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正清分享】资本风云是否能撬起大健康医疗产业?

点击上方正清制药 可以订阅哦!


涉足医疗健康三年后,万达正式成立大健康集团,计划以轻资产方式建设运营。尽管地产商不差钱、有土地,但截至目前,万达及其他地产商转型、投资医疗行业,尚未出现可圈可点的成功案例。


近日,万达集团内部传出调整人员和组织架构,并将成立大健康集团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消息称,拟由王顺担任大健康集团总裁,刘玮任职副总裁。


8月3日,记者从可靠渠道得以证实。不过,截至8月9日发稿,万达集团官方未有明确表态。


上述消息人士称,这或许是不久前万达出售资产转型轻资产的模式,受到太多关注与争议,此次不希望外界过多关注。成立万达大健康集团按照万达集团转型方向进行。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万达在医疗产业的总投入已累计达到1440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毛利率高、国家政策鼓励等优势,大健康正成为包括万达、恒大等地产商探索的新领域。但因医疗具有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等特殊性,截至目前尚未出现地产商转型医疗的成功案例。


在麦斯康莱创始人史立臣看来,医疗医药行业不仅政策风险大,而且品牌知名度、著名科室和专家资源的建立,都需要长期积累,但开发商本身缺乏医疗资源,“目前公立医院改革进程缓慢,国家政策也在探索,医生编制未解决,进入此领域为时过早。”


不过,虽然地产转型医疗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但其带来的市场却让诸多医疗企业兴奋不已。上海一位医疗器械联合创始人坦言,希望与万达合作慢病管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约有40家地产企业重金投资医疗健康,资金规模在1亿至100亿不等,并以10亿规模以上居多。



延续轻资产路线



万达完成此次内部调整后,大健康集团将成为万达集团新成员,与商业、文化、网络、金融四大产业集团“平起平坐”。据悉,拟由王顺担任万达集团副总裁兼大健康产业集团总裁,刘玮任职大健康产业集团副总裁。


万达集团官网信息显示,刘玮2011年9月30日加入万达集团,此前主要在万达商业和文化集团。刘玮共执掌过厦门集美万达广场、广州番禺万达广场、广州南沙万达广场等6个万达广场项目,并执掌过投资达500亿元的广州万达文化旅游城的建设。此次担任大健康集团副总裁,或是刘玮第一次担纲大健康领域重任。


不过,截至8月9日发稿,大健康集团尚未作为产业之一出现在万达集团官网上,对于未来发展也未有公开表态。但上述可靠消息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大健康发展方向契合万达集团的转型方向。


此前,万达早已多次在大健康领域做出实质性动作。今年5月12日,王健林到访中国政法大学演讲时指出,万达在三年前进入医疗产业,第一个国际医院明年(2018年)将在青岛开业,位于成都的医院也已经开工,万达会逐渐把医疗作为投资方向之一,但能否作为支柱产业还有待论证。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万达已投资1440亿元用于医疗大健康。从这些已投项目看,万达正在利用自身在地产上的优势进行轻资产运作。


另外,2015年4月15日,参加深圳证券交易所第八期“创业家思享汇”时,王健林对万达轻资产模式进行了详细剖析,并以投资建设万达广场为例指出,万达广场全部资金别人出,万达负责选址、设计、建造、招商和管理等,产生的租金收益万达将与投资方按比例分成。万达做轻资产的资金,一方面来自基金、保险等机构投资者这些外部管道,另一渠道是建立内部融资管道。


而这一轻资产战略也将延续到万达大健康领域,其中就包括在医院建设等方面。


据了解,建一所三甲医院,整体费用根据床位数不同从六七亿到20亿元不等。一位业内资深人士根据《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综合医院建设标准》等,从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角度,以新建中等发达省份为例向记者估算,一家500张病床位的小型三甲医院需要6.34亿元,具体投入方向及费用如下:


按医疗土地投入每亩85万元,共计8500万元,医疗用地占比13%;医院建筑28785万元,占比45%;医疗设备17500万元(价格按中等发达城市采购平均价算),占比28%;医院信息化建设1000万元,占比2%;医院人力资源(按500病床、30科室、800名人员编制算)7635万元,占比12%。


