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健康报:中医药为甘肃医疗服务增亮点!

《健康报》6月10日头版头条刊发了“甘肃:让百姓少花钱看好病”一文↓


文章如下:


        在经济欠发达省份甘肃,医疗服务却亮点频出:平均住院费、门诊费连续3年保持全国最低,患者实际报销比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十多个百分点。近日,健康报记者赴甘肃采访,探求背后的高招。



发展中医药 

  解困人才荒和分级诊疗



        初夏的5月,中午的骄阳已烤得地面起灰,甘肃省榆中县和平镇卫生院中医科室外的走廊上,坐满了候诊的患者;病房内艾烟缭绕,隔姜灸、火龙灸、罐灸、针灸、拔罐……接受着不同中医治疗的人们或闭目养神,或交流感受。“快到麦收季节了,得把腰疼治好才不耽误事。”一位正在接受灸疗的大妈告诉记者,这种中医治疗既管用又便宜,最适合自己。


        和平镇卫生院的景致只是甘肃省近年来大力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一个缩影。“为了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我们先后建成(或列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专科29个、省级中医药重点专科196个、农村医疗机构中医药重点专科61个。”甘肃省卫生计生委巡视员甘培尚介绍。除此之外,在基层,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先后投入1.7亿多元,对594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馆进行建设,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行中医药服务“三个1/3制度”,即中医就诊人数占总就诊人数的1/3以上,中药收入占药品总收入的1/3以上,中医药收入占总收入的1/3以上。


        甘肃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医改办主任郭玉芬介绍,目前甘肃省内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报销比例提高20%,新农合对县级250种、乡级50种分级诊疗病种实行中西医同病同价。全省中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床位补助标准提高到西医床位的1.5倍。


        北京中医药大学王志伟教授说,甘肃既是我国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群众基础深厚,又作为我国大宗中药材的重要产地和集散地,发展中医药具有先天优势。


        而在甘肃,这样的选择既是优势使然,也是形势所迫。据了解,21世纪初,院校合并高潮期,兰州医学院并入兰州大学。一方面,医学生总体培养规模锐减;另一方面,本地生源无论数量还是比例都大幅降低,医学生毕业后留在甘肃的就更少了。“从那时起,大学生就很难来到我们基层。但是基层医疗服务又必须解决,发展中医药一举两得。一方面,服务简便验廉;另一方面,人才培养力度较大,方式也比较丰富。”平凉市一位乡镇卫生院院长分析,“西医认门,中医认人”,发展中医药,能让基层更有吸引力。


        本身优势加政府引导,使得中医药在甘肃基层茁壮成长,成为该省医改的名片和分级诊疗的高招之一。



分级分病种+医保杠杆 

  引导基层就医



        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医疗保障研究室副主任顾雪非看来,甘肃医改的另一特色是把按病种付费与分级诊疗制度相结合。


        郭玉芬介绍,甘肃省打出的是“分级分工分病种+医保杠杆撬动”组合拳,即省市级医院负责50+n种疑难危重疾病的救治和教学、科研等工作;县区级医院开展250+n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而乡镇卫生院承担50+n种一般疾病的诊治。在此基础上发挥医保杠杆作用:对病情简单、无复杂并发症等情况患者直接到省市级大医院就医的,降低报销比例或不予报销;同时,医疗机构上转签约的诊疗病种,上级医院接诊下级医院签约的病种,都将扣除一定的医保资金。


        郭玉芬介绍,上述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治疗的病种,是通过新农合平台筛查并经过专家评估后确定的,如果基层没有能力诊治该病种不得签约。分级诊疗病种实行动态管理,通过限期要求基层达到能够诊疗相应病种数,倒逼基层主动提高服务能力。


        2016年甘肃县外就诊率为15.45%,比2013年下降了9.63个百分点;住院患者实际补偿比例为66.7%,比2013年提高了8.34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十多个百分点。



接地气+敢创新 

  打造穷省办健康模式



        “从国内外实践来说,过多控制成本就会影响质量,甚至出现推诿。建议甘肃加强对医疗质量的评估。如果通过系统评估,医疗质量并没有下降,而且成本又控制的很好,那就证明是可持续、可推广的模式。”顾雪非为甘肃医改下一步完善出招。


        而最令专家们兴奋的,则是甘肃庆阳最近在管理架构上的大动作:据郭玉芬介绍,该省的全国医改试点市庆阳已于今年4月10日组建了新机构“庆阳市健康保障局”,归口原分散在人社、卫生计生、发改委、财政局等部门的多项职能,要整合的职责包括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生育保险、新农合、药品采购、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医保基金、民政医疗救助、生育基金预决算,旨在充分挖掘医保作为医药服务产品“实际支付者”的各项职能,达到能平衡医保基金可持续、医疗服务不过量等多种目标。“这一体制创新实现了医药、价格、医保的功能整合,在降低行政协调成本上也有望显出优势。”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副秘书长、研究员应亚珍说。


        在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副司长庄宁看来,甘肃医改的最大特色,就是结合省情、民情和社情,做了大量因地制宜、个性化的设计,突出倾斜基层。“甘肃做的医改工作不仅对本省有价值,对于整个中西部地区的医改都会起到非常好的参照和借鉴作用。”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