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王*,男,24岁,无业,
【首诊时间】2016.9.18
【主诉】间断性头痛8年,加重2年余。
【现病史】患者8年前劳累后出现后枕部、耳后、太阳穴胀痛发紧(右侧为甚),伴恶心,无呕吐、心慌、胸闷等不适,间断性遇劳、受凉后症状加重,曾多次在当地骨科医院,行“推拿、针灸、药物”等治疗疗效不佳;近2年症状加重,再发头脑昏沉,不清醒,情绪低落,一直口服“抗抑郁药物”疗效不佳,严重影响正常生活,遂诊。
【既往史】体健。
【专科查体】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椎功能活动可,颈椎过屈时可诱发头痛加重,下项线枕骨粗隆旁、C2--C5椎旁肌、C1横突(右侧)压痛明显,质硬,条索样改变,椎间孔挤压试验阴性,臂丛牵拉试验阴性,霍夫曼征阴性,头皮无痛觉过敏,VAS评分6分。
【辅助检查】生化检查、心电图正常,颅脑MRA、MRI未见明显异常;颈椎正侧双斜张口位:颈椎生理屈曲变直,寰枢关节右宽左窄。
【诊断】颈源性头晕 。
【治疗】给于颈部弧刃针(AEN)标准疗法。
【疗效】第一次治疗后枕部、耳后、太阳穴胀痛发紧较前稍缓解,VAS评分5分,恶心症状加重;
第二次治疗后枕部、耳后、太阳穴胀痛发紧缓解不明显,VAS评分5分,但恶心症状好转;
第三次治疗后枕部、耳后、太阳穴胀痛发紧明显好转,VAS评分2分,稍有恶心不适症状;
第四次治疗后枕部、耳后症状缓解,仅太阳穴发紧,VAS评分1分,恶心症状缓解,好转出院。
【随访】3月后随访,劳累或受凉后仅太阳穴发紧不适,未在口服“抗抑郁药物”,已经上班了,基本恢复正常生活。
【小结】
颈源性头痛多伴有颈部疼痛不适,临床发病率高,症状复杂,头痛持续时间长,治疗较为困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991年sjaastad首次提出颈源性头痛的概念后,迅速得到多学科专家的重视。1995年bogduk指出颈椎退行性变和肌肉痉挛是颈源性头痛的直接原因。目前多认为椎枕肌筋膜的软组织损伤是颈源性头痛发病的直接病因,有学者将颈源性头痛称为高位颈椎病。
颈源性头痛多发20~60岁,女性多见。早期多为枕部、耳后部、耳下部不适感,逐渐出现头部胀痛,疼痛部位可扩展到前额、顳部等,有时伴有同侧肩背上肢疼痛。寒冷、劳累、饮酒、情绪激动可诱发疼痛加重,用手持压疼痛点可缓解头痛症状。
颈源性头痛治疗上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可减轻头痛,针灸理疗疗效不佳;目前在河南省中医院疼痛科,中医特色创新疗法--弧刃针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具有创伤小,松解范围大、治疗后不易复发的优点,一个值得推荐治疗方法。
张中义
疼痛科主治医师
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参与省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家级及核心期刊近10篇。擅长采用弧刃针刀、中医正骨结合现代医学微创介入治疗颈肩腰腿痛、病理性疼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及疑难复杂的部位性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