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太阳黄经150度,是处暑节令。近期天气阴晴交替变化,气温也时寒时热,有些反常。“斗指戊为处暑,暑将退,伏而潜处,故名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气温逐渐下降。处暑节令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即由热转凉。自然界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盛衰随之转换。秋季开始,养生又进入新阶段。
处暑节令,暑气潜藏,秋粮灌浆,要保肺气
农谚有“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处暑寒露节,夜寒白天热”,真切地描述了处暑节气的气候特点,也为养生提供了依据。寒热交替,外感之邪易于侵袭,肺为娇脏,不耐邪侵,保好肺气,少些疾恙。处暑热转凉交替,适时添衣保暖防感冒,当是生活养生的重要方面。季节交替,乍寒乍暖多见,多观察天气变化,保暖不受凉,早晚适当添衣保暖,白天则可着装单薄一些,外感之疾也就少有发生。中医养生讲究天人统一观,“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顺应季节变化。
处暑当早睡早起,重视睡眠,科学摄生保健
昼夜阴阳消长决定人体寤寐,夜半“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白昼“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保证睡眠时间,维持正常活动,有利于消除疲劳、保护大脑、增强免疫、促进发育,也有利于美容。俗话说“女人的美是睡出来的”,说明良好充足的睡眠,不但有利于消除劳顿,更有利于美容。老年人随年龄增加,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
处暑饮食调养,当重视清热安神、排毒祛湿。
处暑,暑热到头,暑气渐散,雨季也渐趋结束,秋天干燥气候逐步明显。饮食上主要以润秋燥,兼消暑湿,应吃些有生津养阴,清热润肺的食品,如雪梨、麦冬、玉竹、沙参、百合、山药、枇杷等,少吃辛辣、煎炸食品。老年人皮肤干燥容易瘙痒,建议用滋润肌肤的中草药,如透骨草、海风藤等配制外洗方,以煮汤熏洗皮肤,实现肌肤的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