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10多项QC成果填补国内外技术空白,这个民族药企不简单!

 

 

7月28日,第38次全国医药行业质量管理(QC)小组成果发表交流会闭幕,扬子江药业集团以94项QC成果一等奖的骄人业绩,再次勇夺QC成果一等奖总数“桂冠”,蝉联全国医药行业QC成果一等奖“十三连冠”。每年一次的全国QC成果评比与交流,已成为国内医药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晴雨表”,扬子江药业在会上的卓越表现,赢得了全国医药行业同仁的一致认可。

 

多项科技创新成果齐开花

全国医药行业QC交流会上,扬子江药业选送的94项课题全部获得一等奖与最佳发表奖,并包揽了全部10个小组的第一名,成为最大的赢家,再一次用瞩目成绩传扬了扬子江的质量文化,彰显品牌实力。



今年扬子江药业集团发表的94个交流成果中,现场型、攻关型、创新型和管理型课题各分秋色。如:后包装线机器人的应用与设计优化、提高羚穹胶囊水提浸膏含量转移率、提高GT500-D型冻干机点检效率与点检质量等,紧紧围绕企业生产、质量、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工艺流程优化、设备设施改进、质量标准提升、服务质量改善等方面涌现了许多具有价值的创新成果。

 

接下来,扬子江将继续大力开展QC小组活动,使之成为企业管控质量、提升质量,全线推动质量体系建设与完善的常态化管理方式,让QC小组活动在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上推动企业改革创新、卓越发展。

 

质量先行,为走出国门奠基

累累硕果,势必与背后的默默努力分不开,成立46年的扬子江药业集团,始终坚持“质量至上”的理念,用自己的亲身实践,探索出了一条民族药企技术创新发展之路。

 

作为中国医药行业的质量标杆企业,扬子江药业集团一直十分重视质量管理和QC小组活动,100多个QC小组,围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改进工艺、提高质量、降损增效、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课题,累计开展了900多个课题攻关活动,10多项QC成果填补了国内外技术空白,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达2亿元。

 

业内人士提出,目前我国制药企业生产的化学药大多是仿制药,部分药品与国外原研产品在质量和疗效上存在一定差距,迫切需要让已批准上市的仿制药达到与原研药一致的水平,2016年国务院就此发布了相关意见,倒逼国内企业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

 

长期以来,扬子江致力于按照美国FDA标准打造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计划2020年所有车间达到原研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和控制标准。质量提升助力开拓国际市场,目前扬子江已有40多个中西药制剂在欧洲、亚洲和非洲10多个国家及地区注册成功并销售。

 

加大研发投入,为创新护航

“作为民族企业,我们的发展始终要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镜人说,当前各领域都在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医药行业也需要持续创新,以产品质量提升增强竞争优势,力争生产出更多的安全药、优质药。



扬子江药业集团近年来研发创新的投入年增幅达20%,每年技术创新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超过3%。上半年,该集团化学药、中药和创新药研发并举,取得多项重大突破和研发成果,累计获生产批件2个、临床批件10个,申报生产7个,申报临床2个。

 

据扬子江药业集团总经理助理沙琦介绍,为了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提高生产的自动化程度,扬子江药业先后投入数十亿元资金,分别从德国、美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引进全自动生产设备,建立起现代化的生产线。

 

通过自主研发、产品创新,扬子江药业相继开发出胃苏颗粒、蓝芩口服液等中药品种,并逐步形成中西药并举的格局,覆盖10多个系列、10多种剂型、200多个品规。

 

扬子江药业集团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1至6月,集团产值、销售、利税同比分别增长14.5%、14.3%和14.6%,位列江苏全省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榜单第13位。而在工信部发布的“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榜单中,扬子江药业已连续两年居首。

 

尊重人才,为科研创造条件

人才是创新的基石。江苏省(扬子江)新药研究院汇集了100多名博士、300余名硕士。目前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中药制药工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药物制剂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一批高层次研发平台。这从员工的谈吐间便可见一斑。

 

石莹与丈夫先后加入扬子江药业,两人都感慨公司创新氛围很浓,而且尊重人才,提供了较好的薪酬待遇以及科研条件。石莹表示,国内制药行业长期存在低水平重复问题,在药品研发投入方面相对不足,但近年来情况有所改善,尤其去年全国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召开后,医药行业创新力度明显提升。

 

2016年加入扬子江药业的戴海潮,是分析化学专业博士,入职后承担了“百乐眠胶囊中微量重金属检测的新方法”,这一课题成果在泰国举行的国际质量管理小组大会上获得了金奖。在她看来,扬子江药业给每个科研人员提供了较大的空间,能够通过课题的形式来创造效益。

 

徐镜人表示,当前中国医药产业迎来“刚需+政策”双重利好,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随着医药全球化的发展,我们就是要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加快向‘高精尖’转型,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所以将继续加大吸引人才的力度。”


长按上图3秒钟,识别二维码关注

喜欢的话就点赞吧!↙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