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者:安阿玥654875人已访问
一支自己发明的中药制剂,再加上一支注射器,就能治疗痔疮、肛裂、直肠脱垂、直肠狭窄、肛门狭窄、肛门瘙痒症、腋臭等顽固性肛肠疾病,正如中央党校原副校长苏星接受安氏疗法治疗后的感言“妙药扫开千里雾,神针刺破一天云”。他不仅打破了传统注射疗法的治疗障碍,更是解决了近一个世纪解决不了的药物及注射的安全性问题,同时扩大了注射疗法的使用范围。“只要是痔疮,无论多么严重,只要注射一次就能见效,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和并发症。”健康报这样评价安氏疗法的注射疗效。
1.注射治疗痔疮
痔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我国民间有“十人九痔”之说,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一项全国性普查显示,痔占肛肠疾病总人数的87.25%。患病者中又以内痔者居多,占59.86%,外痔占16.01%,混合痔占24.13%。目前治疗痔的主要方法有手术、注射和保守药物疗法。手术方法虽然疗效肯定,但患者痛苦大,术后恢复时间长,且不合理的手术方法还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注射疗法源于一百多年前的英国,这种方法避免了手术的痛苦和组织的损伤,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由坏死剂到硬化剂的转变,但始终未能解决安全问题。保守药物疗法仅能缓解症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总之,尚无一种方法可以权衡利弊,达到安全有效的目的。
芍倍注射液的发明完全克服了这些问题,改写了治疗痔疮的历史。从此,“没有手术的痛苦和损伤而有手术的疗效”治痔新法诞生了。
(1)芍倍注射液
芍倍注射液自1986年问世以来,得到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的认同。从2.5%AN注射液、安氏化痔液到安痔注射液、芍倍注射液,该药一路走来,虽然名字在变,但确切的疗效始终未变。从一开始人们对他注射后不产生硬结感到怀疑,到后来的好奇,再到现在的认同,所有疑惑被一个个真实的病例彻底破除,真金不怕火炼,眼见为实的疗效令国内外专家和同行毫不吝啬的伸出了大拇指。
芍倍注射液的成功上市并不是一时幸运,而是安老师以辛勤的劳动、精准的科研和大量的数据证明出来的。在广安门医院肛肠分院时,芍倍注射液(即安痔注射液)就被一些专家提出这样的疑问:“芍倍注射液做过动物实验吗?这种药物为什么能化瘀而不留瘀?对机体凝血功能有影响吗?”这些问题的提出,使安老师有了攻关的方向,也使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将芍倍注射液的科学性研究透彻。于是安老师自己出钱购置试验兔,利用业余时间查阅试验方法和步骤,通过与外院合作亲自将药物注射在试验兔四肢上,并与硬化剂做对比,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用数据证明了芍倍注射液具有显著的促进止血和凝血作用;明显的抗急性及慢性炎症作用;一定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表明芍倍注射液除了对绿脓杆菌抑制效果不明显,对46种常见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1999~2002年,在郑州、长春、合肥和北京四家单位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方法,对芍倍注射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两阶段进行临床观察,通过上千例临床病例验证了芍倍注射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且显著优于硬化剂效果。
