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药企的高层在感叹,目前的政策环境下,真正的医药人才难找,企业招聘到不合格的人员,不仅耽误了市场开发,付出了沉重的时间成本,也付出了市场机会成本。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几个招聘中的典型案例,从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
1、面试时夸夸其谈,无所不能,做起事来没有结果。
这类人员的简历你看着也蛮好的,比如一家药企的人力资源总监给我一份简历,让我判断这个人怎么样,这份简历关键内容:
男,本科,A制药企业1年,负责s省从50万做到了1000万,B制药企业8个月,总回款3000万,超额完成指标。C制药企业4个月,D制药企业1年。
笔者觉得这个人跳槽比较快,毕业4年,跳了4家,可靠性不够。
人力资源总监告诉笔者,这个人当初没仔细审核,应聘了某省经理,进来时拍胸脯,打保证,会超额完成任务。但是,3个月了,什么事情也没做出来,回款还是以前的长期客户在回款,新客户一个都没开发出来,最终药企就试用期严重不合格辞退,这厮还死皮赖脸的拿一堆未经批准的差旅报销单据要求报销。
2、夸大简历,蒙混过关。
一些人在一些药企本身没担任什么高层职位,但为了有一个好的下家接盘,就自行修改了简历,以期获得更高的职位,更好的待遇,但自身能力又不能完成高职位的工作。
在招聘中就遇到过这类人,而且,不止一个。
应聘人员A,看简历真是不错,历任几家药企的大区经理、省级经理、地区经理,业绩也斐然,我就打电话与他聊了半小时,并约他到总部面谈。
打完电话之后想着正好认识他刚离职的药企的高层,于是一个电话过去,迎来了这家药企高层将近1小时的苦痛倾述。
原来A并没担任这家药企的大区经理,而是省经理。据说省经理也是骗来的,之前应聘时A说在某企业做省经理,做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能力不行,于是调查背景,发现原来以前是医药代表,连地区经理都不是。工作上更是业绩很差,理由很多,A在这家药企呆了10个月,就被离职了,因为业绩实在难看。
3、简历真实,入职后却做自己的私下业务。
这类现象很普遍,很多销售人员在一家药企挂职,之后,大部分时间忙于自己的业务。
于是,所在药企的业务做得一般,药企拿他也没办法,明知道他很多时间在做私人的事情,虽然业绩也能完成的七七八八,但抓不住证据,不好处理。
一些药企其实也明白,只是装糊涂,一位药企老板说“其实知道一些省经理在做什么,但他们在外,没办法一个个管理,以前用定位,引发人员离职,后来不做了,但整体业绩始终不见起色。”
毋庸置疑,药企给你开着工资,报销着差旅,你用公司的资源和时间来做自己的事情,这本身就是不道德的。任何企业管理不严格,员工就会形成松散的工作状态,这样业绩很难有大的提升,而且,管理严格,对所有人都是有好处的。
所以,一旦药企发现一些市场人员或者销售人员有这种事情,最好直接开掉,避免带动其他人也私下做事。
4、招聘引进病毒,造成团队涣散。
某药企某省经理离职了,于是决定招聘一名新的省经理。
新任省经理入职后,自建了一个微信群,初期都是本省的人员,大约有十几个,一个月后,这个群把某药企200多个销售人员都拉进来了。
这个省经理是个很会拉拢人的人,其他省份的人很快和这个省经理熟络起来,大家称兄道弟。
这个省经理入职大半年,业绩始终一般,到了年底,某药企年度考核,这个省经理负责的区域业绩未达标,面临被辞退的风险。
于是,这个省经理开始私下拉拢人员,说某药企和领导的坏话,并私下找好了下一家药企的省经理职位,同时向下一家药企承诺,带一个团队过来,但前提是他要做大区经理。
结果,某药企找这个省经理谈话后,被辞退,这个省经理拉走了20多人。
后来,这个省经理虽然做了下一家药企的大区经理,但不到一年,又被辞退了,还是业绩不行,最主要的是还私下做了其他药企的大包商。至于他拉走的那20多人,也基本离职了。
这种人,基本是业绩做不好,工作一般,但好交好为,而实际没几个真正的朋友,他主要依靠人际关系来保护自己,但偏偏有一些人喜欢跟这种人凑到一起,虽然后来发现上当了,但吃亏也只有自知了。
这种人其实就是药企的病毒,任何药企,如果任凭这种人存在,最后基本都会惹大麻烦。
上述四种人药企人力资源招聘中,是最要小心和注意的,不要因为一时的业绩头脑发热听从了这些人的拍胸脯,做保证,更要注意一些病毒的行踪和言论。
未来做医药企业不容易,专业、专注是关键,所以,建设专业专注的团队,是药企未来竞争的关键利器,没有好的团队,什么都是空的。
作者:史立臣,第三方医药服务体系麦斯康莱(公众号maxcolla)创始人。
一力制药招聘啦
一力制药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益肾补骨液
滋补肝肾,强筋壮骨!
全面防治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