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催生创新动能
广州开发区:传统企业发新芽(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新理念引领新发展)
人民日报记者 罗艾桦
《人民日报》(2017年04月26日01版)
这是一张中药处方在广州开发区香雪智慧物联中药配置中心的“旅行”:上午10:00,电脑收到一张海珠区某医院传来的处方,请求代煎;10:02,系统立即进行智能和人工审核,通过后交给调剂员;10:12,调剂员迅速调配、复核、拍照、存档;10:15,复核人员复核、留样、称重,药物由传送带送至自动加水区加水清洗、浸泡;10:45,开始煎煮;11:20,煎煮完成,药液打包,经传送带送至包装区;11:30,完成外包装,贴上物流单号,交由顺丰冷链发出;傍晚时分,患者收到中药汤剂,开始服用。
“物联网中药集中配制方便快捷,产品质量可控可追溯,用药效果和用药安全均大大提升。如果推广复制顺利,年产值可望超千亿。”广州市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永辉信心满满。
广州开发区以供给侧改革助力企业转型,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像香雪制药一样,加快创新步伐,“老树”发出了“新芽”。
制定企业减负的好政策。今年开春,广州开发区拿出32亿元的财政预算,出台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高新技术产业4个产业发展政策。对现有企业,拿出其对地方经济贡献的50%至90%连续3年给予奖励;对新注册企业,拿出其对地方经济贡献的100%连续3年给予奖励。
营造高效便捷的好环境。开发区成立全省首家行政审批局,将38个审批事项集中到一个部门。现在,企业在开发区办工厂,投资建设审批周期从过去的140个工作日缩至30个工作日。从拿地到开工建设,项目半年内保准能“落地”。
盘活土地推动存量创新。全区纳入“三旧”改造用地46.34平方公里,已动工350万平方米,带动完成投资1243亿元,曾经脏乱差的城中村、老破旧的厂房物业,变身国际港航服务中心、文化产业综合体、服务业总部基地。
为转型升级注入金融活水。全区设立各类投资基金规模达460亿元,包括100亿元的产业转型升级投资基金、50亿元规模的人工智能产业基金、50亿元规模的医疗大健康产业基金。全区工业投资从上年的负增长,爬升至今年1—2月同比增长129.42%。
系列举措让企业们欢呼“春天来了”。百济神州、通用电气、麦格纳集团等知名企业近日纷纷来开发区投资兴业,为开发区发展注入千亿级新动能。
点击阅读原文,看人民日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