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于2017年10月11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将向党的十八届七中全会建议,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在北京召开。
今天,《人民日报》推出“砥砺奋进的五年”特别报道“海南篇”,以8个彩色整版的篇幅,全方位报道了海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海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深入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巨大变化。
人民日报推出“砥砺奋进的5年•海南篇”
全景展示海南过去5年新成就
9月1日的人民日报推出“砥砺奋进的5年•迎接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海南篇”,刊发了省委书记刘赐贵的署名文章——《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文章指出,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视察海南时指出,要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近年来,正是在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海南的重要指示的正确指引下,海南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和各方面工作都取得重大成就。
省长沈晓明接受了人民日报记者的专访。沈晓明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就海南生态文明建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海南“闯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路”“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我们深刻地领会到党中央对海南发展的战略考量和寄予的厚望。我们认为,生态环境是海南的“饭碗”和“生命线”,省委、省政府把生态保护与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生态立省,努力把海南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
特别报道分为“变、开、绿、活、红、靓、韵”七大板块,通过翔实的数据、生动的图片,从一个个新闻亮点切入,生动描绘出5年来海南深化改革、对外开放、生态文明、经济发展、从严治党、城乡建设的历程,展现了琼州大地的新面貌、新变化和新形象。
下面一起来看看这8个版面
(戳图片查看详细内容↓↓↓)
守好绿和蓝 引来金和银
——访海南省省长沈晓明
祖国南大门,绿色生态岛。作为全国唯一的省域经济特区,海南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海南省在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推进改革开放等方面有何好的经验做法,记者专访了海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沈晓明。
谋求更绿更蓝
谱写美丽篇章
记者:在生态环境优良的情况下,海南还在全省主动启动六大生态环境整治,这是为什么?
沈晓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美丽中国建设作出了一系列全面系统的顶层设计和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就海南生态文明建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海南“闯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路”“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我们深刻地领会到党中央对海南发展的战略考量和寄予的厚望。我们认为,生态环境是海南的“饭碗”和“生命线”,省委、省政府把生态保护与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生态立省,努力把海南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
记者:追求更绿与更蓝,海南主要有哪些好的做法?
沈晓明:我们秉持先保护环境再谋求发展的理念,全力保护好海南的碧海蓝天。近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不断强化生态环境建设与污染治理,全面实施生态修复、城镇修补,持续深入开展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抓好绿化宝岛和湿地、热带雨林、海岸带及岛礁保护等生态工程,把山水林田湖等生态元素作为整体呵护好、建设好,确保环境质量只升不降;二是发挥“多规合一”的引领作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限的刚性约束,打造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三是优化能源结构,不断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加强资源利用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水、土地等资源消耗强度;四是深化环境污染治理,加快城乡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动垃圾分类,集中力量解决城镇内河(湖)黑臭水体、扬尘、机动车尾气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问题。
调优结构,
让“绿”“蓝”成为新动力源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海南时说“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落实过程中,海南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沈晓明: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坚守“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差”的原则,努力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
我们主要从调整经济结构、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调整能源结构等方面下功夫。一是调整经济结构。继续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农业重点解决低效和低附加值的问题,做好农业“接二连三”的文章,打造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王牌”; 搞好百镇千村建设,突出产业支撑,谨防变相搞房地产、搞造城运动,杜绝“挂羊头卖狗肉”现象;旅游业围绕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培育发展新产品新业态、促进“旅游+其它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国际化水平等方面提质增效;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尽快打造海南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二是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项目建设的配套基础设施条件。三是调整能源结构。建立绿色产业体系,实施能耗强度和能耗总量双控,发展绿色节能建筑,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加大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力度,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绿色、循环、低碳的生活方式。
记者:伴随这些问题的解决,海南将实现什么目标?
沈晓明:我们努力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美”就是山水美、城乡美、人文美,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路子,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好”就是发展好、生活好、风气好,全省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就是新观念、新动能、新作为,全省人民精神面貌、城乡面貌、社会面貌焕然一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深化改革,
让新动能更强劲更长远
记者:为了使岛更绿海更蓝,过去五年,海南启动了哪些改革?
沈晓明:海南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海南过去的发展靠改革,今后的发展还要靠改革。近年来,我们主要深入推进了以下改革:一是“多规合一”改革,中央充分肯定海南省域“多规合一”迈出了步子、探索了经验。二是新一轮农垦改革实现政企分开,农垦活力有效激发,为全国农垦系统改革提供了经验。三是司法体制改革在全省法检系统全面铺开、一次到位,有效提升了办案质效。四是“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改善了营商环境。
记者:“多规合一”改革推进情况怎样?将对今后的发展起到怎样的促进作用?
