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避免再让“老好人”吃香

  在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中,不乏一些“老好人”干部,他们看似性格随和亲切,实则立场不坚、缺乏原则,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不得罪人”。有的“身板”不硬,你说他说都是“对”,不下定论不表态;有的“脸面”常笑,错误不说、意见不提,有成绩溜须拍马,有问题打诨掩饰;有的“脚步”松弛,“硬骨头”不敢碰、“深水区”涉不了,遇到困难绕着走。这些在现实中吃香的“老好人”,表面上看是团结同事、和谐亲密,实则造成了同志间的关系轻浮、庸俗,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老好人”在班子中的生存空间依旧很大。

  其实,随着党内政治生态的日益清正,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在党内教育的推进之下大有好转,大家都已深知“老好人”贻害不浅。然而,很多同志对“老好人”却往往不以为然,甚至甘愿与之为伍,或因现象过于普遍、不痛不痒,或因这种缺乏原则的“好相处”给人以有益无害的错觉。在民主生活会上,“老好人”的批评意见总是成为通用标配,班子成员往往也是“全盘认领、坚决不改”,其实说白了,就是认为当“老好人”利大于弊。

  毛泽东同志在《反对自由主义》中描述“老好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见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不愤恨,不劝告,不制止,不解释,听之任之”。诚然,“老好人”危害已无需赘言,关键是要认清问题久治不愈的“根”。不少干部在思想层面缺乏理性认识,将为人处世的“圆滑之道”乱用于公,以维护个人形象为前提和同志们交往,得罪人的事不干、不好听的话不说,看似宽以待人实则明哲保身;其次,很多人对党内团结认识有所偏差,相互间“一团和气”,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一种相互认可的约定俗成;再有,有的地方党内政治生活不严不实,缺少刚性和韧劲,甚至显露出庸俗化、江湖化,没有持之以恒的正风之举,让不少“老好人”冒出了头而且越来越适应。

  “乡原,德之贼也”,“老好人”看似随和,“好人思想”看似无关痛痒,可关键时候往往也能害了同志、坑了班子、让人民群众失望。真正明事理、有原则、讲政治的干部,不但自己不愿做“老好人”,打心底也不会认同“老好人”;有活力、能干事、真团结的班子,也不会让“老好人”左右逢源、得利吃香。“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党和国家的事业需要有正气、能担当、讲原则的干部队伍,需要真正的好人、好官,需要正视问题、直面问题、担当责任的思想态度,只有营造“老好人”难以适应的正向环境,让清清爽爽、正直团结的同志关系成为主流,才能让“老好人”不好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正气凛然、又严又实的党内政治生活,必然是严在细节、实在言行。同志间的交往是为党为公、正德齐心,不是为了所谓“人脉”和“关系”,该说的话再难听也要说、该办的事再受阻也得办。其实,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就是每个党员干部远离“好好先生”的基本功,党内就该常红脸、多出汗,要“心眼实在嘴上刀”,说些直话、真话、刮骨疗毒的话,将其运用到日常、体现在经常;要自觉抵制“老好人”的糖衣炮弹,特别是阿谀奉承、讨好卖乖,不能“笑脸迎笑脸”“花言配巧语”,要板起脸面说正事、收起大话论是非;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多听诤言谏言、多看实事正事,不给“老好人”自我发挥的机会;党组织要树立正确鲜明的用人导向,全面考量干部“德能勤绩廉”,重点看为官之德、做人之德,将干部队伍中的浩然正气提出来,让好干部有大市场、“老好人”没有好出路,让党员干部看到组织需要什么样的人。

  “老好人”不是小问题,既要严治更要严防,不能再止于劝导批评,特别是对那些有碍工作开展、造成公利民利损害,或是为官不为、缺乏担当的,要真正拿出硬举措予以纠正和惩处,该腾出的位置要腾,该给的处罚要给,让“老好人”四处碰壁的同时,看到“小聪明”背后的严重后果,认识到自我改进、直面原则重要性,倒逼他们撕下标签、脱下帽子,做真正的好人和好干部。


更多信息敬请关注:

——芝罘卫生计生——

传播健康知识,服务公众居民

免责声明

我们尊重原创。本平台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健康知识和技能,让更多人获取健康资讯,提升健康素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