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是由多种慢性疾患所致足跟处的疼痛,其与劳损和退化有密切关系。发病时表现主要为足跟处疼痛、肿胀,有时伴有灼热感或针刺感,走路时会明显加重。
本病多发生于中年以后的肥胖者,男性发生率较高,可一侧或两则同时发病。
足底跖筋膜是维持正常足弓形态、缓冲震荡、加强弹跳力作用的腱性组织,长时间的行走、过度的负重,都会引起它的劳损,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而出现疼痛症状。也常被认为是足跟痛的主要原因。
在跟骨下方偏内筋膜附近可有骨质增生,形成骨嵴,X片上显示为骨刺,多见于老年患者。
当有足跟痛时,经过拍摄X光片,可以发现大小不一的骨刺形成。隆起的骨刺,容易使局部组织受到摩擦、劳损,产生无菌性炎症,其足跟疼痛的程度与局部炎症反应的轻重有关,而与骨刺大小无直接关系。
老年人的足跟痛较为复杂,除了以上两种可能的原因外,老年时,跟垫弹力下降,足底脂肪垫萎缩,其缓冲震荡、防止摩擦的作用减弱,跟骨在无衬垫的情况下承担体重,严重时可形成瘢痕及钙质沉积,引起慢性足跟痛。
跟垫痛与跖筋膜炎不同,在整个足跟下方都有压痛。治疗方法为使用海绵跟垫或局部药物注射。
常发生在跟骨骨折后,是一种创伤性关节炎,负重时疼痛加重。若保守治疗失效,则应进行跟距关节融合术,以牺牲部分踝关节的活动来减轻局部的疼痛。
常发生于8~12岁的男孩,病变与小腿胫骨结节骨突炎相似,是在发育过程中,未愈合的骨骺受肌腱牵拉引起的症状,疼痛在跟腱附着点下方,可双侧同时发病。跑步与足尖站立可使症状加重。骨骺愈合后症状自然消失。
最易发生在跟腱与皮肤之间的滑囊,多由不合适的高跟皮鞋摩擦损伤引起。滑囊壁可变肥厚,囊内充满滑液,局部肿胀,并有压痛。治疗方法宜改善鞋型。若滑囊肿胀不消,可以穿刺吸引,或手术切除。
预防措施
01
尽量避免穿软的薄底布鞋。
02
在足跟部应用厚的软垫保护,也可以应用中空的跟痛垫来空置骨刺部位,以减轻局部摩擦、损伤。
03
经常做脚底蹬踏动作,增强跖筋膜的张力,加强其抗劳损的能力,减轻局部炎症。
04
温水泡脚,有条件时辅以理疗、中药足浴,可以减轻局部炎症,缓解疼痛。
05
当有持续性疼痛时,应该口服一些抗炎镇痛药物治疗。
06
如果疼痛剧烈,严重影响行走时,局部封闭治疗或小针刀治疗是疗效最快的治疗方法。
平躺在床上,抬起并伸直腿,用一条毛巾把足前部裹起来,然后双手拉动毛巾,拉伸大脚趾和脚踝,直到膝盖伸直,足趾慢慢指向鼻子。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拉伸足跟筋膜。
平躺在床上,双脚伸直,模拟登自行车的动作,这个动作能增强跖腱膜的张力,加强其抗劳损的能力,减轻局部炎症。
这个运动专门拉伸处于足底筋膜下的肌肉组织群,只要简单的把脚趾弯曲做出宛如要夹住一支铅笔的姿势即可。
信息来源:浙江省中山医院
免责声明
临泉县中医院官方微信平台
官方网站:http://www.lqxzyyy.com
电子邮件:ahlqzyy@163.com
联系电话:0558-6532300
联系地址:临泉县人民东路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