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生大型水生草本。沉水叶箭形或椭圆肾形,两面无刺;叶柄无刺;浮水叶革质,椭圆肾形至圆形,盾状,有或无弯缺,全缘,下面带紫色,有短柔毛,两面在叶脉分枝处有锐刺;叶柄及花梗粗壮,花长约5厘米;萼片披针形,内面紫色,外面密生稍弯硬刺;花瓣矩圆披针形或披针形,紫红色,成数轮排列,向内渐变成雄蕊;无花柱,柱头红色,成凹入的柱头盘。浆果球形,直径3-5厘米,污紫红色,外面密生硬刺;种子球形,直径10余毫米,黑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
成品性状
1.芡实:呈类球形,多为半球形破粒。表面有红棕色内种皮,一端黄白色。质较硬,破碎面白色,粉性。味淡。
2.炒芡实:表面黄色或微黄色,偶有焦斑。具香气。
3.麸炒芡实:表面鲜黄色或微黄色,具香气。
炮制作用
1.芡实:味甘,涩,性平。归脾、肾经。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的功能。生品性平,涩而不滞,补脾肾而兼能祛湿。常用于白浊,带下,遗精,小便不禁,兼湿浊者尤宜。
2.炒芡实:炒后性偏温,气香,增强补脾和固涩作用,清炒芡实和麸炒芡实的功用相似,均以补脾和固涩力胜。常用于脾虚泄泻和肾虚精关不固的滑精。但一般脾虚泄泻可选用麸炒品,精关不固的滑精不止可选用清炒品。
味】甘涩,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别录》:无毒。
③《纲目》:甘,平,涩,无毒。
④《药品化义》:味甘,性干温、鲜凉。
【归经】入脾、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肾、脾、胃四经。
②《药品化义》:入脾、胃、肝三经。
【功用主治-芡实的功效】固肾涩精,补脾止泄。
治遗精,淋浊,带下,小便不禁,大便泄泻。
(1)健脾止泻:用于脾虚泄泻,常配山药、白术。
精、白带过多、尿频或尿失禁,常配金樱子、莲子。
①《本经》: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
②《日华子本草》:开胃助气。
③《纲目》:止渴益肾。
治小便不禁,遗精,白浊,带下。
④《本草从新》:补脾固肾,助气涩精。
治梦遗滑精,解暑热酒毒,疗带浊泄泻,小便不禁。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25克;或入丸、散。
【宜忌】《随息居饮食谱》:凡外感前后,疟痢疳痔,气郁痞胀,溺赤便秘,食不运化及新产后皆忌之。
据《本草纲目》记载,芡实主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开胃助气、止渴、
藜(炒)、芡实(蒸)、莲须各二两,龙骨(酥炙)、牡蛎(盐水煮一日一夜,煅粉)各一两。共为末,莲子粉糊为丸,盐汤下。(《医方集解》金锁固精丸)
③ 治浊病:芡实粉、白茯苓粉。黄蜡化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盐汤下。(《摘元方》分清丸)
④ 治老幼脾肾虚热及久痢:芡实、山药、茯苓、白术、莲肉、薏苡仁、白扁豆各四两,人参一两。俱炒燥为末,白汤调服。(《方脉正宗》)
⑤ 治小便频数及遗精。用秋石、白茯苓、芡实、莲子各二两,共研为末。加蒸枣做成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盐汤送下。此方名四精丸。
⑥ 治白浊。用芡实粉、白茯苓粉。化黄蜡和蜜作丸子。如梧子大。每服百丸,盐汤送下。此方甸分清丸。可以生食。但味道生涩,药用作用不大。
食疗价值
芡实粉粥
原料:芡实粉30克核桃肉(打碎)15克红枣(去核)5~7枚糖适量
制作:芡实粉先用凉开水打糊,放入滚开水中搅拌,再拌入核桃肉、红枣肉,煮熟成糊粥,加糖。
用法:不拘时服。
功效:滋补脾肾,固涩精气。适用于脾肾气虚、精气不固而引起的遗精、滑泄、腰膝无力等
饮食适量
芡实虽然有很多营养成分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粗纤维、钙、磷、铁等,但芡实性质较固涩收敛,不但大便硬化者不宜食用,一般人也不适合把它当主粮吃。芡实分生用和炒用两种。生芡实以补肾为主,而炒芡实以健脾开胃为主。炒芡实一般药店有售,因炒制时,要加麦麸,并掌握一定的火候,家庭制作不方便。另外,亦有将芡实炒焦使用的,主要以补脾止泻为主。值得注意的是,芡实无论是生食还是熟食,一次切忌食之过多,否则难以消化。“生食过多,动风冷气,熟食过多,不益脾胃,兼难消化,小儿多食,令不长。”平时有腹胀症状的人更应忌食。
食用简单
秋季用芡实进补,最简单的是制作芡实粥:将炒芡实50克倒入锅内,加水煮开片刻,再加淘洗干净的大米100克,粥成即可食用。常吃可健身体,强筋骨,耳聪目明。
也可制作芡实糊:将炒熟的芡实1000克研磨成粉,临服时,取50~100克粉末冲开水调服。随自己喜好,可加入芝麻、花生仁、核桃肉等。
民间常用炒芡实60克,瘦牛肉100克,加调料煮烂食用,也能取得较好的疗效。用芡实60克、红枣10克、花生30克,加入适量红糖合成大补汤,具有易消化、营养高、能调补脾胃、益气养血等功用,对体虚者、脾胃虚弱的产妇、贫血者、气短者具有良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