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轻松关注
新闻发布会
实
录
陈惠龙(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
各位记者朋友、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我国深化医改的五项重点任务之一,也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内容,事关民生大计,我省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一个由单项突破向系统突破、由重点突破向全面推进的综合性改革,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方便大家了解此次改革的相关情况,今天上午,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省卫生计生委、省医改办主任丁晓群先生、省发改委副巡视员成华先生、省财政厅副巡视员钟心平先生、省人社厅副巡视员黄小刚先生、南昌市政府副市长龙国英女士、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刘月辉先生。
请他们介绍我省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丁晓群(省卫生计生委主任、省医改办主任)
尊敬的各位来宾,媒体朋友们:
公立医院是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是深化医改的主阵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作为深化医改和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内容,统筹谋划、系统设计、整体部署、扎实推进。省委省政府把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强化部门协同,积极探索创新,狠抓改革落地见效。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今年要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2017年9月9日零时,全省所有公立医院将全面推开综合改革,持续半个多世纪的“以药补医”政策将在我省彻底终结,这在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改革整体进展和成效
我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采取“自下而上、先易后难”的推进策略,2012-2015年,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率先实现全覆盖;2014年以来连续三年分三批在7个设区市开展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根据改革推进安排,2017年,把南昌、赣州、吉安、抚州市城市公立医院和省直公立医院作为最后一批改革目标。至此,全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将实现全覆盖。
总的看,全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正在从形成框架向制度建设转变,从一城一地改革向区域全面改革转变,从单项改革向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转变,与改革前相比,取得了“三降两升”的改革成效。
即公立医院医药费用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增幅由19.5%降至10.65%;公立医院收入结构持续优化,药占比由46.82%降至38.67%;群众就医负担逐步减轻,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由32.47%降至28.54%。
即政府投入不断加大,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收入占总支出的比例由8.1%提高至12.06%;医务人员收入水平逐年增长,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由27.15%提高至33.01%。2016-2017年,我省公立医院改革效果评价结果都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中央财政连续两年安排专项奖励经费;新余、芦溪两地公立医院改革入选国务院“2016年全面深化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表扬激励名单;新余、于都分别入选国家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市、县。
二、核心政策措施
医改之难,难在体制机制创新。公立医院改革作为医改的核心环节,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必经之路。其中,“看病难”的根源在于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不足,且配置不合理。“看病贵”的根源,既有“医”的问题,也有“药”的问题。“医”的问题,在于公立医院的逐利机制;“药”的问题,在于药品、耗材的虚高价格。上述问题迫切需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逐步加以解决。因此,本轮改革主要聚焦三大目标,着力推进六大机制创新,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三大目标”:即破除逐利机制,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管理体制和治理机制;建立以人为本、一体化、连续的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六大机制”:即创新公立医院运行机制、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人事薪酬制度和综合监管制度。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我省按照“公立医院发展可持续,医保基金基本可承受,群众负担总体不增加”的基本原则,抓住综合性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建立公益性为导向的运行机制,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立”的本来定位,让公立医院真正姓“公”,标志性改革举措就是要取消药品加成,同时采取综合措施切断医院和医务人员与药品间的利益联系。具体内容可概括为“一取消、三挤压、三调整、一增加”。
“一取消”:即取消药品加成,全面破除医院“以药补医”机制,综合考虑药品保管、贮存、损耗以及中西药加成率等因素,全省县及县以上公立医院按20%计算药品综合加成率;
