活方式和身体健康状况等变量对认知损伤发病率的作用关系。


本研究发现中国60岁以上老人认知损伤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从1998年的58.77‰(每千人年)下降到2014年的10.09‰(每千人年),在调整了相关协变量后,这种下降趋势依旧存在。我国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的下降是疾病压缩理论的典型特征,它主要表现为:随着社会经济医疗的发展,有更多的老年人健康提升、寿命延长,患病可能性降低、患病时间也被压缩。通过多水平模型分析得出:除去年龄和性别的作用后, 15.8%的下降趋势可由更高的教育程度解释,而健康行为(包括规律锻炼、体力和脑力活动)也解释了7.9%的下降规律。因此,在认知损伤的预防中,通过继续学习提升教育程度和坚持健康行为有可能是降低认知损伤发病率的重要保护因素。

图文扼要

前言

众所周知,老龄是老年痴呆症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2015年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评估,2015年全球已有将近五千万人患有老年痴呆症,随着老龄化的发展,将以每20年翻一倍的速度增长,预计2050年将达到一亿三千万人。


认知功能损伤(Cognitive Impairment, CI)主要表现为记忆力、注意力和认知功能的下降,它是正常老化与痴呆的中间状态。据报道,平均每年有10~15%的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患者进展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老年痴呆症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但AD会对患者家庭和医疗卫生系统造成沉重的医疗和社会负担,因此,针对高危人群的二级预防是延缓老年痴呆进程的重要防范措施。利用队列数据对CI发病率的时间趋势分析对老年痴呆的预防和干预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往的针对AD和CI的时间趋势研究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很少有亚洲CI时间趋势的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混合队列数据分析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群在过去16年期间(1998-2014年)CI发病率的变化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从而为CI和AD的预防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数据和方法

数据

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 CLHLS)在1998、2000、2002、2005、2008-09、2011-12、2014年的数据,纳入60~105岁且第一次检查认知功能为正常的人群,排除失明、失聪、抑郁症、第一次检查为认知损伤的人群。

主要变量

认知功能损伤(Cognitive Impairment),CMMSE量表总得分小于18分定义为认知损伤,大于等于18分定义为认知正常。

解释变量

年份、性别、年龄、教育、居住地、婚姻、蔬菜食用频率、锻炼、体力活动、认知活动、是否患有脑卒中、视力、听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

分析方法

计算CI发病率的粗率和年龄别标准化率,利用两水平Poisson模型(水平1:个体,水平2:省份)进一步探讨相关影响因素的解释作用。

结果

CI发病率的粗率和年龄别标准化率

表1显示了CI发病粗率从2000年的87.67‰下降至2014年的6.86‰,其中男性由61.22‰下降至4.36‰,女性由107.91‰下降至9.41‰,差异具有显著性。

经过年龄标准化调整后,CI发病率从2000年的58.77‰下降至2014年的10.09‰,其中男性由40.00‰下降至5.87‰,女性由75.87‰下降至1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水平Poisson模型的CI发病的时间趋势

表2证实了男性、年轻、较高的教育水平、居住在城市、结婚、更多锻炼、更多体力和认知活动、不患脑卒中、更好的视力、听力、ADL功能正常都是CI发病的保护因素。



从模型1到模型4依次调整了人口学特征、教育程度和社会经济学变量,CI发病率与2000年相比,其他年份依旧保持下降趋势。在模型5进一步调整了健康相关行为的变量后,CI发病率自2005至2014年依旧为下降趋势,只是下降程度有所削弱。在模型6调整了健康状态相关因素后,与2000年相比,2002至2014年的发病率分别下降了15%,43%,53%,57%和86%。

在图1中,A图显示了分性别的CI发病率的粗率(实线)和年龄标准化率(虚线)随年份的下降趋势;B图显示了经过多水平Poisson模型6调整其他解释变量后,分性别的CI发病率的下降趋势(其中实线代表年份变量为线性,虚线代表年份变量为分类变量的下降趋势)。

本文主要发现

1、基于混合纵向队列数据,本研究计算了中国老年人在过去16年期间认知损伤发病率。


2、从2000年到2014年中国老年人群认知损伤发病率呈现稳定的下降趋势。


3、除年龄和性别外,高等的受教育水平和健康相关行为是认知功能的保护因素,分别解释了15.8%和7.9%的认知损伤发病率的下降趋势。


4、一种假说认为,随着经济卫生等社会发展,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影响人类寿命的相关疾病会延后在生命末期发生,导致虚弱/疾病的发生减少,此种假说即为疾病压缩理论。疾病压缩理论可能适用于解释中国老年人群认知损伤发病率下降的趋势,但仍需要更深入的研究证实该假设。


因为1/4到1/3的认知功能损伤的发生发展受到可改变的相关因素影响,而本研究发现更高的教育水平、规律的锻炼、体力和认知活动是预防CI发病的保护因素,因此本研究结果可以应用在痴呆的预防措施和卫生政策等相关领域。


此外,我们讨论了中国老年人丰富的社区活动(广场舞、晨练、打麻将等)可能是延缓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尚未得到证实,但是中国老年人的社区活动是未来研究的重要主题。未来我们仍需要针对痴呆的早期诊断和干预进行深入研究、发现相关保护因素来延缓痴呆的发生和恶化。


END

    翻译 l 高明月

    编辑 l 杨华珍


欢迎分享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论文原文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