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
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
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处在双子座),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
今年的夏至时间为
2017年6月21日
丁酉年 五月廿七 星期三
这一天,是太阳的转折点,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多,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在北京地区,夏至日白昼时长可达15小时。
我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
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
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
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八卦的理论中,夏至时,阳气到达极致,由芒种而起,上乾下巽的天风姤卦在夏至达到极点,但盛极必衰,易经中乾卦的卦辞“上九,亢龙,有悔”,对应的就是夏至。
据《恪遵宪度抄本》描述:「夏至,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白昼达最长。夏至物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关乎夏天,杨梅荔枝,蒲扇藤椅,细语轻声,夏夜看星。
阳气的极致下阴气开始产生,也因此古代的夏至有了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一候鹿角解
麋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麋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
二候蝉始鸣
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三候半夏生
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夏季阳气盛于外。从夏至开始,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所以,在夏至后,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因此要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补。
盛夏,汗流浃背,干渴难忍,若喝一杯清爽酸甜的梅酒,顿时心旷神怡、暑乏尽消。
夏日炎炎,往往让人心烦意乱,而烦则更热,可影响人体的功能活动,从而产生许多精神方面的不良影响。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因此,要善于调节,多静坐,排除心中杂念。
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夏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北半球白昼时数逐日减少。同时,夏至到来后,夜空星象也逐渐变成夏季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