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难忘建院流金岁月 ——追记原石河子市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技师李刚


开  栏  语

三代医院人,为民谋健康;筚路蓝缕中,不断创辉煌。

2017年12月25日,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即将走过半年世纪的光辉历程。

在这半个世纪的征程中,有多少医院人呕心沥血、敬业奉献,有多少社会人关爱医院、理解支持,又有多少病中人得到悉心照顾、心怀感恩?可以说,每年每月,每时每刻,在“咱老百姓自己的医院”都在发生着感人的故事。

这些正能量的故事,是我们医院文化中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新一代医院人克服困难、继续前行的精神动力。我们想,也一定能引起您的强烈共鸣。即日起,我们特在微信平台上分享这些故事,期待您的关注。

-编者-

"我是1972年调到人民医院检验科工作,当时人民医院的规模很小,只有一栋3层的楼房,300多医护人员,平时我们科室的活一干完,就出去打土块、盖房子,当时许多医护人员都住的是地窝子、窑洞……"这是笔者十年前采访市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技师李刚时的一段回忆。

十年前,已75岁的李刚说起当年艰苦卓绝的流金岁月,眼睛里还闪动着激情与喜悦。那时候,医院楼里条件很差,没有厕所、没有水房,病人喝得水,都是值班的护士一桶一桶的挑上去的,护士们不但要照顾病人、还要打扫卫生、出去干义务工。

当时人民医院科室很少,只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等几个科室,许多手术做不成,医护人员大多是"土医生"(师傅带徒弟式的),设备只有简单的听诊器、心电图机等,许多手术必须转到二医院(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去做,像有些紧急手术或疑难杂症,就直接把二医院的医生请过来,和人民医院的医生一起研究手术方案。

李刚还清楚的记得,当时医院只有一台心电图机,出的黑白片子效果很差,还有一台A超机,是做胆囊检验的,早都淘汰了,现在都是B超机了,很多人都不知道还有A超机。

1972年,因为当时血源不够,人民医院给病人输血都是利用无菌采集胎盘血,救了很多病人的命。当时因为缺乏医疗设备,想把血中的白蛋白和球蛋白分开需要一台血清蛋白电泳器,可这种仪器太难买了,检验科主任技师李刚利用多年的临床经验和设备科的工作人员一起制造了一台功能和血清蛋白电泳器一样的仪器,解决了当时的难题。

说起医院周围坑坑洼洼的石子路,李刚皱了皱眉头,他说,那时候,我们住的都是地窝子、窑洞,平时一边干好医院的工作,大家都是亲自动手盖房子(平房),从1972年一直到1978年医护人员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打土块、盖房子。

以前,我们化验五、六十人的肝功,全部是手工操作,得用两天时间,现在的设备先进了,只要几小时就够了。

在80年代、90年代,在设备逐渐完善的情况下,市人民医院不断创新,开展了许多医学科研工作,使医院规模不断扩大,医术不断提高。市人民医院的快速成长,令一位建院初期的元老,欣慰不已。李刚感叹:石河子市人民医院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