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一旦家中有了一个长年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亲人,全家人的生活都会陷入混乱。可记者昨天在大源镇虹赤村81岁的张连祥老伯家中看到,老伴诸阿姨把他照料得妥妥贴贴的,家里也干净整洁,没有一点异味。
诸阿姨说,这多亏了大源社卫中心的医生们帮忙建立了家庭病床,让老头子“死里逃生”后,舒舒服服地在家里接受继续治疗。
全区开设第一张家庭病床
据了解,张老伯的家庭病床是全区开设的第一张家庭病床。此项服务是去年推出的“家庭医生”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指对符合住院条件、需要连续治疗,但因本人生活不能自理或行动不便,到医疗机构住院有困难,需医护人员上门提供服务的患者,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其家中设立病床,并指定医护人员定期查床、治疗、护理,同时在特定病历上记录服务过程的一种基层卫生服务形式。
张老伯的家庭病床建于今年6月22日,责任医生是大源镇社卫中心主任何燕东。5月29日,张老伯因房颤、脑梗塞突发意识障碍,被急送至医院。在重症监护室住院两周后,于6月19日出院回家休养。何燕东得悉相关情况后,于6月20日上门检查,发现张老伯神志不清、无法言语,气管切开、吸氧,血压、心跳均不正常,且痰鸣音明显,鼻饲流质、已留置导尿,肢体无活动刺激无反应。
经患者家属申请,大源社卫中心为张老伯建立了家庭病床。
何燕东说,以家庭作为护理场所,让病人在熟悉的环境中接受医疗和护理,既有利于促进病员的康复,又可减轻家庭经济和人力负担。
创新举措背后更有温馨服务
张老伯的家庭病床开设以来,何燕东医生多次上门服务,随叫随到。7月7日深夜11点半,何燕东接到张老伯儿子打来的求救电话:“何医生,我爸爸导尿管滑出了,现在小便解不出,人很难受,请医生帮帮忙。”
何燕东家住富阳城区,接到电话时正打算休息。虽然富阳到张老伯家有着近30公里的路程,而且一大半是山路,但何燕东二话没说,立刻就驾车赶往虹赤村。等他给张老伯换好导尿管回到家中,已是凌晨2点。
如今,建立家庭病床已近一个月,何燕东医生带领社卫中心家庭医生团队多次上门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手把手地教家属吸痰、为患者更换导尿管,指导家属做好气管切开的护理,还为患者进行针灸治疗。自家庭病床建立以来,张老伯的病情逐步稳定,家庭照理也越来越细致。
是不是谁申请都可以建立家庭病床?
区卫计局副局长孙群说,目前富阳有4个社卫中心共建起家庭病床13张,为一些真正有需要的家庭解决了后顾之忧。诸如,脑血管意外瘫痪康复期,高血压、糖尿病合并慢性严重并发症、晚期肿瘤患者等病人,可向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递交申请,经核准同意后建立家庭病床,建床期间产生的医疗费用按医保社区住院报销比例结算。
短评:温暖的力量
老百姓看病,尤其是一些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并要长期卧床的,特别希望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更为完善的医疗服务。家庭病床让居家医疗服务成为了可能。
而家庭病床的试水、家庭医生的开展、分级诊疗的推进等,让我们看到了富阳医疗服务在惠普性和个性化方面的种种努力。
这样的努力,因其“以人为本”的出发点、破解民生难题的落脚点,让市民能直接收获改革红利,本身便自带一种温暖的力量。
温暖举措的背后,更有一支温暖的团队。大源镇社卫中心主任何燕东,深夜11点半,因为患者家属的一个电话,驱车近30公里上门服务。或许正是因为有着一个个“何燕东”式的医生,用他们的多跑腿,换来患者的少走路,也才有了市民“多亏了医生”的由衷感谢。
给这种基于民生所需的暖心举措点赞,更给这群心中装着患者的暖心医生点赞。
来源 富阳日报、大源社卫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