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税收增长30%,今年预计增速20%以上……在药企竞争更加激烈的形势下,辰欣药业逆势增长的势头不减,不仅在国内药企中独领风骚,还发力欧美高端市场。是什么让一个上世纪70年代的街道企业成长为国际化企业?除了机遇,离不开企业掌舵人杜振新为企业谋的思路、定的调子。“辰欣辰欣,就是‘推陈出新、诚实守信’。”
科技创新,企业生命之源
“没有科技创新,企业就没有生命力。”这是辰欣药业一贯坚持的发展战略。
“用技术的制高点支撑辰欣品牌的生命力,这种创新意识使辰欣在后续竞争中取得优势。”杜振新认为,辰欣药业保持强劲增长和发展势头的秘诀也在于此。
持续不断的投入研发创新产品、坚持不懈的高精尖仿制药制造、开拓国际化发展战略,这些在杜振新看来,都是一种创新,而这也恰恰是支撑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技术含量高、知识密集型、专利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这是杜振新为辰欣药业定下的新产品发展方向。“做企业不是单纯做规模,规模大反而可能不强。”在杜振新看来,有创新这个核心,做企业、做研发要不怕投入、不怕慢,才让辰欣药业的发展步伐迈得稳健。
创新的根基在于人才。每年将企业总营收的6%投入到创新研发中、每年出资2000万元重奖优秀科研人员。目前,辰欣药业拥有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3人,泰山学者专家2人,共有专职研发人员269人,构成以行业专家、硕士为骨干的专业研发团队,在产品开发、新药报批、生产管理上具有丰富的经验,共研制成功国家级新药60多个,多次承担了国家、省、市重大科研公共项目。
为增强公司的科技创新能力,辰欣药业还在北京设立了研发机构,对接前沿科技,承担着国家重大项目的研发工作。辰欣还走“产学研”的道路,与国内外的高端研究所或研发公司共同开展新产品、攻关技术难题。其中,与山东大学历时8年合作研制的阿德福韦酯(原料及片剂),获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得国家和省市科技创新基金支持。
高附加值,国际市场“通行证”
对于药企来说,高端市场是风向标,也是企业在行业内实力的展现。作为辰欣药业的掌舵人,杜振新自然也不会错过这个发展契机。
全球医药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辰欣也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外贸出口坚持“两条腿走路”和“两个市场同时做”的模式。
“传统的出口市场、出口产品是立身之本,高附加值新产品是盈利之本。”杜振新介绍,目前辰欣药业正在进行国际产品注册,申请获批后,公司高端口服固体制剂产品就能走向国际市场,进一步提高公司的国际销售能力和盈利能力,成为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
当前,辰欣药业投资数亿元,按欧美CGMP标准设计的口服固体制剂生产基地也已基本建成,又在美国注册成立了全资子公司,主要负责高端固体制剂的国际运作。
在产学研合作上,辰欣开展国际合作,与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以色列的研发公司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引进先进技术,提升医药行业的竞争实力。对接国际医药研发市场,辰欣药业还聘任国际技术团队,负责向欧美等发达国家申报ANDA制剂项目,并合作开发系列产品,为打开国际市场积蓄力量。
“要做到世界先进,就必须以发达国家为标准要求自己。”杜振新认为,对欧美高端市场的开拓就是试金石,通过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的开拓,寻找发达国家与自身的差距,不断提升自己迈入世界先进水平,正如辰欣药业的企业愿景所说,我们要做到“世界先进,国内一流”。
推陈出新,年轻厂长寻求突破
2016年实现销售收入突破40亿元,同比增长9%;实现利税5.97亿元,同比增长19.4%,这一数字今年还将增长。如今的辰欣药业位居中国医药工业50强,是国内综合性化学药品生产企业。企业发展壮大的30年,正是“推陈出新”的发展之路。
上世纪70年代,济宁老城区有一块靠着护城河、挨着关帝庙的“风水宝地”。辰欣药业的前身——红星制药厂就位于这里。1988年,刚从新疆大学化学系毕业的杜振新一脚踏进环城北路19号(红星制药厂),开启和辰欣的风雨同舟之路。
“我进厂的时候已经归为济宁市医药集团,厂子的规模并不大。”因为所学专业的缘故,杜振新就被分配到研究室,从事技术开发等工作。
1990年,从事两年的技术研究工作的杜振新开始接触市场调研,在任技术开发科科长时,独立承担着全国药品市场的调研工作。有科研背景又掌握市场信息,没过两年,杜振新成为厂长助理,帮助厂长打理日常工作事务。
27岁那年,老厂长要回母校任教,时任厂长助理的杜振新成为新任厂长候选人。
用现在的话来说,“那个时候就是赶鸭子上架”。杜振新回忆,当时他还在北京开拓市场,接到任务后,从北京赶回来,投入到厂子的接管工作中。从此,杜振新真正成厂子里的领头人,也是当时济宁地区注册企业里最年轻的厂长。
27岁的新任厂长,除了一身科研技术外,还有多年跑市场积累下来的经验。“当时厂里的产品以片剂、颗粒、滴眼和外用等传统药品为主,而大众化药品才是当时市场的趋势。”1996年药厂新上输液、1998年开始生产水针……眼光加果断,杜振新带着厂子里的300多人开始走上了“推陈出新”之路。
抢抓机遇,探寻市场“蓝海”
1997年,第三制药厂并入鲁抗集团,随之改名为山东鲁抗辰欣药业有限公司。
新产品不断上市、设备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怎样在市场上打出品牌成了当时杜振新的心头大事。
“改制,真正面向市场企业才更有活力,才有更好的发展前景。”由于人为观念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从提出改制到2000年完成,杜振新用了两年。员工全持股,经理班子持大股,员工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企业更加有活力,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有了充足发展动力,杜振新开始尝试生产一些技术含量高难度大的产品,企业连续多年实现每年30%的增长速度。当时的环城北路19号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2001年,杜振新把目光瞄向济宁高新区。
2003年1月份,位于济宁高新区同济工业园内350亩的园区投入建设,开启“退城进园”时代,辰欣药业迎来新的发展时期。
“在新的园区,我们高标准建立一个软袋输液车间。”杜振新介绍,在2001年的医院制剂整顿中,输液作为医院制剂最主要的剂型成为整顿重点,整顿整出大片的市场空间。这时,辰欣抓住机遇,引进4条国内最先进的玻璃瓶输液生产线。除保证玻璃瓶输液供应外,又率先引进德国普洛麦软袋包装输液生产线,在大输液的竞争中较早找到“蓝海”。
2008年,企业的销售额早已破亿。2010年前后,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辰欣,出自‘推陈出新’的谐音,‘推陈出新’也一直都是我们办厂的理念。”对于辰欣,杜振新赋予了新的含义。
秉承“推陈出新 诚实守信”的企业理念,眼下辰欣正全面实施研发战略、精品战略、人才战略,打造强劲的核心竞争力,打造百亿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