沈晓明: 2015年6月启动省域“多规合一”改革以来,我们编制完成了省总体规划和各市县总体规划,创新了规划管理体制机制,为全省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奠定了关键基础。我们不仅解决了规划“打架”的难事,审批环节也从70个精简到4个,缩短几百个工作日,并且有500多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被我们拒之门外。2017年6月省规划委员会成立,这是海南治省理政理念的一次重大创新。“多规合一”改革对推动海南今后发展的作用将是巨大的。
记者:海南作为最大经济特区,如何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路径?
沈晓明:海南始终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底线思维,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
一是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探索建立跨区域生态补偿、环保联防联控和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严格落实河长制,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法规体系。
二是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围绕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坚决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努力打造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拓展更加开放的发展局面。
三是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建设临港临空经济区。以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为契机,重点扩大旅游、教育、文化、医疗健康等领域开放,用好用足用活国家赋予海南的离岛购物免税、航权开放、入境免签、离岸金融等开放政策,全面提升服务业开放水平。
从严治党 一锤紧跟一锤敲
反腐倡廉群众满意度97.8%,比五年前提高49.3个百分点!这是海南人民群众对海南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成效的评价,也反映海南的政治生态在不断净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省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持续深入改进干部作风,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不断激发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心齐气顺劲足的干事创业豪情,为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奋勇拼搏、奉献担当。
今年4月,中共海南省第七次党代会选举产生新一届省委领导班子,确立“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的方针。省委书记刘赐贵旗帜鲜明地提出,“建设美好新海南,关键在抓好党的建设”。他一再强调,全面从严治党要从各级党政一把手带头做起,从“关键少数”抓起,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坚决铲除腐败“污染源”,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海南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既严厉查处领导干部严重违纪问题,又着力查处群众身边的“微腐败”问题,立案、结案件数年均增幅都在50%以上。
2016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置问题线索4658件,初核3693件,给予纪律处分2483人,反腐败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
2016年,全省共对落实“两个责任”不力的53个党组织和172名党员领导干部严肃问责,对40起74人问责典型问题通报曝光,以一锤紧跟一锤的节奏,让失责必问渐成常态,将“责任”二字刻印在各级领导干部心上。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内巡视是一把利剑。2016年,海南省委开展了四轮巡视,派出40个巡视组巡视83个党组织,其中“回头看”18个党组织,共发现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等三方面问题近1500个。
今年,中共第七届海南省委选举产生不到一个月,就启动首轮巡视,6个巡视组分别进驻儋州、五指山、临高、保亭、琼中、白沙6个市县,为期2个月。本轮巡视将扶贫和脱贫攻坚情况纳入巡视监督重要内容。
既有巡视全覆盖,又有派驻全覆盖,巡视、派驻相互配合,实现监督无禁区无盲区。去年,海南省纪委27个派驻纪检组进驻全部99个省直部门,犹如27个“探头”,发挥着日常监督作用。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管好“关键少数”。近年来,海南省先后印发《关于切实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八条规定》《海南省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试行)》等制度规定,有效提高了干部监督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水平。
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干部是决定因素。
今年5月22日,新一届海南省委领导班子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6月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集中讨论一个话题:新一届海南省委到底要选什么人、用什么人?
