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养生】养颜补血药膳及西红花的补血调经方剂

      点击关注  |  仟源中药    健康养生


引言

说到西红花,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可是宫斗大戏里不可或缺的角色之一。一般人对于西红花的认识可能更多的源于它很容易让孕妇流产。然而,除了对孕妇的不利影响外,藏红花还兼具补血功能,对于治疗月经不调引起的不孕有一定疗效。

女人很容易变成“黄脸婆”,也最怕成为“黄脸婆”,面色无华、皮肤粗糙、斑点丛生、黄褐斑累累。中医有句名言叫“有诸内必形于外”。需要由内而外,调理五脏,方才保持容颜不衰。


《黄帝内经》中说“心主血脉,其华在面”。中医认为,心掌管着我们的血脉,而面部则是血脉最为丰富的地方,所以心的好坏状况会直接反映在我们的的头面部。



如果心血充足,则面色红润光泽;如果心血不足了,则会出现面色苍白无华的症状。而当心血瘀阻时血行不畅,脸面便会呈现出青紫状态,出现色素沉、黄褐斑等。而当心火过旺时,除了出现面色潮红等症状外,额头上便会起彼伏地出现很多痘痘。

其次,舌为心之苗,由于舌头没有任何表皮覆盖,所以一眼就可以看见毛细血管的状态,而心是主血脉的,所以通过观察舌头的颜色、外形,形状等等就可以判断就一个人心脏的状态。比如熬夜后出现的舌尖红的现象,便属于中医里的心火上炎现象;而如果是舌色发紫,则大多与血流不顺畅、血液黏稠度高有关。

除此之外,睡眠不安稳、心悸、胸闷等也都是判断一个人心脏是否健康的标准。综合上述标准,便可大致判断出自己心脏的健康状况。


如何养护心脏

每天中午心脏最强时间(11~13点)吃一些如茯苓、坚果 、黄豆、黑芝麻、小枣、莲子等保心、助心排浊的食物。可以选择三七花、玫瑰花、西红花、百合花、荷花等花卉食用、饮用或者外用。


西红花、玫瑰花、三七花等三类花卉都入心经和肝经的花卉。心主血,肝藏血,也就是说它的主要作用在于血。所以上述花卉都具有养血、活血、补血、行血、理血等功能,可有效改善面部色素沉着、黄褐斑等皮肤问题。推荐一款补心养颜药膳


补心养颜药膳

具体做法:取干玫瑰花蕾一小把,干百合花一小把,麦冬少量,珍珠米100克。将玫瑰花、百合花和麦冬放在水里,大火熬开,10分钟后捞出。把珍珠米放在这个水里大火熬粥,最后再转小火熬,五分钟后,粥成即可食用。

 

功效:麦冬是补阴的,帮助把失去的阴液补回来。玫瑰能活血化瘀,让血液流动起来,百合花可清热去火,可将多余的火气,因此此粥不但能补心血,心宁神,消斑祛痘的功效也相当突出,堪称黄褐斑女性的福音粥。


西红花不仅有活血化瘀,也有补血的功效。西红花在治疗女性疾病上有很好的效果,食用含有西红花的方剂,可以改善女性月经不调的问题,推荐两种方剂。


安坤赞育丸

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气血两亏,肝肾不足,形瘦虚赢,神倦体疲,面黄浮肿,心悸失眠,腰酸腿软,午后低烧,骨蒸潮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产后虚弱,瘀血腹痛,大便溏泻。

来源《中国药典》

香附(醋制)96g、鹿茸24g、阿胶24g、紫河车20g、白芍16g、当归16g、牛膝14g、川牛膝14g、北沙参12g、没药(醋制)12g、天冬11.5g、补骨脂(盐制)11g、龙眼肉10g、茯苓8g、黄柏8g、龟甲8g、锁阳8g、杜仲(盐制)8g、秦艽8g、鳖甲(醋制)8g、艾叶(炭)8g、白薇8g、延胡索(醋制)8g、山茱萸(酒制)8g、鹿尾7.5g、枸杞子6g、鸡冠花6g、黄芪6g、乳香(醋制)6g、赤石脂(煅)6g、鹿角胶6g、菟丝子4g、肉苁蓉(酒制)6g、鸡血藤4g、桑寄生4g、琥珀4g、甘草4g、人参2g、乌药3g、丝棉(炭)2g、血余炭2g、白术(麸炒)24g、西红花0.8g、地黄16g、砂仁24g、沉香13g、酸枣仁(炒)16g、续断10g、陈皮14g、橘红8g、川芎12g、泽泻8g、黄芩10g、青蒿6g、远志(制)8g、肉豆蔻(煨)6g、藁本6g、红花4g、柴胡6g、木香2g、紫苏叶5g、熟地黄16g、丹参2g

以上六十三味,白术、砂仁、地黄、酸枣仁、沉香、陈皮、续断、川芎、橘红、黄芩、泽泻、远志、青蒿、藁本、肉豆蔻、柴胡、红花、紫苏叶、木香、丹参、熟地黄粉碎成粗粉;其余香附等四十二味,置罐中,加黄酒400g,加盖封闭,放高压罐内加热或隔水炖至酒尽,取出,与上述粗粉掺匀,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1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每丸重9g,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定坤丹

滋补气血,调经舒郁。用于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下血,赤白带下,贫血衰弱,血晕血脱,产后诸虚,骨蒸潮热。

来源《中国药典》

人参鹿茸西红花、鸡血藤、三七、白芍、熟地黄、当归、白术、枸杞子、黄苓、香附、茺蔚子、川芎、鹿角霜、阿胶、延胡索等药味经加工制成的大蜜丸。

每丸重10.8g。口服,一次半丸至1丸,一日2次。忌食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伤风感冒时停服。



图片来源网络

文字来源中医中药秘方网及中医世家

长按仟源中药二维码,关注健康养生之道


关注「仟源中药

传承中药文化 弘扬中医国粹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