“三挤压”:即挤压药品和耗材虚高价格、规范医疗服务。坚持以省为单位开展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实行一个平台、上下联动、公开透明、分类采购,降低采购价格,并对高值医用耗材进行集中招标采购,挤压流通环节水分。通过药品耗材集中招标采购腾出的空间,主要用于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调增部分按规定纳入医保报销。同时,按照“保基本”原则,调增的门诊诊查费以普通门诊新增价格额度为报销定额,纳入医保统筹基金报销。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挤压过度医疗水分。
“三调整”:即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逐步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上调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下调部分大型设备项目价格,下调部分检查检验项目价格;
“一增加”:即加大财政投入。省财政对省直医疗机构取消药品加成部分按10%比例予以补助。比如,江西省人民医院2016年度售出药品进价总额(除中药饮片外)为47526万元,改革后医院药品将实行平价进、平价出,按20%加成率计算加成收入为9505万元,其中90%即8554.5万元,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予以补偿;加成收入的10%即950.5万元,由省财政专项补助。
另外,对经价格调整后仍然产生政策性亏损的省直单体医疗机构,省财政按取消药品加成金额的5%为上限安排补助经费,低于5%的据实补助;对补助后仍有缺口的全额补助事业单位予以补足。
(二)建立科学有效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为破解政府与医院之间的“条块分割、多龙治水”的现状,进一步提升公立医院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更好地满足人们渴望获得更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新期待,这轮改革把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作为我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立柱架梁”的关键制度安排,其核心要义是推动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界定政府和医院的权力边界,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完善医院管理制度,包括制定医院章程,健全医院决策机制、民主管理制度、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财务资产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人才培养管理制度等13项制度。
二是健全治理体系,明确政府的监管职能和对公立医院的举办职能,把主要精力放在管方向、管政策、管引导、管规划、管评价上,该放的权要放、该收的权要收,医院依法依规享有自主经营管理权,同时加强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
三是加强党的建设,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关键在党,通过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
(三)建立高效运行的全民医保制度改革
全民医保是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基础,我国在较短时间内织起全世界最大的全民基本医保网,为实现人人病有所医提供了制度保障。随着群众看病就医需求持续释放,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我省将重点推进四个方面的任务:
一是健全医保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今年我省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420元提高到450元,进一步调整优化居民医疗保障能力和水平。
二是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激发医疗机构规范行为、控制成本的内生动力。针对不同医疗服务特点,对住院医疗服务,主要按病种、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长期、慢性病住院医疗服务可按床日付费;对不宜打包付费的复杂病例和门诊费用,可按项目付费;在全省城市公立医院全面推行按病种付费,实施病种不少于100个,到2020年覆盖所有医疗机构和所有医疗服务。同时,加快推进临床路径管理,确保医保支付制度既控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又保障好服务质量。
三是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提高大病保险对困难群众支付的精准性,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发展,鼓励和支持商业健康保险机构参与医保经办服务,推动形成多元化竞争格局。
四是加快建立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机制,年底前实现我省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满足群众合理的异地就医需求方便群众看病结算。
(四)建立规范有序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
当前,医药领域涉及利益主体多、生产流通环节复杂,需要从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全流程发力,严把三道关口:
一是严把生产关,改革完善审评审批制度,推动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保障药品安全有效;完善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清单管理制度,采取定点生产、协调应急生产和进口以及健全药品储备制度等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用药需求。
二是严把流通关,重点是整顿流通秩序,2017年在城市公立医院推行药品购销“两票制”,2018年在全省各级公立医院全面推开,进一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药品虚高价格。
三是严把使用关,强化药物使用监管,促进合理用药,使其回归治病本源;改革调整利益驱动机制,加快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全成本核算,加强绩效考核并落实结果运用,从规范行为、控制成本、提升效率三方面入手,促进公立医院从规模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推动因病施治,使医务人员从低费用、高产出、高品质中获得职业荣誉感,增强控费的内生动力。