这次会上,省委书记刘赐贵代表新一届海南省委旗帜鲜明地提出:认识好干部,培养好干部,重用好干部。要真正把理想信念坚定、政治定力强,坚持原则、敢于担当,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踏实苦干、清正廉洁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要坚决把那些不谋事、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从重要岗位上调开去调下去。
6月份以来,海南在全省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大研讨大行动活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习总书记2013年在海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第七次党代会精神,推动海南新一轮改革、开放和发展。如今,这项活动如火如荼,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胆革除影响发展的思想障碍、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全省上下充满实干担当的浓厚氛围。
“不仅要脱贫,我还要致富呢!”家住海口市秀英区永兴镇罗经村的黄振步,上完电视夜校笑着对记者说。
自从海南省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开播以来,黄振步就是节目的忠实观众。半年多时间,他虚心讨教、勤学实践,成了可以“自立门户”的养猪高手。如今他不仅自己是养殖能手,还走上夜校分会场讲堂,在本村和邻村传授自己的养殖经验,帮助乡亲们走出贫困的“泥沼”。
从去年11月18日第一堂课开播,电视夜校每期都针对精准脱贫的现实问题,相关领导、行业专家、致富能手及优秀帮扶干部现身说法,讲政策、举案例、教技术、出点子。全省5000多名乡镇干部、帮扶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村两委干部,组织11万多户贫困人口同听课、同学习、同讨论。
怎样让“扶贫夜校”开出更多的花,结出丰硕的果?海南省扶贫办尝试着创建了电视夜校工作群,推出“群众点单党员跑腿”活动,让线上学习与线下点单培训相结合。利用夜校搭建干群交流平台,党员干部每期参加夜校交流讨论,分享自身的成长故事,拉近干群距离,了解贫困户的直接需求。根据贫困户的“点单”,安排课后辅导的授课老师和线下的种养培训课程,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提升夜校学习效果和工作质量。
海南省扶贫办主任孟励介绍,全省11.6万户、47.71万农村贫困人口,截至2016年12月底实现脱贫20.2万人,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近日,记者来到海南文昌市文教镇加美村。村民林明冠指着村里即将改建为瓜菜大棚的田地,对记者说:“这一片‘望天田’已经多年没人耕种了。如今外包给专业的农业科技公司运作。我们既获得了土地租金,还能学到先进的耕作技术。”
加美村“第一书记”黄德乐告诉记者,村里至少有130亩农田属于“望天田”,农田普遍地势较高,下雨时存不住水,在种植技术相对落后的加美村,这些农田的收成全看老天。久而久之,田地遭到废弃,原本以种植为本业的年轻人大多出村打工,村里没了生气,也没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村里贫困的主要症结找到了,黄德乐主动求变,与农业技术公司签订了土地外包协议,以“公司+农户”模式,由企业租用村内土地进行特色种植。
“一方面,将土地租给企业后,企业支付的土地租金可以为村民的生产生活奠定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我们通过与企业协商,让企业优先从村里选择劳动力,为村民创造工作岗位;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企业种植方面的技术和经验,提高村民的种植水平。”黄德乐说。
此外,他还通过开拓灌木丛、改种槟榔树等,依托山塘自然风光和革命老区传统,发展特色旅游业。“以前是政府推着我们村脱贫,现在我们要用好村里每一寸资源,主动脱贫求富。”黄德乐说。
如今的加美村,3.5米宽的标准水泥路从村头通到村尾,让村里彻底告别了“一下雨两腿泥”的日子。高耸的水塔让村民用上了安全方便的自来水,经过改造的电网也让村民日常用电有了保障。“黄书记来了后,路好了,水电通了,一切都有了新希望!”林明冠跷起了大拇指。
“我要加入中国共产党,跟‘第一书记’一道带动其他贫困户共同致富,争做合格党员!”说话的叫蔡笃林,是海口市琼山区旧州镇雅秀村村民,过去是贫困户。政府帮扶行动支持了3万元,他又通过小额贷款贷了8万元,搞起了黑猪养殖。去年年底,生猪存栏量已有200多头,年收入3万多元,蔡笃林成了远近闻名的“脱贫户”。
脱贫的过程,让蔡笃林对“党员”有了新的认识。“他们是真心为了我们群众,真心在帮我们群众。”他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表现,争取成为一名中共党员!他希望成立一个养殖合作社,让其他贫困户加入进来,用自己的经验带领大家一起脱贫致富。现在,蔡笃林已正式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琼山区委把“帮扶户能不能脱贫”作为考察党员干部是否是合格党员的重要标准,倒逼党员干部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更好地服务群众。做合格党员,就要在精准帮扶上树标杆。每位党员干部都要深入精准扶贫第一线,做贫困户的结对帮扶人,在助力脱贫工作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雅秀村“第一书记”张萍介绍,雅秀村去年还有贫困户46户196人。一年不到,像蔡笃林一样有脱贫意识且能力大增的,达43户186人。“金杯银杯比不上老百姓的口碑,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是要俯下身去为百姓做实事。”张萍说。
蔡笃林表示,争取成为一名党员,要像“第一书记”那样带动村里的贫困户一起脱贫致富,把党和政府给他的关怀和温暖传递给更多的人。
下面是五年来海南发展的综合数据
来源:人民日报
转自:“南海先锋”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