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生活的概念
源起
近代慢生活源于62岁的意大利人布鲁诺·贡蒂贾尼,他于2005年秋季成立了“慢生活艺术”组织并于2007年2月19日在意大利米兰举办了第一个“世界慢生活日”。
用蒂贾尼的话说:“愿意加入我们,放缓生活节奏”;“即使人们被迫快速工作,应对未来充满希望,多花时间与别人建立友好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帮助人们度过困难时期。”
快慢之别,古已有之
我们慢慢想来,其实“慢活”之说也不大新鲜。如果大家有兴趣,稍稍翻阅古代中国的岁时记就会发现,节庆划分出张弛有度的生活,人们尽情享受生活带来的乐趣。快慢之别,古已有之。
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写到要“调神养形、小炷留灯”,就是慢生活的理念。
他把人的生命看作一盏灯,生命的源泉是油。灯里的油是有限的,如果把灯点得很亮,油很快用完了。如果“小炷留灯”,则能燃烧很长时间。
现代很多过劳死者,无一不是过度消耗了人体的能量,而导致身体早早衰竭,生命之火早早熄灭。
慢生活的内涵
慢生活的慢是一种品味,慢生活是提升生活质量的一种诉求。“慢”是一种从容,一种品质。“慢生活”注重的是享受现在的生活。是健康与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慢生活是对生活节奏的重新认知,是现代人向往的“忙碌而又悠闲”的生活。慢生活”中的“慢”,并非速度上的绝对慢,而是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一种健康、积极和自信的生活态度。慢生活虽然没有固定模式,但可以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
其实,提倡“慢生活”并不意味着支持懒惰,放慢速度也不是故意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从生活中找到平衡。
是什么在阻碍人们过慢生活?
不可否认,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快和忙已成为生活的普遍现象。
很难慢
手头堆着办不完的事情,肩头压着干不完的工作,案头摆着解决不完的问题。由于忙,许多人睡眠不足,两眼干涩,头脑发晕、迟钝、麻木。
不过,仔细想一想,面对现在的生活,人们真的很难慢下来,不是不想,而是不敢,因为整个社会的每个环节都慢不下来。
时间观已经形成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个十年间,中国人的时间观提速。大跃进和大干快上成为时代的关键词。
众所周知,欲速则不达,不但没有快起来,反而导致了全面停滞。改革开放后,“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变成了全民族的心声。到了当下,环境更加复杂,工业化、电子化、网络化的社会成形,资源紧缺引发争夺,速度带来烦躁,时代的心态就是再也不愿意等。
因此,中国人的时间观历经提速之后,已经停不下来了。
人们需要的是时刻看着钟表,计划自己的人生:一步到位、名利双收、嫁入豪门、一夜暴富、35岁退休……如此云云,没有人敢慢下来。
教育
“对孩子教育都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谁还敢在起跑之后放慢速度?”在大多数人看来,慢已经成为一个不可能实现的奢望。
“慢,就意味着被别人甩开,甩下来之后你要想追就要加倍努力,说到底还是要快。”
大环境
如果一个人选择过慢生活,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快节奏当中,落下的还是要追回来,大环境使然,谁敢慢下来?想要转变整个社会的心态,不是简单提倡慢生活就能解决的。
去银行排队,VIP客户绝对不会去排队等候;去医院看病,一定要找人帮忙避免挂号;外出旅行,有飞机就不选火车……这是时代加重的烦躁症,既然可以快,就决不能慢,这是一种心态问题,所以也需要心态来调节。
你究竟在急什么
人们追求快,是因为人们急,只要让人们不急便也解决了问题。虽然看似简单,但是放在人群之中,难度便大了很多,因为每个人想要急的东西不一样。有的人急财,有的人急官,所急不同,需要做的调整也就不同。但从整体上看,将人们的心态调慢远远要比将人们的生活节奏调慢更容易实现。
健康是石、金、权、力和1
慢不下来的根本原因是对自己的生活目的不明确。须知健康是石、金、权、力和1:
1.健康是石:健康是生命的基石
2.健康是金:健康是最大的财富,健康能抵万贯家财
3.健康是权:健康是基本人权,不容侵犯
4.健康是力:健康是生产力,战斗力
5.健康是1:健康是1,其他都是1后面的0
没有1,0永远是0,再多也是0
养生先养心
古人说:“常观天下之人,凡气之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简默者寿。盖四者,仁之端也,故曰仁者寿。”仁就是要做到温和、善良、宽宏、幽默。仁心仁德、养心立德是一个人健康的内在要素。
观念要改变
品味慢生活,最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也就是说放慢生活的节奏,先要静下心来。养心,也就是情志。古人崇尚“一生淡泊养心机”,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志过了头就会给人的身体带来伤害。
中医:情绪不好容易诱发疾病
与外动相比,中医更要强调的是内静。中医养生历来强调心态的淡泊平静,《黄帝内经》就明确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也就是说,精神内守,心安理得,悠闲自在,对于疾病的预防都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样的人不容易得病,不容易得病当然就有利于长寿。
相反,如果情绪不好,对健康就起不到好的作用,还容易诱发各种疾病。生活中、小说里面常写的急火攻心、忧郁而死、相思成疾、大喜过望等都是情绪不佳带来的恶果。
善于养生者心情应清静安闲,排除各种杂念,以使真气顺畅,精神守于内,疾病无从生,形体虽劳作但不致疲倦,使身体健康无疾。
有些事情是无法改变的,应对办法就是以不变应万变。不提前忧虑。
吃出慢生活
《内经》养生曾经说过:“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也就是说吃东西不能过量,所以吃东西要根据自身的身体需要就可以了,避免过多进食!
