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正本】肿瘤防治宣传周,专家细说“防癌靠运气”为何不靠谱


  前不久,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新研究称,66%的癌症基因突变归咎于健康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复制的随机错误,是“坏运气”所致,29%归因于环境因素,剩下的5%源于遗传因素。癌症发生真的跟“运气”有关,预防做得再好也只能听天由命吗?癌症诊疗未来的重点方向在哪里?在2017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基因突变≠癌症发生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贝尔特·福格尔斯坦教授等人在研究中,基于423个国际癌症数据库,利用数学模型分析了全球近70个国家人群干细胞分裂与癌症风险之间的关系后提出,癌症基因突变和正常干细胞分裂之间存在强相关性,并首次计算出不同癌种中造成癌细胞基因突变的各种原因所占的比例。除癌细胞基因突变两大经典来源(遗传和环境)之外,贝尔特发现了另外一种突变来源,即细胞增殖、DNA复制过程中的随机错误。在多数肿瘤中,这种基于DNA复制的内源性突变对癌基因突变的贡献度比环境、遗传因素更大。

  “有媒体据此认为的‘多数癌症发生是因为运气不好’其实是一种误读。癌症基因突变存在随机性不等于癌症发生具有随机性。”曾师从贝尔特·福格尔斯坦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焦宇辰教授表示,该研究是针对肿瘤基因突变来源的研究,其结果提示,66%的癌症基因突变来自于人体细胞增殖造成的内源性突变,但被不少人误读为66%的癌症是随机产生。

  专家介绍,人体的每个细胞都带有一整套基因组DNA,是一部长达30亿个碱基(字母)的天书。细胞每一次增殖,都需要将30亿个碱基重新“抄写”一遍,在这个过程中难免就存在“抄错”几个“字母”的情况。据估计,一套基因组DNA复制一次大约会“抄错”3个碱基,这种内源性突变的极微小差错是随机发生、不可避免的。肿瘤学界既往更多关注突变对重要基因的影响,而对突变原因,尤其是内源性突变研究较少。这一最新研究对内源性突变在癌症基因突变中的贡献度进行了新的阐释。

  焦宇辰解释说,癌症发生是基因突变的累积,在遗传、环境、内源性突变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基因突变是癌症发生的必要非充分条件,癌症发生必然存在基因突变,但基因突变并不一定导致癌症发生,基因突变需要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才可能导致癌症产生。

  “既然内源性癌基因突是不可避免的,这更凸显出避免环境因素等外在因素导致外源性基因突变的必要性,从而降低基因突变累积致癌的风险。”焦宇辰指出,内源性突变存在随机性,但随机散在突变积累形成癌症的过程不是完全随机的,而是有规可循,可以通过积极预防来进行干预。该研究结果与既往公卫研究结果有一致性,也认同40%的癌症可以通过预防致癌环境因素来避免。




早期诊断尤为关键

  这一研究对那些保持良好生活方式的人依然发生癌症给出新的原因解释,即使再好的环境、遗传、生活方式,由于有内源性随机突变存在,癌症依然有可能会发生。焦宇辰认为,该研究意在进一步提升癌症早期诊断的重要性,该领域也是贝尔特·福格尔斯坦近年来的研究和积极倡导的重点。

  据专家介绍,贝尔特·福格尔斯坦是肿瘤遗传学领域的顶尖专家,他此前在结肠癌克隆进化研究中发现,正常细胞发展到晚期肿瘤需要30年,前27年是可治愈阶段。基于这个研究和其他一些研究,美国现已提倡给50岁以上男性进行结肠镜筛查。他近年对癌症早期诊断的新关注领域是循环肿瘤DNA应用于早期筛查和无创活检。

  贝尔特·福格尔斯坦在癌症研究领域卓有建树,在新癌症基因发现、发明数字PCR技术等多领域都有重磅研究突破,其SCI文章引用率非常高。“他所有研究都是直接关注如何改善癌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焦宇辰说。

  近年来,贝尔特的研究重心转向癌症早期诊断。他认为,未来100年内,癌症的发生和致死将大大降低,但这将主要归功于癌症的早期发现,而不是由于能够治愈广泛转移的癌症患者。他在一个专访中说:“我在这里(指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出生,在这里读医学院、行医,之后在这里做了几十年的肿瘤研究。我没有退休的打算,会在这里工作到生命终结的一刻。在我未来的研究工作中,对我来说高于一切的目标就是,使基于基因突变的癌症筛查成为年度体检的常规内容。希望这种早期筛查成为癌症防治的新标准——这是最重要的。”






精华文章随机推荐 点击即可

【动向】国家中医局明令:二级以上中医院与养老机构合作

【邀约】第四届大型公立医院发展高峰论坛请您来西湖论剑!

【深度】多点执业还受得了“惊吓”



长按二维码,可以关注我们哟

健康报新闻频道致力于医药卫生政策公共卫生医疗技术医院信息等更新和推介,核心内容就是最专业最权威最真实最快捷的“新闻”。我们期待您的关注和参与。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