病理是疗效判定的金标准,安老师对芍倍注射液作用于内痔后发生的病理变化进行研究,第一部分观察了芍倍注射液注射前后不同阶段痔标本的病理变化,并与硬化剂注射治疗的同期病理变化进行比较;第二部分用家兔进行动物实验,观察局部注射芍倍注射液与硬化剂注射后急性阶段及修复过程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芍倍注射液注射后短时间内(10分钟)即可在局部引起血管收缩,并引起间质组织(包括大血管及周围结缔组织)的蛋白质凝固变性,组织呈均质化,并有裂解现象。3~7日后裂解成分渐被吸收,其间有成纤维细胞及内皮细胞增生,局部有吞噬细胞反应。7日时新生毛细血管显著增多,组织出现进行性修复,扩张静脉明显减少。注射2个月后注射局部,未见迂曲扩张的大血管,亦未见明显瘢痕形成。而硬化剂注射后10分钟即刻出现较明显的水肿及出血,进而产生炎症;术后3日呈现较重的炎症反应,扩张静脉内血栓形成,伴有黏膜坏死和溃疡形成;7日的组织仍见轻、中度炎症反应,间质内成纤维细胞及毛细血管活跃增生,胶原组织增多;1例术后7年(3次注射后)的标本见到黏膜下瘢痕组织形成。说明芍倍注射液注射后痔部血管收缩,痔内组织迅即发生蛋白凝固均质化改变,局部炎症反应轻,表层直肠或肛门黏膜保留;修复过程中,凝固变性组织崩解、清除,组织间有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增生;组织修复后,原痔内迂曲静脉消失或管腔经机化闭合。与硬化剂注射后的病理改变相比,芍倍组的水肿、出血、炎症反应等改变均明显轻于消痔灵组,芍倍组的痔部黏膜坏死、溃疡率低,组织修复早,愈合后未见明显瘢痕形成。国内著名病理专家王泰玲用“恰到好处”来评价芍倍注射液注射后的作用过程,对组织的损伤轻,修复快。
芍倍注射液是唯一一个经过人体组织病理学认证并通过国家食品药品卫生监督管理局验收的内痔注射制剂。现阶段完成对芍倍注射液的进一步研究迫在眉睫,包括芍倍注射液治疗痔疮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芍倍注射液注射治疗肛门直肠狭窄、腋臭、小血管瘤的科学机理及大规模临床疗效研究。
(2)注射操作新指针
“见痔进针、先小后大、退针给药、饱满为度”十六个字就是安老师为注射疗法制定的操作新指针。“见痔进针”是注射部位,肛门镜下见到痔核时,即可进行注射,解决了操作中定位不准确,在痔动脉区相应部位注射容易导致硬结、坏死、出血的问题。“退针给药”是给药方法:注药时见黏膜快速均匀隆起后退针注射,防止药物进入肌层,解决了误伤周围组织的问题,可操作性强。“先小后大”是注射顺序,注射时先选择较小的痔核,再选择较大的,逐个注射,解决了痔核无序注射的问题,避免了注射盲区和遗漏。“饱满为度”是注射药量,每处痔核注射完毕后须有光亮饱满的感觉,呈淡粉色,解决了剂量不易掌握的问题,因痔施量,无论痔核大小,均以充盈饱满为度。十六字,字字如金,给出了简便准确的实施原则和方法。
2.注射治疗其他肛肠病
(1)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是指肛管、直肠黏膜、直肠全层、甚至乙状结肠部分向下移位而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是公认的难治性疾病,目前手术方法主要是以剖腹悬吊固定或脱出段切除,创伤大,一次切除往往不能解决脱垂问题,而且术后感染、肠梗阻、排便困难等并发症和后遗症不可避免;而硬化剂注射法治疗直肠脱垂技巧不易掌握,一次注射不能治愈后不能重复注射,重复肠粘膜下注射后瘢痕重、坏死出血,直肠周围间隙内注射不当可导致深部感染和脓肿。