早中晚三餐这么吃
早中晚三餐应该根据自身需要,“为自己而吃”!
早餐是营养需求最旺盛的,因此应该吃的最好;
午餐应该是和朋友一起分享的,所以可以吃得多一些,吃饱吃好;
晚餐其实是给别人吃的,所以不管你吃多少营养都不是你自己的.因此要吃少。
现在得糖尿病的人很多,这都和饮食过于偏嗜有很大关系。为什么饮食偏嗜会得糖尿病?
中医五行理论认为,脾胃属土,肾属水,饮食过于偏嗜,土行太盛就克水,所以伤肾容易得糖尿病。
饮食均衡
饮食均衡,就是要满足“肝、心、脾、肺、肾”五脏的需求,而不能只重视其中一个,“五谷五味”都吃就是最好的。
顺时
“什么季节盛产什么菜,什么菜最便宜,就吃什么菜!”
其实这就是中医养生的“顺时”原则。反季节蔬菜不但浪费钱,还反而不健康.“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是没有道理的,
冬天人体为了抵抗寒气,体内容易积“内热”,容易“上火”,“燥湿之气”过重,所以到了冬天,萝卜、白菜猛吃绝对是对身体好的,可以排出“燥湿之气”;
夏天人体凉,需要补阳气来平衡,因此夏天吃姜。健康饮食的重要环节就是细嚼慢咽。
进食细慢
明代养生家郑瑄《昨非庵日纂》中说:“膳食之法,须细嚼慢咽,用津液送下,使饭之精味散于脾中,华色充于肌肤,吃得快,嚼得粗,只是用糟粕来填充肠胃而已。”
清代名医周之缘也说:“食之玄机在于嚼,多嚼则寿。”现代生物学家也提倡,
人要像蚂蚁一样地饮食,浅尝辄止,食物多样,粗细搭配,细嚼慢咽,这样有利于健康和长寿。
进食细慢,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人到老年,由于各种腺体机能的退化和胃液、唾液、胰液及胆汁的相对减少,加之牙齿松落,进食更要讲究细慢,以改善因吞咽反射迟钝带来的机能不协调。
专家链接
江西省中医院国医堂
蒋小敏
国医堂主任,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详细介绍】
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名老中医)、现任江西中医学院临床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组组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伤寒论学科带头人。
主要从事《伤寒论》教学内容及方法研究;伤寒六经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及应用研究;临床主要从事内科杂病和风湿病的中医特色治疗,能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内科常见病及多发病。
【擅长治疗】
发热、咳嗽、胃病、关节疼痛、痛风、失眠、汗证、耳鸣、月经病、更年期综合征、黄褐斑、气血虚弱、骨质疏松等疾病。并长期开展中医体质调养工作。
【坐诊时间】
周一、四下午,周六上午(国医堂)。周一上午(红谷滩)。
编辑:杨萌
推荐阅读
江西省中医院微信当天挂号及缴费功能已经上线~!
关注医院微信公众号,绑定你的就诊卡,就可以随时随地挂号、缴费、查询!
有任何意见及建议欢迎在后台及文章下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