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骨动中国 | 揭开骨质疏松的神秘面纱,原来是这样!

点击上方“山东卫生计生”可以订阅哦!

说起骨类方面的病呀

大家所熟知的可能是这样:

这些都属于外伤导致的骨科疾病

但是,

今天的主角可不是外伤性的

而是大家最熟悉也是最陌生的——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就是缺钙吗?

骨质疏松症是人类自身衰老的表现,难防御?

这些问题可是困扰了大多数患者以及普通群众

那么,看完下面的科普相信大家会更加熟悉这个“陌生人”

话不多说,让我们进入今天的正题吧!

1

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小科普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的差别

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症”,一字之差就不一样。骨质疏松是患者做骨密度检查时根据检查数据得出的一个诊断结论,而许多骨代谢性疾病骨密度检查都可表现为‘骨质疏松’,如骨软化症、成骨不全等。人的骨骼主要成分为胶原蛋白等有机质和钙、磷等无机质,就如同盖房子的钢筋混凝土,胶原蛋白相当于钢筋,而钙等无机质相当于水泥、石子。对骨软化症患者来说,就是胶原蛋白成分没有改变但是钙等无机质减少,而骨质疏松症则是有机质和无机质两种成分等比例的减少。只有医生经过科学规范的检查后确定病因,才能最终明确为骨质疏松症。并不是表现为骨质疏松就一定是骨质疏松症。

2

骨质疏松的后果

1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弯腰、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2

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毫米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厘米。

3

骨折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小知识

有关研究显示,女性一生发生骨质疏松骨折的概率为40%,高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总和,男性为13%,高于前列腺癌。骨质疏松骨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如发生髋部骨折后一年内死于各种合并症者达20%,而存活者中约50%致残,生活不能自理,生活质量下降。

3

如何诊断骨质疏松

目前主流方式之一是骨密度检查,尽管骨密度不能完全反映骨强度,但是在目前缺乏对骨质量、骨强度有效检查手段情况下,骨密度仍然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常用检查部位包括前臂、腰椎和髋部。骨密度检查T值"大于-1"正常;"-1~-2.5"低骨量,小于"-2.5"骨质疏松。需要指出的是,临床诊断目前主要是依靠医院中的骨密度仪(DXA)检查得到的数据,而多数健康查体中使用的定量超声仪(QUX)的检查数据仅供临床参考(常见检查部位为脚跟骨)。
  

同时,骨质疏松骨折,即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的典型表现。只要患者有过脆性骨折,不管骨密度检查与否,均可直接诊断"骨质疏松"。而且发生一次脆性骨折后,再次骨折的危险极大提高。如果有脆性骨折史,且骨密度检查T值小于-2.5,则可诊断为"重度骨质疏松"。

目前临床上有几种情况应特别引起重视,是恶性肿瘤、白血病等引起的骨质疏松,此类疾病一旦误诊后果严重;是老年人的骨软化症。近几年由于素食、日照少等因素致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引起的老年骨软化症临床上并不少见;是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该病多发于绝经后女性,男性也有发病。由于该类病人多以"骨质疏松"就诊,临床误诊不少见。为明确鉴别诊断,对患者除作骨密度检查外,还应做其他检查如X线、血生化等,或请其他专科医师会诊。

4

治疗方案

常见的误区就是一提到骨质疏松人们往往马上想到补钙,有的人甚至把补钙和骨质疏松治疗划等号。骨质疏松症规范的治疗包括基础治疗和药物治疗。基础治疗包括:饮食、运动、晒太阳和合理补钙等。也就是说,补钙只是基础治疗的内容之一。关于药物治疗,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的西药主要分为两大类:抗骨吸收药,如双膦酸盐、降钙素、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促骨形成药,如: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维生素k等。需要说明的是,目前上述药物的联合用药,特别是同类药物的联合使用既没有成熟的实验研究,也没有大样本临床观察资料,因此临床一般不提倡联合使用。

医学指导

山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 高毅教授

祝您健康

长按二维码即可轻松关注

微信号:sdswsjsw

资料来源:济南时报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