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新华社点赞光谷:从“跟跑”到“领跑”,智涌荆楚驱凤飞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

9月8日,新华社“喜迎十九大”栏目播发湖北科技创新驱动发展通稿《从“跟跑”到“领跑”,智涌荆楚驱凤飞》,大篇幅介绍了光谷在科技创新、创新驱动、资智聚集等方面的特色做法。


9日,《新华每日电讯》在头版刊发该文,聚焦光谷,讲述湖北创新驱动腾飞。




文章详细内容如下↓


从“跟跑”到“领跑”,智涌荆楚驱凤飞


“高含金量”政策不断落地,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加速布局,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充满活力的湖北吸引着创新创业要素加速集聚。



科技创新,从“跟跑”到“领跑”


在素有“中国光谷”之称的武汉市东湖高新区,一根头发丝粗细的光纤从实验室产品到能容纳全球48亿人同时在线通话;一个从无到有的产业从全套引进到年产量达到绕地球几千圈,参与制定行业国际标准,光纤及其产业书写出一个“中国传奇”。


不仅光纤技术,当年向国外购买遭拒,现今研制的星载铷原子钟达到国际顶尖水平;武汉产万瓦激光器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进口替代;武汉大学与相关机构研发的全球首颗专业夜光遥感卫星,其精度高于美国卫星……



创新,正成为湖北的关键词。去年,湖北登记技术合同24248项,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927.73亿元,较上年增长11.76%;获得国家科技奖励29项;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比上年增长45%和9.6%。


科技创新能量,来自巨大科技潜能。目前,湖北省有各类研发机构2245个,普通高校129所,拥有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700余个。在校大学生140多万人,科技活动人员37.8万人,两院院士69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331名。


继东湖高新区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之后,五年间,国家在湖北布局建设技术转移中部中心;武汉市被列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武汉、襄阳、宜昌三地先后跻身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荆门、随州、孝感等9个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



创新驱动,发展“提档增速”


科技创新为发展注入动能,一项成果带来一项产业。从一根光纤出发,光纤光缆、光通信……“光谷”的光电子产业成为湖北首个千亿高新技术大产业。


如今,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重点优势特色高新技术产业群,在湖北已经形成。



科技创新,让老制造业焕发新生机。作为我国二汽老工业基地的十堰市,面对东风总部出走武汉,面对市场竞争环境,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了转型升级。商用车、新能源汽车、汽车机器人……科技新动能的“加持”,让这座城市仍然在汽车产业版图中扮演重要角色。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实施,推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湖北省工业转型步伐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速,十堰、黄石、荆州、鄂州等老工业基地浴火重生。


湖北去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5574.54亿元,较上年增长13.9%,其中高新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4761.62亿元,增长13%,高于同期工业增速5个百分点。


如今,湖北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经突破4000家,实现三年翻番,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增在孵企业4500多家,总数超过16000家。



资智聚集,创新热潮涌动


在武汉工程大学,由徐慢教授带领的陶瓷膜科研团队研发的一组专利,作价2128万元,入股湖北迪洁膜科技有限公司。学校依照相关法规,将此次收益的90%奖给了研发团队。


徐慢团队只是湖北一系列科技“新政”的受益者之一。过去五年,湖北先后出台了30余项政策文件,不断完善科技体制改革总体设计和制度框架,持续为科技创新创业清障搭台。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干货’政策,让众多‘锁在深闺’的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开花结果’,解放了科技第一生产力。”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省科技厅厅长郭跃进说。


近日,武汉市组建了专为科技成果转化设立的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局,首批12位院士组团坐镇,力争5年内在汉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占比达到80%。


政策感召下,资本人才向荆楚聚拢。


今年5月份,“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暨华中科技大学第十届企业家论坛在武汉召开,现场签约35个重大项目,投资总额989.7亿元。三个月后,第二批来自全球的“珞珈商帮”企业家,签约46个项目,投资金额1576.7亿元……



在全国人民喜迎十九大的今天,湖北创新热潮涌动,创业如火如荼,人才不断回流。


(资料来源:新华社,记者周甲禄、陈俊、李伟)


生物医药园

biopark

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