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的小学这学期一开学,小涛的爸爸就将100块橡皮和100支铅笔送到学校,做好理赔的准备;小强的爷爷奶奶轮流到学校陪同上课……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家里的孩子患有多动症。
多动症不仅仅困扰着患儿和家长本身,孩子所在的班级老师以及同学也同样被影响着。更有国际儿童青少年组织的调查称“多动症可能增加患者青少年时期及成年后的犯罪几率。”专家则表示,犯罪并不是疾病本身造成的,多动症不能和犯罪画上等号,但是却有关联,不可忽视。
案例1 特别男生 屁股像装了“弹簧”
小涛(化名)是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上学期开学第一周,小涛的班主任就发现小涛很“特别”。无论上课还是课间,他都很难安静地坐在椅子上,而且脚还不停地乱踢,不时还去玩附近同学的文具,不是摸摸这里,就是动动那。一旦同学拒绝,或者阻止他,他立即一脚踢过去。
班主任找到小涛,小涛立即主动认错说:“老师我错了,我知道我应该好好地坐在座位上课,但我无法控制自己,我的屁股不像是我的!”看着小涛诚恳又无奈的表情,老师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让他尽可能地控制好自己,不要打扰同学。
然而,老师的劝解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同学们对小涛各种投诉,说他不是打人,就是乱拿同学的文具。”老师说,看着小涛逐渐被同学们疏远,老师很着急,决定找小涛父母谈谈。
小涛爸爸一见到老师,开口就说:“我知道我的孩子有点调皮,总是惹事,他弄坏同学的东西,我们赔。”原来,小涛这种情况在幼儿园时也常被小朋友投诉。小涛爸爸说,小涛是家里的独苗,被家里老人惯坏了,所以有些调皮,大一点懂事就好了,“我们会慢慢教育好他”。
一个月过去了,坐在小涛周围的孩子纷纷申请换座位,这让老师很是为难。“我只好将小涛调到第二组第一桌,就在老师眼皮下上课。”小涛的班主任称,即便是这样,小涛还是忍不住去动别的同学,“看他一眼,他停两分钟,两分钟后又恢复原样”。
“我的屁股装了个弹簧,我总是坐不下来。”小涛一脸无奈地告诉记者。
班主任将小涛的情况反映给学校心理辅导室的老师。经过对小涛一段时间的观察,老师建议小涛父母带孩子进行多动症的筛查。
这个学期一开学,小涛爸爸就将100块橡皮和100支铅笔拿给老师,称小涛一旦弄坏或拿了同学的文具,就赔给别人。这让老师更为难,这仅仅是赔橡皮或铅笔就能解决的事吗?
案例2 狂躁男孩 课桌上踢翻桌子
“上学期开学第一天,我正准备向同学们做自我介绍时,小强(化名)突然踢翻桌子,冲出教室。”小强的班主任说,她当时被吓坏了,赶紧追了出去,可小强已无踪影。小强的班主任立即叫上其他老师,找了近一个小时,才在厕所找到小强。问小强为什么跑出教室?他却什么都不说。
接下来发生的事让小强的班主任更是无奈,小强不是上课时突然跑出去,就是在课堂上将桌椅掀翻,还不停地咆哮。“那段时间,我真是心力交瘁,每次上课都是战战兢兢的,一直担心小强又跑出去。”小强的班主任说,小强一跑出教室,老师就要追出去找,可班上还坐着50多名学生,老师一离开,又耽误大家一节课。
在课堂上,小强偶尔举手发言,如果老师没有在第一时间让他回答问题,他立即拍打着桌子,大叫:“你为什么不点我!你为什么不让我回答!”
班主任发现,小强的内心里其实是很渴望跟小朋友交往的,但他不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只会一言不合就动手。久而久之,同学们都躲开他。同学们的反应,让小强的性格变得更加的暴躁,三天两头跟同学打架。
班主任只能找到家长,而小强的父母则是一脸的茫然,反问老师说:“我的孩子怎么会这样?”原来,小强父母工作比较忙,小强从小都是爷爷奶奶一手带大的。“我们没听家里的老人说,孩子有什么不好的行为。”
小强的班主任只好要求,小强的家人要到校陪小强上课,看住小强,以免影响其他孩子上课。就这样,小强的爷爷奶奶开始轮流到学校陪小强上课。
后来,小强父母告诉班主任,小强经过筛查后,被确诊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动+冲动症。
“寒假期间小强开始接受治疗,春季开学后效果很明显,小强上课时不再往外跑,也不在上课时推桌子。”班主任称,虽然他坐在教室里低头玩自己的东西,但对于他来说,已经是很大的进步。
“这个学期开学才几周时间,我发现小强开始与小朋友交流了。”小强的班主任说,有一天,小强告诉她“和谁已经是朋友了”。看着小强脸上的笑容,她很欣慰。
多动症和犯罪不能画等号,但有关联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患了多动症,长大以后就会慢慢变好。这会耽误孩子的治疗,是对多动症的认识误区之一。并不是所有的多动症患儿都会随着年龄增大而慢慢缓解,他们其中很大一部分将终身无法发育健全。如果孩子的多动症不及时治疗,有可能耽误孩子的一生。
有家长认为,多动症只发生在男孩身上,女孩子没有多动症。实际上,从发病数上来看,男孩发病率是比女孩的高,男女比例大约为4:1。但女孩的多动症表现与男孩的不一样,她们更多的是表现出认知加工功能不好,也就是学习不好。例如她们在上课时,像是在很认真听课,其实仔细观察会发现她们在走神。安静的小女孩也可能患有多动症,这一点通常会被忽略。
值得一提的是,国际青少年组织曾对1292名违法犯罪少年进行调查,结果发现978名学龄期曾被诊断为儿童多动症,患病率为75.53%。
自治区人民医院认识睡眠中心主任秦岭表示,犯罪并不是疾病本身造成的。虽然多动症不能和犯罪画上等号,但多动症儿童通常在学校学习成绩不好,其行为冲动和情绪不稳定,让身边的人无法接受,许多教师和同学又容易轻视他们,对他们表现出歧视、淡漠、不包容的态度。他们也容易对家长、教师和学校产生敌意心理,而一些家长采取责骂的方式,进而强化他们的行为,造成恶性循环,可能会让一部分人自暴自弃,甚至走上犯罪这条路。
相关链接
警惕多动症儿童成年后犯罪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曾收治的7岁男孩建建(化名)在送诊前,因为不满父亲批评,竟然提起菜刀冲向父亲,幸好母亲及时制止,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医院检查后发现,建建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同时合并了较严重的共患病——对立违抗。建建挥刀砍向父亲,就是对立违抗惹的祸。
重庆儿童医院院长李廷玉教授介绍,我国儿童多动症发病率为3%至7%,如未给予及时规范的治疗,多数症状持续到成年,会出现学习障碍、品行问题、职业困难、酗酒和吸毒等情况,甚至可能导致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形成和违法犯罪的发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教授提醒,如果家长、学校没有重视多动症的孩子,没有加以引导,孩子可能会沿着“多动症-对立违抗-品行障碍-反社会行为-少年犯罪”这样一个轨迹行进,造成家长和社会的负担。
来源:当代生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