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几十位院长总结的“看病技巧”,实用攻略(病友必看)


挂号排队,看病排队,化验排队,住院还排队,到大医院就医眼下就是排不完的队。再明白的人一到医院也会摸不着门,上上下下一通转悠,有种进“迷宫”的感觉。本文整理出一些就医攻略,希望大家在就医中能节省更多的时间和费用。


选个恰当的医院


选择医院是看病的第一步,也是对诊断和治疗效果影响最大的。对您这个病人来说,并不是医院越有名、规模越大、病人越多就越好。也并不是有个熟人就能得到最恰当的诊断和治疗。因为每家医院各科室的水平并不尽相同,再大的医院也有相对薄弱的科室,有些小医院也有很强的优势科室和特色诊疗项目,不能一概而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虑:


1、看医院性质一般来说,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实力雄厚一些。由于有医学院校做后盾,良好的师承,加上医生多要承担讲课、带实习医生的任务,知识更新较快,对一些疑难杂病的经验也相对较丰富。这些医院医生的人力资源绝对占优。


2、看医院名气一家好的医院,总会在当地患者中留下好的印象,也就是口碑较好。去就诊之前,不妨上网搜索一番,或多打听一些人,初步了解一下这家医院的情况。


3、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相对于综合医院来说,专科医院的科室设置较单纯,对某一方面疾病的研究也较透彻,比如肿瘤医院和妇产医院。当然,如果所患疾病不局限于某一系统,还是到综合医院较好,可以组织多科室会诊,此外检查手段和设备也更全面。


4、选“名牌”科室有的医院虽有名,但若就诊的科室较弱,还是不够理想。因此,广泛比较各家医院该科室的设置与水平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目前国内还没有具体的各个科的排行榜,但评审公布的全国重点学科可供参考,当然仅包括了全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前几名。此外,问一问首诊的医生,上网搜一搜,多听听其他患者的意见和建议。

一、找对医生


1
首次看病选综合医院

首先是选医院,建议病情尚不明确的患者首选权威综合性医院,而不是专科医院,前者覆盖的疾病范围更广,如果有需要,它们会将患者转诊至专科医院。


2
名医不等于好医生

所谓名医,当然就是指有名的医生,但有名并不等于有真本领,看病也不同于追星。有些名医靠自我宣传,凭着社会上的主观评价,名气越滚越大;有些名医善于和媒体、领导和各界人士打交道,最容易得到同行之外的好评;还有的医生读了好几个学位,主要精力放在申请科研课题,发表论文上。但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实力型的临床医生——也就是说会看病的医生。


要了解一个医生的实际临床能力,最可靠的方法是听同行的评价。有需要的话,不妨先到一个分科较少的小医院就诊,和医生进行坦诚的交流。比如一个亲戚要做白内障手术,我会去向眼科医生咨询,如果有两个医生告诉我,张大夫做这类手术很在行,那基本上不会有错。


3
小医生不输老医生

选择医生看病的时候,不要盲目迷信“老专家”。有些出专家门诊的老专家,经验虽然很丰富,但由于脱离临床一线工作时间很久,对于疾病治疗的观念和方法比较陈旧,很多新治疗办法,他们不一定知道。


医生的黄金年龄是40~60岁。找医生看病最好优先选择找这个年龄段的,他们的经验、体力都在巅峰时期。而且每位医生的专长都不一样,多查查,选择专业性强、治疗经验丰富、口碑好的医生。


4
看医生像“谈恋爱”

看医生跟谈恋爱是一样的,合适就处下去,不合适就换一个。


如果是慢性病患者,要是觉得跟这专家聊得来,治疗效果也不错,那就跟这个专家定下来,不要随便更换医生,要专一,别“花心”。久而久之,医生对你的病情也熟悉,而且医生对老患者有了解,每次看病不用重复叙述太多。


不过如果跟医生脾气不对头,沟通不愉快,或者治疗一段时间后,效果也不理想,这时就要换一个医生。 


二、关于挂号


1
先挂对号

如眼睛不舒服就去找眼科,牙齿出血就去找口腔科,拉肚子就找消化科医生给瞧瞧。第一次上医院,如果不明确该上哪个科室挂号就诊,可到门诊咨询台询问


2
第一次挂普通号

第一次就诊,专家门诊和普通门诊的看病步骤是一样的,如:详细问诊、查体,做相关的检查、化验等。所以不妨将普通门诊当成“导医台”,等各种检查结果出来后,根据需要再选择专家。


3
上午九点人最多

门诊挂号的高峰一般在7~9时,看病高峰在9时左右,可很多患者习惯一大早看病。如果不是急症,可上午迟点或下午去,有些专家上午要查房或手术,下午反而有时间,这样避开高峰期,看病快,取药也快。


另外,每周一、周二患者就诊比较集中,如果想轻松一点看上病,可考虑周四、周五来。还有不少专家周一至周五没有时间出诊,反而会选择在周六坐诊。


三、关于就诊


1
甘做最后一名患者

如果看病时发现自己是最后一名患者,千万别懊恼,一般想得到更详细的咨询,除了前五名患者,最后一名患者,医生一般会解释得更有耐心。


2
怎么叙述病情?

