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大米、面条里掺胶、虾头里有寄生虫、国产食盐中的添加剂堪比砒霜、雷达无法测量的特大狂风暴雨来袭……在刚刚过去的6月,伴随炎热天气而来的还有这些真真假假的谣言,让人着急上火。然而事实究竟是怎样的?
谣言:一位女性消费者向观众展示,一把泡了一上午的面条,手一捏,搓一搓,就形成了一块像“口香糖”一样的东西,无法溶解,十分有弹性。为此,这位消费者断言,“这面条里肯定有胶”。
真相: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 授范志红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她小时候就掌握了用面粉做“泡泡糖”的技巧。彼时,物资匮乏,泡泡糖成了“奢侈品”。为了能吹泡泡,她就拿一块面团放在水里 洗,从而得到一块类似“泡泡糖”的弹性物质,其实这个弹性物质就是大家都熟悉的面筋。
小麦蛋白质包括谷蛋白、醇溶蛋白、清蛋白、球蛋白等。其中谷蛋白和醇溶蛋白不溶于水,它们组合在一起形成面筋蛋白。面筋蛋白中有大量二硫键互相交联,使它不会轻易分散于水。那么,面条里是否可能加“胶”呢?范志红指出, 为了让面条筋道,面条里可以添加“沙蒿胶”等天然植物胶,这是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允许添加的,在标准限量范围内使用,是安全的。此外,面条制作时常 常加入氯化钠(食盐)、碳酸钠(纯碱),都是为了让面条中的面筋蛋白网络增强,口感更筋道,这是各国法规所许可的。
谣言:一个有关虾感染寄生虫的小视频最近在网上疯传,视频中,一人剪开虾头后,用牙签挑出两条细长的白线,视频制作者声称这是虾的寄生虫肝吸虫,并告诫广大网友以后少吃虾。
真相:据有关专家介绍,视频里,虾头的白线并不是寄生虫,而是公虾的生殖腺——输精管,未成熟的输精管无色透明,成熟的公虾为乳白色。虾的生殖腺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完全可以食用。
视频声称这类寄生虫叫肝吸虫,但专家指出肝吸虫在鱼虾肉里寄生时,肉眼根本看不到,需要借助显微镜才可看到。活的鱼虾确实可能含有肝吸虫、肺吸虫、圆管吸虫等寄生虫,但是不可能个个都有。淡水鱼虾感染肝吸虫的概率相对较高,海水鱼虾感染概率较低。此外,虽然鱼虾里可能有寄生虫,但经过充分加热后,各种寄生虫会被完全杀死,公众可以放心食用。不过,对于很多人认为在食用生鱼或生虾时,用醋和芥末就可以杀死寄生虫的观点,专家指出,并不足取,纯粹是心理安慰。
谣言:近日,网上疯传一篇文章称,国产食盐里面有种可怕的添加剂——亚铁氰化钾。食用盐遇高温有可能会使亚铁氰化钾分解成氰化钾这种剧毒物质,在10秒钟内能使人丧失意识,几分钟内可以毒死一个人。奥运会、世博会特供食盐及出口食盐均不含亚铁氰化钾。
真相: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常务委员钟凯指出,亚铁氰化钾作为食盐抗结剂,是一种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国产食盐中的亚铁氰化钾长期食用并不会给人体带来伤害。
亚铁氰化钾是低毒物质,按照中国国家标准的规 定,食盐中的抗结剂亚铁氰化钾含量不得超过每公斤10毫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粮农组织专家委员会的评估数据,亚铁氰化钾要造成人健康上的负面效应, 至少成年人每天要摄入1.5毫克。如果按照我们国家的标准规定的这个量来推算的话,相当于人每天要吃150克左右的食盐,而正常人一天吃的食盐达到20克 的话,就已经非常咸了。
那么,食用盐遇高温有可能会使亚铁氰化钾分解成 氰化钾吗?钟凯告诉记者,氰化钾确实是一种剧毒物质,但是它和食盐中的亚铁氰化钾完全不同。亚铁氰化钾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不会释放这种有毒的氰化物。如果 要分解它,需要在400摄氏度下完成。而平时我们在家里做饭时,到200摄氏度时,菜就已经要烧焦了。钟凯还指出,亚铁氰化钾用作添加剂,不仅在中国适用,在美国、欧盟、日本等一些国家也是符合规定和标准的。即使食盐中亚铁氰化钾在高温的状态下,真的分解出了氰化钾,想要达到让一个成年人中毒的剂量,大概需要一次性吃几十公斤的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