安老师认为由于直肠结缔组织紊乱或病变,导致直肠黏膜与肌层逐渐分离而脱出,直肠与直肠床间的固定关系被破坏,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安氏疗法采用非硬化剂芍倍注射液注射,以其收敛固涩的功效在局部形成粘合固定作用,萎缩松弛的直肠粘膜,广泛将直肠粘膜与肌层重新粘合,在肠腔内形成广泛的承托力防止直肠脱垂。同时根据直肠脱垂的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如针对黏膜松弛型内脱垂采用单纯芍倍注射液注射法治疗,芍倍注射液注射加近心端黏膜结扎固定法治疗Ⅰ度和较小的Ⅱ度直肠脱垂,而对于Ⅱ度较大和Ⅲ度直肠脱垂采用芍倍注射液注射加黏膜多点结扎固定治疗。其特点是不开腹、损伤小,直视下操作,易于掌握。粘膜结扎形成瘢痕固定;直肠粘膜下芍倍注射液广泛注射,由点到面使固定更充分,且可以重复注射,量的把握根据直肠脱垂的轻重而定。体现了安氏疗法的微创和巧妙。
(2)直肠狭窄、肛门狭窄
肛门直肠狭窄是指肛门、肛管和直肠由于先天缺陷或后天炎症、手术损伤等因素,内径缩小、腔道变窄、粪便通过受阻排出困难的疾病。且多伴有肛门疼痛、便形细窄。肛门直肠狭窄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两大类。先天性肛门直肠狭窄属于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一种,后天性肛门直肠狭窄多由于炎症、手术不当、肿瘤压迫所致,肛门直肠狭窄是多种肛肠疾病或肛肠损伤的结果和临床表现,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疾病。目前临床较为常见的病因为注射硬化剂或不恰当的肛肠手术。
对肛门直肠狭窄以往的治疗方法都是采用挂线法,但痛苦大,病程长,且往往有肛门不全失禁的可能。
安氏疗法以瘢痕松解加芍倍、糜蛋白酶注射术治疗肛门直肠狭窄,既可以避免愈合后形成瘢痕造成二次狭窄,且芍倍注射液可以起到化瘀、解痉和软化瘢痕的作用。在望京医院自2014年7月到2016年1月统计以安氏疗法治疗肛门直肠狭窄15例,有效率达100%,术后不影响进食及二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3)各种肛裂
肛裂是由大便干燥、排便用力或其他因素导致的肛管皮肤破裂,并可因裂伤处继发感染而逐渐形成慢性溃疡。目前关于肛裂的主流发病学说是内括约肌痉挛,即肛裂初期形成后,继发感染,产生局部炎症,在持续炎症和肛裂疼痛刺激下,肛管皮肤下的内括约肌痉挛,导致肛管收缩、最大静息压升高,产生肛门局部循环障碍,使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加重炎症和疼痛,形成“炎性刺激和疼痛-内括约肌痉挛-局部缺血缺氧-炎性刺激和疼痛加重”的恶性循环,并最终使肛裂长期不愈合,同时在肛裂口底部及内括约肌下缘形成溃疡和纤维性增生,即所谓“栉膜带”。以往采用挂线法治疗,人为的扩大了对正常组织的创伤,且往往造成不同程度的肛门失禁。
安老师发明的肛痛宁注射液是真正取代手术治疗肛裂的方法,以肛痛宁注射液注射在肛裂口和肛门内括约肌,起到缓解内括约肌痉挛、促进创口愈合的作用,同时肛痛宁注射液所含的有效成分还有抗菌消炎的作用,从肛裂的发病根源出发,对初期肛裂一般注射一次即可痊愈。
(4)肛门瘙痒症
肛门瘙痒症是一种顽固性疾病。俗话说“内科不治喘,外科不治癣”就是这个道理,很多医生对它毫无办法,西医治疗一般口服非甾体类抗过敏药、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严重时皮浅神经末梢切断或皮下注射美兰,但这些方法所起的作用都是暂时的,不久即又复发,如此循环,患者及其痛苦。安氏疗法初期以中药外洗坐浴取得85%以上的疗效,顽固者以芍倍注射液行肛周皮下点状均匀注射,充分发挥其“收敛化瘀”的特点,经临床验证近期效果远期效果均非常理想。
(5)腋臭
以芍倍注射液均匀注射在双侧腋窝皮下,注射后轻轻按揉,一般3天左右可使异味消除,方法简单,疗效确切。目前已成功治疗上千例患者,待该疗法的远期疗效和科研依据尚待进一步观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