一是主诉。医生实际上只想知道您看病的主要原因,医学上称之为主诉,即主要症状加时间。就是你到医院就医最主要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是什么,多长时间,比如腹痛三天,发烧一天,这就是一个非常清晰的主诉。门诊的时间有限,医生不欢迎杂乱无章的叙述,况且过于详细,根本没用。医生想知道的,他会追问您。


二是病史,就是患病后的全过程,包括怎么起病的、啥时开始的,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有没有诱发因素、有无伴发症状、病后到哪里看过、做过什么检查及有没有治疗等。


3
带全病例可以少做检查

患者要把自己以前的病历本和资料保管好——不带这些资料太亏了!


病历本记载着患者的病史和重要的检查、诊断和治疗结果,如果缺少资料,患者又说不清病情,不但浪费就诊时间,还要做重复的检查,所以患者一定要重视自己的病历,不要看一次病买一个新病历,每次看病的时候都要记得带上。


4
就诊时少说这几句话!


“某医院、某医生给我耽误治疗了!”

这话可能给医生留下不太好的第一印象:今天您抱怨了昨天的医生,那么明天您是不是就有可能与眼前的医生发生冲突呀?此时,医生除了看病,可能会多一份顾虑。


“我查过这种病,网上这么说……”

互联网时代,网上的评论人参差不齐,治疗信息更是鱼龙混杂,不乏有利益集团在招摇行骗。既然您已经来到专业医生面前,就坦然相信医生吧!


“大夫,就耽误你一分钟,帮我看看检查结果!”

一种症状背后是少则数十种、多则上百种的疾病。一分钟给您确诊?万一漏诊了呢?伤害的只有您!


“别人跟我一样的病,人家却治愈了。”

如果每个人的情况都一样,医生的工作就不会这么复杂啦!同种病会出现不同症状,同一症状可由多种疾病引起,每个人的情况也都不尽相同。


“医生,你给我做手术不会出问题。”

就像上路开车,自己再怎么自律,也不能保证不会被碰。只要开车上路,就有发生车祸的危险。手术亦是如此。


四、关于治疗


1
记住询问医生药物的服用周期

具体服用方法说明书会有,但是药物需要吃多长时间则因人、因病而异。针对这一问题很多病人会忘记咨询,被迫再次排队就诊。


2
跟医生说清楚你的经济状况

医生和患者是一对“合作伙伴”,是联手“对抗”疾病的“战友”。在和医生交流病情的治疗方案时,要和你的主治医师探讨治疗的花费,实实在在地说明你的经济负担能力,有了这个底,医生才能更好地根据你的经济情况选择适合你的治疗方案。


比如,参加新药临床研究,不仅给患者提供了一个免费治疗的机会,也增加了患者可能治愈或提高疗效的机会。


3
住院后,认识你的医生

病房里的医生一般分为三级:


一级是住院医师,多是刚毕业的小大夫,经验不是很丰富,但是会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二级是主治医师,此人主管几名一级住院医师,如果是外科,很可能是手术时的第一助手,直接参与手术的核心部分;


再高一级的是三级大专家,基本都是教授(主任医师)或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手术时一定是主刀医生,全病区患者的日常治疗都会由二级主治医师向他汇报,听取他的意见修改治疗方案。


所以,最好知道负责患者的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是谁,治疗期间有什么问题及时跟他们联系。由于病房医生要24小时倒班,有时夜班收病人住院的医生,不一定是今后的主管医生,这些都可以通过病房的护士长了解清楚。



另外:挂号前做点“功课”!!


可选择预约挂号和网上挂号等方式,省去起大早排长队的烦恼;如必须排队挂号,要提前熟悉“地形”和就诊流程,如哪些科分别在几号窗口排队,可先到医院的网站上查询。有些医院要先填表办卡,可先办理。普通号一般不限制数量,如果确属疑难杂症,不妨选择特需门诊或会诊门诊,价格一般在100至300元,不少大医院都提供这种服务,不少大医院都提供这种服务。


就诊避开人流高峰看普通号尽量避开人流高峰,选择上午10点后或下午来诊,因为中午也是人少、便于交流的好时间。


合理安排检查如果有几项检查同时要做,先去需要预约尤其预约时间较长的部门进行预约登记,尽可能争取提前,再去做不需预约的项目。一定要看清楚检查的注意事项,比如提前几小时服药、空腹、饮水等等。


我国医疗资源分布很不均衡,大医院、好医院集中在大城市。但看病时也不是非要去大医院不可,关键是一定要到合法、正规的医院,选择一位有责任心、有经验的医生。就诊前充分了解医院、医生,对选好医院、选准医生极有帮助。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