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辨证治疗‖眩晕之高血压

一、 高血压

又称原发性高血压,是病因尚未十分明确而以动脉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独立疾病,晚期可导致心、脑、肾等器官病变。

二、 病因

现代医学: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高级神经功能失调在发病中占主导地位,内分泌、肾脏、遗传、体液等因素则参与发病过程。

中医:中医认为此病属于“头痛”、“眩晕”、“中风”等范畴。中医认为此病的病因病机为精神因素、饮食失节和内伤虚损等因素引起肝火偏亢,气血上冲或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或痰湿中阻,上扰清窍,其根本原因为肝肾阴阳失调。

三、 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起病缓慢,早期可无症状或出现非特异性症状。头痛、头昏、头胀、眼花,耳鸣失眠、乏力等,这些症状常与血压水平之间缺乏相关性。

1、 缓进型高血压有家族史者发病年龄提前,起病多数比较隐匿,病情发展慢,病情长。早期患者血压多波动,血压时高时正常,为脆性高血压阶段,多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时血压升高,休息去除上述因素后,血压下降至正常。随后病情发展,血压趋向持续升高或波动幅度变小。患者主要症状和血压升高程度不一致,约半数人无明显症状,只是在体格检查或其它疾病就医时才发现高血压病,少数患者则在发生心、脑、肾等器官的并发症时才明确高血压的诊断。

(1) 神经精神系统的表现:头晕、头痛、头胀是高血压病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也可有头部或颈项部扳紧感。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多发生在早晨,位于前额,枕部或颞部。这些患者舒张压多较高,经降压药物治疗后症状可减轻,但要注意有时血压下降过多也可引起头晕。少数患者有耳鸣、乏力、失眠、工作能力下降等。

(2) 心血管系统表现:由于高血压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部分患者可因伴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心脏病而有心绞痛,心肌梗死的表现。

(3) 肾脏表现:肾血管病变的程度和血压及病程密切相关。实际上血压未得到控制的高血压病患者切有肾脏病变,但早期无任何临床表现。但随着病程的进展可先出现白尿,但是缓进型高血压病患者在出现尿毒症前多数死于心脑血管并发症。

2、急进性高血压在未经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约1%可发展成急进型高血压,发病可较急躁,发病前也可有病程不一的缓进型高血压病,典型表现为血压显著升高,舒张压多持续在130~140mmHg或更高。男女比例为3:1,多在中青年发病,近年来此型高血压已少见,可能和早期发现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并及时治疗有关。症状与缓进型高血压相似,头痛明显,病情重,发展迅速。视网膜病变和肾功能很快衰竭等。常与数月至1~2年内出现严重的心脑肾损害,发生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和尿毒症。并常有视物模糊或失明,视网膜可发生出血,渗出物及视神经乳头水肿,由于肾脏损害最为显著,常有持续性尿蛋白。

3、高血压危象:

(1)加剧性恶性高血压,舒张压>140mmHg,并伴有眼底乳头水肿、渗出、出血,患者可出现头痛、心悸、烦躁、出汗、恶心、呕吐、嗜睡、迷糊、失明、少尿,甚至抽搐昏迷等症状。

(2)血压明显升高并有脑心肾等器官严重病变及其它紧急情况,如高血压脑病、脑卒中,急性心梗,急性心力衰竭等。

四、 诊断要点:

1、本病以中老年发病者居多。起病一般缓慢,有家族史。

2、临床主要表现面红耳赤,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头痛脚轻,常伴有失眠、健忘、烦躁易怒等症状。

五、 治疗:

中医认为,本病的临床表现在中医学中属“肝病”的范畴,《内径•至真要大论》中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肝气盛为血有余则病目赤……,善怒,气迸则头眩耳聋不聪颊肿,是肝之实宜泄也。”肝病乃至肝脏阴阳失调所致,其结果产生肝阳上亢。肝属木,阳亢亦为木旺,木旺可化火,乃至生风,于是有头晕、头痛耳鸣、眼花、昏厥、中风等症状。

(一) 肝阳上亢头部眩晕或胀痛,心烦燥热、失眠、胁肋胀痛、面红目赤,胀闷不适,手心灼热,血压高。脉左部弦大弦数或弦滑。舌质红。

治则:平肝潜阳,清热安神,降压。

用药:天麻钩藤颗粒。

天麻钩藤颗粒:石决明15g,钩藤10g,杜仲12g,黄芩10g,川牛膝12g,栀子10g,益母草10g,夜交藤10g,茯神10g。头痛甚加夏枯草、全蝎、茺蔚子,腰酸痛加玉米须、地龙。

(二) 风痰上扰:头胀通、眩晕、心烦、心悸动不安、胸闷纳少,呕恶痰涎,形体肥胖,不得眠,苔白腻,脉弦滑。

治则:祛风化痰

用药:半夏、白术、天麻丸或半夏白术天麻颗粒。

(三) 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口燥咽干、肢体麻木、腰膝酸软、头重脚轻,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则:滋补肝肾

用药:杞菊地黄丸、珍菊降压片

(四) 肾阴阳两虚:眩晕耳鸣、体瘦、神疲乏力、畏寒肢冷,五心烦热、心悸腰酸、舌淡少津、脉弱而数。

治则:滋阴补阳,壮腰膝

用药:杜仲降压片、二仙口服液+六味地黄丸

西药:

1、轻型高血压:复方降压片 1-2片,一天两次或三次;硝苯地平

2、利尿类降压药:氢氯噻嗪、阿米洛利、吲达帕胺片

3、交感神经类:可乐定、利美尼定、利血平、普萘洛尔

4、申诉血管紧张素:坎地沙坦

5、钙拮抗剂:硝苯地平、左旋氨氯地平、维拉帕米、络活喜+必洛斯+倍他乐克联合用药。


医药科普

微信ID:yiyaokepu

微博:@医药科普

动态 | 医药 | 科普 | 健康

长按二维码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