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省级医保目录增补为何这么慢?——候补品种分析


近日各省医保目录增补方案一个个落地,算是千呼万唤始出来了,还有的省份直接是发布了“执行2017版国家目录”的暂行通知,表态自己省的那份儿作业晚点儿再交……其实这个滞后现象一直存在,在09年国家医保目录出台后,最晚的省份直到2012年才完成这项任务。也有省份等自己调整完再和国家目录一起执行,在这时间差里,老百姓眼巴巴看着新目录而不能报销,所以很快出个暂行方案还是利民的。


可是,省级目录调整为什么总显得这么慢呢?答案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在乙类品种调整数量有限制的情况下,各省面临企业的准入压力。尤其是今年,此次人社部对各省增补的数量要求在292个范围内,看起来不算少,但是了解到292个名额都有哪些竞争队伍,就知道多么压力山大了。本文就罗列几支拿着号牌在省级医保目录门外候场的小分队,给大家简单分析一下。

 

小分队1: 上一轮省级医保增补品种

 

2009年-2012年间,各省陆续完成了2009年医保目录乙类品种的增补任务,大多数省份根据人社部的要求调入了243个左右的品种,有些省份则严重超标,比如广东省实际增补数量达到323个,也有些省份增低于243个,如浙江为193个。因此,各省历史增补品种和2017版国家医保目录品种的重合度决定了这个小分队的规模。比如来看一下东三省:

 

东北三省增补品种和2017版国家目录的重合度


这些之前已经在省级目录里的增补品种,还需要重新拿着号码牌竞争上场资格吗?目前有的省份已经出台了具体方案,对于这个队伍的品种,大多都是利好。北京的增补方案里已经明确了“本市现行2010年版药品目录报销范围中的药品品种原则予以保留”,似乎是直接放行了。其余多个省份在增补方案里也点明了要优先考虑这些历史增补品种。

 

在这种趋势下,哪些品种会是赢家呢?下表是上一轮省级增补进入省份超过15个但没有进入2017国家医保目录的品种(部分)。

 

上一轮增补进入省份超过15个的品种(部分)


上一轮通过增补方式进入省级医保目录超过15个省份的品种有30多个,几乎清一水是注射剂,且主要是治疗心脑血管、抗生素和营养补充类的针剂,市场规模动辄几十个亿。虽然不少品种在部分省市已经被放入了重点监控用药产品名单中,但是只要未来这些品种还保留在省医保目录内,就不大会有跳水似的市场份额变动。这些品种在新一轮省级医保目录调整中是否保留,就看限制辅助用药会严格到什么程度了。

 

小分队2:城乡整合合并品种

 

全国有半数省市都陆续完成了城乡医保整合的任务,新农合医保体系开始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体系。新农合体系在合并前有自己的报销目录,对此国家在目录合并中给予了适当从宽的指导意见,在这个精神下,新农合目录与各省原医保目录不重合的部分品种会被纳入到医保目录中,这也是第2支小分对的主要组成成员。拿湖南来说,城乡医保整合时可以算是绝对从宽的标准了,在业内带来了一波利好。


上周,湖南医保增补方案落地,也不可避免的提及了这些品种——“过渡期间,我省整合城乡医保目录增补的药品和剂型且未纳入《国家药品目录》的171个名额数量暂不计入调整总数”。小编当时也吃惊地以为湖南将大胆抛开国家数量限制,直接在292个名额之外纳入这171个品种。但仔细品味后发现并非如此。首先,文中提及了“过渡期内”的字眼。实际上,湖南医保部门在完成城乡目录整合后,已经对外提及过“此次调整是城乡医保制度整合后、确保待遇统一的过渡性政策,待国家制定出台新版医保目录后,我省将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及时更新、调整我省医保用药政策。其次,湖南省在建立基础数据库那一段特意强调”收集整理我省2011年版《药品目录》收录药品(含湘人社发〔2016〕83号文件增补的药品和剂型)”,这个83号文件即是城乡目录整合的通知文件,如此看来,这171个品种还是需要和其他品种一起来PK的。

 

小分队3:报销范围内的复合药

 

复合药的政策可谓一波三折,从最初占医保目录名额(04版医保目录)到各省自行调整(09版医保目录),再回到占名额进目录方能报销(17版医保目录)…… 有很多品种未能捕捉到政策变化的趋势,也在2017国家医保目录调整中大意出局了,所以只能去抓省增补的机会。

 

根据09年的政策,只要单方均在目录内,这类复合药在各省备案后即可报销,许多省份因此分批次地出具了复合药报销目录。这种情况以安徽省最为疯狂,共有90余个复合药品获得报销身份,海南省则是最勤快的省份,共分十批陆续纳入纳入这类复合药品种,最新一批名单2016年1月才发布。然而,2017年国家医保目录纳入的复合药数量并不多。考虑到用药延续性,这些没有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但在各省已经被纳入报销范围的复合药或许会被重点考虑。

 

小分队4:地方谈判机制下的报销品种

 

这些品种多为肿瘤靶向药和罕见病用药,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做过一些统计和分析(见:国家谈判后,地方医保谈判准入的药品报销历史还延续吗?)。这些品种如果能够延续报销身份,或者按照当时谈判的机制继续执行,或也会占用调整进入省级医保乙类的名额。

 

目前各省出具的方案中,鲜有提及这些地方谈判品种去留的,但是在上一版广东省目录发布的通知里,有如下一段说明:


 

那些通过谈判纳入了本次未进入国家目录药品的省份,将来也可能以这种方式沿革谈判历史。这个小分队,的确还是比较新鲜的,静待各省细则。

 

小分队5:近7年上市的部分新品种

 

距离上一轮各省医保目录增补也过去7年了,在此期间出现了不少疗效、安全性以及经济性上均有一定优势的新药,实际上这些品种才应该是本次省级增补纳入的重点对象,但实际情况总让人觉得无奈。据悉2010年北京完成上一版目录增补时,因历史品种占据了多数名额,实际增补的新品种仅有20余个。这样一代一代的滞后,降低了很多新品种被纳入医保目录的时间,对患者和企业来说算是双输。此时也更新的医保目录动态调整的必要性。

 

在门外各种小分队的围攻压力之下,各省会如何完成医保目录增补的任务?如何在保持用药延续性的同时还能与时俱进地满足新的用药需求呢?我们且待其余省份的增补方案出台再做分析。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