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晚吃姜等于吃砒霜、有伤不能吃“发物”、手脚冰凉是宫寒……这些“常识”你肯定都听说过。但你可能不知道,这些与中医药有关的说法竟都是传言。
传言一:服中药不能吃绿豆
绿豆有清热消暑、利水解毒的功效。大多数人认为,绿豆解药性,所以喝中药时不能吃绿豆。这种说法过于绝对了。
其实,服中药时能否吃绿豆,取决于所患疾病的寒热虚实,以及所服中药的药性。
从寒热虚实角度来看:
如果患有中暑、泌尿系统感染、便秘等热证实证,或因乌头、附子、半夏中毒,喝中药时吃绿豆可辅助治疗;
如果患有慢性胃肠炎、肢体关节冷痛、腹泻、痛经等寒证虚证,服中药时吃绿豆会加重病情。
从中药药性来看:
在服用人参、肉桂、附子等温补类药物及桂枝、干姜、细辛等温经散寒类中药时,吃绿豆会降低药效;
在服用黄连、黄芩、大青叶、板蓝根、牛黄、金银花等清热类中药时,吃绿豆反而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传言二:晚吃姜等于吃砒霜
生姜是家家必备的调味品,更是治病的廉价中药,具有温胃止呕、散寒解表的功效。
“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中国人的晚餐里向来少不了姜,生姜没有不合适吃的时间,只有不适合吃的人。
是否适合吃姜,总的原则是:
★ 风寒病适宜,热性病不宜;
★ 寒性体质适宜,热性体质不宜;
★ 阴虚内热者(表现为口干舌燥、手足心热等)和热盛病人(表现为发烧、口苦、便秘),及痔疮患者忌服生姜,高血压患者也不适合多吃生姜。
传言三:名贵药材有益身体
很多老年人常把冬虫夏草、阿胶、人参等名贵药材当做宝贝,身体不舒服就想吃一点,实际上,这是错误的。服用名贵中药的前提是“对症”,如果“不对症”就容易补偏。
比如,人参可补虚养气,火气偏旺的人吃了反而流鼻血。而且任何一种药物都有毒性,长期过量服用人参,可引起失眠、易激动、腹胀、食欲减退、神经衰弱、甚至出血等不良反应。
其实,没必要追求名贵药材,有些药材价格便宜,功效却不比名贵药材差,建议在服用名贵药材前,先咨询医生的建议。
传言四:男人一定要补肾
不少中老年男性一旦感觉腰膝酸软,就认为自己是肾虚,从而乱服补肾药,这种做法实属可笑。
中医的“肾虚”指肾脏精气阴阳不足,包括肾阴虚、肾阳虚。肾阳虚的症状为腰酸、四肢发冷、畏寒,甚至还有水肿。肾阴虚的症状有腰酸、燥热、盗汗、虚汗、头晕、耳鸣等。
腰酸虽然是肾虚的表现,但也可能由其他病症导致。如果体内阴阳本处于平衡状态,乱吃补药反而会打破平衡,导致上火、嗓子干哑、大便干燥等副作用。
因此,是否需要补肾最好听从医生建议。
传言五:有伤不能吃“发物”
有说法称:有伤口不宜食用鱼虾、韭菜、鸡蛋等“发物”,否则会影响伤口愈合。这种说法并不准确。
通常情况下,发物也是食物,适量食用对大多数人不会产生副作用或引起不适。鸡蛋和鱼类等精蛋白类食物,还能促进伤口愈合。
伤口愈合主要和年龄、免疫力相关。一旦出现伤口,要遵医嘱,避免伤口进水和感染,多吃果蔬和肉、鱼、蛋等精蛋白类食物,促进伤口愈合。
传言六:手脚冰凉是宫寒
手脚冰凉是很多女性生活中的困扰,她们认为自己是宫寒患者,还焦虑是否影响生育,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没有必要。
中医上的“宫寒”是指女性肾阳不足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症状,包括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少且有血块,甚至月经停闭不行等。
手脚冰凉虽是宫寒的表现之一,但并非手脚冰凉就等于宫寒。也有可能是居住环境寒冷、嗜好寒凉食物等外部因素导致。真正宫寒的人比一般人更怕冷,不仅手脚凉,全身都凉。
手脚冰凉的人要注意保暖,少穿露脐装,适度运动,同时避免吃生冷食物,适当多吃韭菜、核桃、枣等温阳食物。
传言七:中药久放药效好
一些老人认为,党参、当归、川贝、金银花等药材较为干燥,久放药效更好;阿胶、人参、灵芝等比较名贵,囤一些会有升值空间。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多数动植物类中药在日光、空气、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下,会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有些药还会生霉、被虫蛀,更加速其质量变化,影响疗效。
任何药材都有保质期,在18~20℃的阴凉条件下,一般可放置半年至一年,最多2年。
在我院住院的外省患者注意啦!
我院已开通福建省医保,安徽,贵州,四川,陕西,甘肃,海南,辽宁,吉林,西藏等省(自治区)新农合直补。详情咨询医保科。
本文来源:生命时报
编辑:杨萌
推荐阅读
江西省中医院2017年“冬病夏治”三伏贴中医特色诊疗活动火爆进行中……详情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