(五)建立充满活力的人事薪酬制度
广大医务人员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主力军,是推进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我省将从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一是彰显医务人员职业价值,核心问题是让医务人员获得体面收入。医疗行业培养周期长、职业风险高、技术难度大、责任担当重,医务人员应该得到合理的薪酬。重点是把握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后释放的改革红利,围绕总量、来源、结构三大要素,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及时修订以公益性为导向的绩效改革方案,积极落实“两个允许”分配导向,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
二是彰显医务人员自我价值,核心问题是拓展医务人员职业发展空间。过去我省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按服务人口合理确定县级公立医院床位数,按实际开放床位数、病床使用率等综合确定医院岗位总数,彻底解决了医务人员职称晋升问题,打通聘用人员执业上升通道。下一步,我省将选择若干省直医院试点,解决城市公立医院岗位设置和职称晋升问题,同时积极推行政府购买岗位,变“养人办事”为“办事养人”,实现同岗同薪同待遇。
三是彰显医务人员社会价值,核心问题是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在营造良好执业环境的同时,我省将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建立卫生人员荣誉制度。同时,我委开辟了健康江西“长镜头”、江西医改“进行时”、感动江西“奏鸣曲”,强化正面声音的引导力和影响力,营造良好改革环境。
(六)建立严格规范的综合监管制度
医药卫生行业攸关人民生命安全,必须严格监管,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懈怠。改革越深入,越要加强全行业监管。结合我省实际,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强化三大重点领域监管:
一是强化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监管,分类确定区域和单体公立医院的医疗收入增幅控制目标。引导和规范医药卫生机构建立内审制度,加强自查自纠。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所有医疗机构门诊、住院诊疗行为和费用开展全程监控和智能审核。
二是强化药品和医用耗材招标采购监管,跟踪监测重点监控品种、超常使用药品、高值医用耗材。
三是强化医保定点机构、医保定点药店和医生的监管,完善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的监控机制,将监管对象由医疗机构延伸至医务人员。
三、及时回应群众改革关切
公立医院改革是对现有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重组。我省将始终把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做到群众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一)减轻整体就医负担,努力让群众看得起病。
根据本轮调价项目和增长幅度模拟测算: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得到破除,患者门诊次均费用、平均住院费用均有所下降;但不同病种患者感受不一,以购药为主的患者费用将下降,以2型糖尿病伴慢性并发症的患者为例,一年治疗用药费用约为6000元,按20%计算加成率,取消药品加成后药费约为5000元,一年能节省1000元;以接受治疗和手术为主的患者费用可能有所增加,两者兼有的患者费用变化不大。随着同步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改革、构建综合监管制度、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效率,改革红利将不断释放,最终从根本上、长远上、制度上解决群众就医负担,增进群众健康福祉。我省将从四个方面综合施策,打好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组合拳”。
一是坚持控整体,防止规模扩张对费用产生“虹吸效应”。严格落实《江西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7-2020年)》,合理控制公立医院的数量和规模,并为社会资本办医预留发展空间,建立“以人为本”的一体化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实施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分级备案和公示制度,新增床位后达到或超过1200张床以上的公立医院,其床位增加须报省卫生计生委备案。
二是坚持抓源头,降低药品耗材虚高价格。执行好全省新一轮药品“双信封”集中采购结果(与上轮相比药价降幅达到23.4%),9月底前完成各地药品招标采购联合议价工作;加快推行药品购销“两票制”管理。实行以政府为主导、以省为单位的高值医用耗材网上集中采购,分期分批在全省县及县以上公立医院、国家企业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推行。
三是坚持管终端,严控不合理医疗费用。建立完善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监测体系,各地控费情况作为市县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的重要内容,全面落实国家对药占比、医疗服务收入占比、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等量化考核指标要求,力争2017年全省医疗费用增幅控制在10%以下。
四是坚持保底线,优先保障贫弱人群就医需求。对全省贫困家庭10种大病继续实施免费救治并实行长效管理,按每人每年不低于90元标准,为全省346万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购买大病补充保险,建立完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四道医疗保障线”,使个人自付比例降至10%以下。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精准到户、到人、到病,决不让群众因为健康问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掉队。
(二)构建有序就医格局,努力让群众看得上病。
