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综合医院也要发展中医科?路径在这里!



目前,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铺开,取消药品加成、两票制、二次议价、薪酬改革等多项措施对医院提出了“塑身”要求,在新一轮医改大环境下,公立医院囿于改革厉令,挑战诸多,同期,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扶持和政策上的倾斜,又给医院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发展方向。


为什么要在综合医院支持中医学科发展?综合医院已有的中医学科如何扭转过去没有“地位”的尴尬境地,正确的发展路径怎么建立,中医人才怎么培养,建立中医学科,医院收益如何提高……中医学科作为综合医院整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在这一轮医改中抓住天时地利人和的关键机遇乘势而上?带着这些难解之困,众多想发展中医学科的综合医院管理者通过4月15日珠海启动的“全国综合医院中医推进工程”项目,纷纷确立了所属地区推进中医学科建设的计划。     


解决问题,机遇,平台、方法缺一不可。本着整合优质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丰富医疗服务的初衷,“全国综合医院中医推进工程”同期召开的“综合医院中医发展”论坛趁“热”打铁,8位专家及管理者向与会200多名省市级医院管理者就新医改环境下医院面临的挑战及解决策略、方案等进行了现身说法及案例专题演讲。   

政策扶持,中医事业迎发展机遇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秘书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司原司长桑滨生就《中医药法》的历史沿革及国内外发展进程做了解读。作为《中医药法》的全程参与者,桑滨生指出《中医药法》的实施,一方面将党和国家的中医药方针政策法律化、制度化,以法律形式明确了中医药发展的基本方针、原则和制度;另一方面,保障中医药特色优势,保护了中医药的继承;第三,为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提供了保障机制;第四,鼓励社会力量发展中医药,形成多元化发展的格局,同时,统筹兼顾,可促进中医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桑滨生介绍,《中医药法》还鼓励中医药创新与中西医结合,对公共卫生、医疗体系、教育体系、科研体系、养生保健、疾病防控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本着推动中医事业发展决心,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原院长王玉来教授站在宏观政策角度,从十八大以来“新环境”下的中医发展需求,对河北、河南、江西、地区综合医院医院中医发展状况及日本、韩国、香港、欧美等地中医事业对比等方面做了中国特色医学体系刍议报告。

1+1>2,中医药与综合医院“互助”发展

综合性医院是我国卫生事业的主力军,汇聚了主要西医资源以及全国相当的中医从业者,且承担着我国绝大部分的医疗保健任务。综合医院发展中医事业,将优质资源集中,有利于提高综合性医院疾病防治水平,而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可以在这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综合性医院改革加分。 


全国综合医院中医推进工程副主任关青伟介绍,发展中医学科,在国家政策倾斜和鼓励下具有现实意义,取消药品加成(不含中药饮片,仍然可以进行25%加成,并且不受30%药占比限制),发展中医不受分级诊疗影响,这对于医院来讲,是发展中医学科的动力所在。


另外,这次北京医药分开改革,大幅度提升医事服务费,中医诊疗手段服务费用以及中医医师服务费也有所提高,在这种环境下,医院的管理者们应该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关青伟认为,综合医院具备科室多、支撑条件好、病源多、病种全等优点。在综合医院发展中医学科,整合中、西医优势,形成中西医结合的双诊疗模式,加强板,补短板,让患者有两种诊疗手段,为医院提供中、西两种解决患者问题的办法,延伸综合医院的综合学科优势,做大、做强医院服务增量。  

临床诊治中西医并重

在探索公立医院改革的几年中,甘肃在全省绝大多数县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设立中医管理科和中医科,住院部设立不低于总床位数5%的中医病房。同时大力倡导中医药参与西医临床科室,使综合医院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服务需求。甘肃省卫计委副巡视员安平介绍,为将综合医院中医从辅助医学扶正为与西医同样地位的主体医学,甘肃确立全面推广公立医院“315”改革模式及中西医结合的综合临床路径。


以天坛医院脑病中西医临床实践为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中医科主任樊永平现身说法,天坛医院在总结脑病理论过程中,充分利用医院神经科学的优势以及中医优势,通过中西医结合方式,用科研为中医脑病临床提供证据建立健全中西医结合临床神经病学专业临床和实验基地。并依托医院优势,衷中参西,传承创新,走出了综合医院中医脑病发展特色。

师承培养、多元诊疗手段并举 

传承老带青、师带徒的中医队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西医人员对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并纳入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管理。中医科护理人员外出培训,学习先进的中医护理技术及中医服务理念。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邱嘉旋介绍,医院通过采取师承方式,选派优秀临床医生向江西名老中医学习,选派中医科5位医师、二位护师前往北京协和医院及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进修培训相关专业,实现了老、中、轻三个年龄梯队的良性循环,不仅壮大了中医药人才队伍,而且提高了中医药诊疗和护理水平。


邱嘉旋介绍,组建中、西医医师团队,搭建中西医结合特色的肿瘤、脑病、肛肠等专业中心,建立名老中医全院会诊机制制度,通过西医住院医疗+名老中医会诊、查房方式满足住院患者需求及医疗诊治需要。


为加强中医医疗质量和安全考核,医院还制定了中医临床科室病床使用率≥85%,病房体现中医治疗率 ≥70%,甲级病案率 ≥90%,中医专科门诊 ≥3 个,中医、西医科室间会诊、转诊制度执行率 ≥50%,中医三级医生查房率 ≥ 80%等一系列标准。


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医院终身名誉院长吕玉波认为,首先,要构建既有压力又有动力的机制,促进人才成长,通过“分配机制”促中医运用,把中医药的使用情况,特别是中医药疗效的评价等作为考核科室的重要指标;在绩效分配方案中提高中医特色治疗项目的权重。在“人事晋升”层面,重视中医职称晋升,采用优先评价机制。如要求主治和副高在晋升高一级职称时,必须有半年以上跟师学习中医的经历,必须通过指定的经典和方剂背诵考试。


其次,围绕病种和临床关键问题,挖掘整理祖国医学宝库中的精华,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


第三,以“ 临床路径 ” 为抓手、推动中医诊疗方案的优化和运用。每一个重点病种,通过回顾性研究、文献研究、比较研究、专家共识等,形成目前解决临床问题的最好的中医思路和方法,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


最后,探索中医药在急危重症领域的优势,纠正中医等于“慢郎中”的偏见。


论坛上,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社长范吉平还就医院管理者的职业化做了管理学问的主题报告。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