据悉,万达共进行了包括与IHG合作、与成都市政府合作打造一座世界级医疗产业中心,引进相关医疗机构在内的5次市场运作。而这五次运作,均采用合作或共建模式。


具体来说,万达商业负责项目投资开发,IHG负责医院管理,双方各司其职,共同运营。比如计划投资20亿元建设的青岛英慈万达国际医院,位于青岛东方影都中,已在2014年8月拿下医卫慈善用地,楼板价仅150元/平方米。而负责拿地及整体开发的青岛万达东方影都投资有限公司,正是万达商业的全资子公司。



尚未出现成功案例



不过,很多业内人士认为,万达医疗健康的轻资产,刚开始启动,具体模式尚待观察,但医疗因投入大、回报周期性长,几乎很难赚快钱,而非公立医疗大都面临人才短缺、品牌力差等问题。


在史立臣看来,房企跨界医疗的优势是雄厚的资本以及可筹建医院的场地,但医疗政策和行业特殊性更多,医疗资源主要由公立医院垄断,医生、医院管理和业务拓展、品牌知名度的建设都是难点,所以地产企业需要与三甲医院或专业医疗机构合作,才可能跨界转型。


为解决品牌等短板,对医疗领域不熟悉的地产企业均会寻找医疗方面的合作伙伴,以获取成功运营经验实现资源落地。


如上述万达与IHG达成战略合作。就在8月4日,IHG还宣布与碧桂园达成合作协议,且合作思路与万达基本一致。据了解,碧桂园和IHG的合作落地在“森林城市”,IHG向碧桂园输出医疗专家、运营管理等资源。


富力地产则于2016年11月,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疗中心合作在广州开发新型国际医院,富力地产集团副总经理兼董事长助理陆毅表示,富力将主要提供硬件服务和资金支持,医疗专业领域由UCLA Health提供支持。


虽然是国际知名医疗机构,但台北医学大学医院体系、北京集智医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陈栋炜认为,双方合作的长久性、管理模式的落地深入性还有待观察。“走高端医疗在中国有局限性,高端市场成本也高,市场需求量小只能做精不能做量,超过200张床位就很难盈利,如潍坊市阳光融合医院一年亏损数十亿。”


在陈栋炜看来,地产涉医更多是炒作概念,为了更好地拿地,因为医疗用地与住宅用地价格存在很大差距。据了解,万达青岛东方影都项目中,当年医卫慈善的用地楼板价是150元/平方米,科教用地是219元/平方米,住宅用地却高达2083元/平米。


不过,陈栋炜却看好万达与华西口腔医院的合作:“在每个万达广场中开办华西口腔诊所,投资相对较小,并且受众面广,在万达自己的物业里面做,成本低,而且可以借助华西的品牌,未来收益不错。”


地产转型、布局医疗大健康产业并非易事,不仅尚未出现成功案例,还陆续有地产企业退出医疗行业。如世荣兆业5月23日发布公告称,退出涉足医疗健康产业的横琴国际生命科学中心项目,其“主营业务向大健康产业转型”战略目标也或滞后。


不过,尽管地产企业转型医疗不被看好,由于资金、土地等优势,医疗行业仍愿与其合作。


从万达成立大健康集团的消息传出后,互联网医疗、医疗器械等企业都想与万达大健康建立合作。一位上海医疗器械联合创始人直言不讳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万达大健康管理层都是外行,不懂医疗,希望能以我们专业所长跟他们建立联系,共同做慢病管理。”


实际上,投资医疗很大一部分费用花在医疗设备上,如上述计算,可达到总投资近30%,包括各种诊断设备、医用耗材、诊断试剂、康复设备等,在万达医疗项目建立起来后,也将带来巨大市场。


另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规模化布局、转型医疗行业的地产企业接近40家,投资主要集中在1亿-100亿元之间,10亿元以上的居多。


内容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万达成立大健康集团 轻资产模式待考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