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你要几次血糖监测?何必格式化!

 

 

经常被患者问到:血糖要每天都测吗?我到底测几次合适?

 

患者总是希望有血糖监测的模板可参照,还有的希望参考其它人监测血糖的方案。《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中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整体来看,有并发症、妊娠及1型的糖尿病患者监测频次大于普通患者;使用胰岛素的患者监测频次大于口服用药的患者,血糖不达标的患者监测频次大于血糖达标的患者。

 

实际操作中要完全依照指南上的这个建议来执行吗?

 

监测的大体方向可参照指南,但是血糖监测的目的是保障血糖控制达标而又不发生低血糖,所以不同的用药方案及病情适用不同的血糖监测点及监测频率。血糖监测不能按这种统一的标准执行,要个体化。

 

个体化的血糖监测必须是灵活的,是结合个体病例的实际情况来设计的,以下这些情况可参照:

 

一、个体方案的确定以患者的问题点为依据

需要多监测基础血糖(空腹、餐前、睡前等)的情况有:

 

1.整体血糖水平很高,以监测空腹为主;

空腹血糖可以反映患者在无糖负荷刺激状态下的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水平及肝脏葡萄糖输出情况,为了解胰岛的基础功能(即病情轻重)以及前一天晚间的用药剂量是否合适,应监测空腹血糖。


2.平时血糖控制很好,偶尔有低血糖发生或容易发生低血糖的老年患者,多监测三餐前血糖。

餐前的血糖能够反映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持续性。多测量餐前血糖可指导患者调整将要摄入的食物量和餐前注射胰岛素(或口服药)的量。

 

3.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尤其是注射中长效胰岛素的患者,多监测睡前血糖。

睡前血糖反映胰岛β细胞对晚餐后高血糖的控制能力。监测睡前血糖能够指导患者夜间合理掌握用药量(尤其是注射胰岛素)以及是否需要加餐,以避免夜间发生低血糖


二、个体方案的确定以患者所用药物兼顾不到的作用点为依据

1.很多使用预混胰岛素的患者,早晚餐前注射胰岛素,中餐没有任何口服用药的联合。这时中餐后的时间是一个药效与血糖不匹配的盲点。这种用药方案的患者应多监测午餐后的血糖,如果发现其它时间血糖达标只有午餐后一直不达标,要及时联合午餐前的短效药。


2.很多患者不接受每天多次服药,只在早餐前用一次格列美脲。长效强效的格列美脲的作用,可能还带给患者平稳的基础血糖。但因为缺少针对餐后快速升高的餐后血糖有作用的、起效迅速的药物,有可能有餐后血糖的波动,这里应该重点监测三餐后血糖(以正常用餐情况下的第一口进餐后的两小时为准)。


三、个体监测方案的确定以患者的关键点为依据

1.如果经常发生低血糖,一定增加血糖监测频次,发生时及时监测血糖,与生活方式结合起来分析找到低血糖的原因,或记录下来及时与医生沟通。

 

2.如果参加一项时间较长或运动量较大的运动,在运动前一定先监测血糖;运动后为预防低血糖发生也要监测血糖。


3.想尝试原来从没尝试过的食物又担心食物的影响,可以在尝试前监测血糖,然后少量尝试后,再监测血糖视血糖变化决定下次食用这种食物的量。


4.当感觉不舒服、或感冒发热或情绪波动等应激情况时,监测血糖是随时的,比以往的监测频次大大增加,才能及时发现血糖的波动,调整用药的剂量。


5.血糖已控制非常好,基本上能保持在达标范围,只有空腹血糖不达标或夜间有低血糖发生,这时一定要监测凌晨血糖,以鉴别“黎明现象”或“苏木杰效应”。


可以看到,血糖监测的频次全在自己灵活掌握,根据自身的病情,结合自己原有的生活方式灵活安排。如果出现血糖过高或低血糖症状者,可以随时测定,不必过于死板遵循于指南中的建议。

 

监测后一定要要记录与分析,不仅仅是记录就可以了,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记录血糖检测结果的同时还要记录药物及胰岛素使用情况;

 

2.要在记录的血糖谱上标注导致低血糖和血糖升高的各种原因;

 

3.了解自己血糖控制的目标,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调整治疗计划;

 

最后提醒糖友,如果血糖高于治疗目标、经常出现找不到原因的低血糖或血糖大于13.30mmol/L时,应及时找医生或糖专员咨询;

 

每次看医生或到门店咨询时,记得带上你的记录血糖、饮食及用药情况的病情的小本本。

长按上图3秒钟,识别二维码关注

喜欢的话就点赞吧!↙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