围绕大医院愿意放、基层接得住、群众愿意去,综合实施医保、价格、考核等措施,着力破解当前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倒三角”的结构性矛盾,加快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
一是发挥好医保的经济杠杆作用,以医联体为单位实行按人头医保总额打包付费,并建立“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预付机制和结余资金在机构间合理分配的机制。
二是完善价格引导机制,实施合理的分级定价,适当拉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县级医院和城市大医院间报销水平差距,增强居民在基层看病就医的吸引力。
三是完善财政补偿政策,统筹使用公共卫生服务等经费,建立以服务绩效为导向的补偿机制,提高财政资金投入绩效。
四是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重点将三级医院医疗资源下沉情况、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作情况、基层诊疗量占比、双向转诊比例、居民健康改善及服务满意度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促进区域协同,资源共享。
五是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发挥信息系统对构建分级诊疗格局的支撑作用,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例的连续记录和信息共享,做到记录一生、保障一生、服务一生,为老百姓提供连续的、一体化的健康管理,推动疾病治疗向健康促进转变。
(三)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努力让群众看得好病。
结合江西省情,我省将围绕内涵建设的发展思路,实施“造峰填谷”的发展战略。
一方面,实施“125”医学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到2020年,培养聚集100名医学领军人才,选拔培养200名优秀学科带头人、500名优秀中青年骨干卫生人才,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保障重大疑难病症基本不出省。
另一方面,深入实施“全面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用三年时间选送1200名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到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等地64所全国知名医院进修,邀请江西籍知名医学专家返乡帮扶建设600个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或临床薄弱专科,逐步建成省、市、县、乡的四级远程医疗体系,充分发挥县级医院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调动和激发乡镇卫生院运行活力,稳定和优化村医队伍,做到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实现大病基本不出县、常见病就地就近就医。
(四)改善医疗服务体验,努力让群众看病舒心。
我省坚持改革与改善同步,从现实问题入手,从群众关心的看病就医细节入手,在全省各级公立医院大力推行“改善医疗服务十大新举措”,努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信任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一是科学实施预约诊疗,推行实名制预约,探索开展检查检验集中预约等。
二是加强医疗资源调配,科学调整门急诊、药房等人员安排,合理调配住院病床资源。
三是推行日间医疗服务,加强日间手术质量精细化管理。
四是持续提升医疗质量,形成医疗质量管理的长效机制。
五是创新临床路径应用,探索临床路径在药学、检验、影像、护理等专业应用的可行性。
六是创新急诊急救服务,建立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等急性病多学科诊疗模式。
七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供信息查询与推送服务,开展信息化结算支付,搭建双向转诊信息平台。
八是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逐步实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优质护理服务全院覆盖。
九是保障药事管理安全,加强抗菌药物、辅助药品、营养药品、高价药品管理,加强药师队伍建设,提高临床药学服务质量,加大合理用药宣传力度。
十是营造良好人文环境,加强诊区安全与患者隐私保护,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
(五)强化健康风险因素防范,努力让群众少得病。
我省将坚持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面推进预防前移战略,为群众提供系统、连续、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
一是覆盖全要素,把健康工作拓展到全民健身、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各相关领域,最大程度控制和消除不利于健康的因素。
二是覆盖全人群,统筹推进城乡、区域、不同人群的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将流动人口纳入当地基本公共服务范围,提高均等化水平;
三是覆盖全过程,逐步将健康管理从特定生命阶段延伸到整个生命周期,并对高血压、糖尿病、抗生素耐药、儿童肥胖等健康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干预,加快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
四是覆盖全社会,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通过政府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形成齐抓共管、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陈惠龙(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
谢谢丁主任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请举手示意,并介绍所在新闻机构。谢谢!
(卢小凡 衷凯/摄)
主 管
江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 办
江西省健康教育与促进中心
(江西省卫生计生委新闻宣传中心)
制作/胡 骏
统筹/黄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