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曹晓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杭州泰格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曹晓春



撰文 | 毛冬蕾

Mao.Donglei@PharmaDJ.com


曹晓春小时候,家境不富裕。村里有一位盲人住在她家隔壁,以算命为生,整个村的人对他都深信不疑。在她考上大学那年,她妈妈带她让算命先生算了一卦命理。算命先生说,她35岁之前的命不好,会吃不少苦,过了35岁会好起来,钱嘛,也会多起来。



童年

父亲在世时,乡镇企业办的风生水起。


18岁的曹晓春留一头短发,乌黑浓密,长着一双丹凤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秀气的鼻子富有立体感,尖尖的下巴,说起话来字字珠玑,具有典型的江浙美女的韵味与气质。


她没把算命先生的话当回事,来到杭州上学,学的是中医。大学第二年她的父亲因病离开人世,使得家中生活更加困顿,每学期的学费都是妈妈从亲戚朋友处借来,加上学校贷款才完成了学业。


浙江省金华市是一座有着2200年历史的古城,现家住杭州西湖边上的泰格医药创始人曹晓春每逢到周末,都会抽空回金华老家看她母亲和哥哥一家。


她的住所是一栋独立的二层小楼,外观看上去如同江浙一带农家自盖的房子。前院用水泥铺地,白晃晃的太阳直射下来,院子里的衣服不一会儿就晾干了。


一楼进门左边茶几上摆放着一束玫瑰花,地上几双拖鞋,右边是一张红木餐桌,餐桌对着是一排厨房灶台,再旁边是一个扶手楼梯通向二楼卧室。大厅面积不超过30平方米。一只脖子上挂着铃铛的博美狗欢快的跑出来,瞪着圆圆的眼睛望着她的主人。在楼房周围是类似的宅基地房屋。不远处是烟雨朦胧的西湖和高高低低重重叠叠的山影,一种静谧质朴的气息迎面而来。


泰格医药上市后,身兼创始人与董秘,曹晓春上十几亿的身家引人注目,成为极为神秘的富豪。


“这些年我没买过什么房子,我自己一有点钱都拿出去投到创业公司里了。”曹晓春说。 


2017年8月的一天,我分别在她家和泰格杭州办公室跟她聊天,听她说童年往事,她的父亲和故乡,她的团队和她的事业。


在不少采访曹晓春的文章里,都会提到她父亲对她日后创业的影响。经商这个念头在她很小的时候就有了。夏天,曹晓春放学帮母亲干完农活后,骑上一辆自行车,到镇上的棒冰厂入一箱货,来到田间村头,吆喝着同村的人买一根棒冰。看到卖棒冰赚到的几块钱,她心里甜滋滋的。


除了棒冰厂,乡里的啤酒厂、副食品厂、建筑施工队等乡镇企业都是她童年玩耍的场所,到了暑假她会入厂帮忙洗洗啤酒瓶,搬搬货,赚一点零花钱。


父亲在世时是一位分管乡镇企业的干部,主持创办了好几家乡镇企业。这些乡镇企业在他的带领下组建,由于经营得当,发展得很好,解决了不少农民就业问题,在当地小有名气。父亲从未同她说过人生要走怎样的路,但父亲办企业做实事的精神印在曹晓春的心里。后来她创建泰格医药及投资各类创业公司,她的胆略和实干风格便是从父亲那继承过来的。


“回想起他,我觉得一个好领导对一家企业是何等重要。父亲在世时,乡镇企业家家办得风生水起。但他病逝后,这些企业倒闭的倒闭,卖掉的卖掉,没有一个厂存活下来。”


父亲的离世让处在花季中的曹晓春感到人生变幻无常。在她位于滨江区江南大道618号东冠大厦15层办公室的窗台上,摆放着一块巴掌大小的字匾。2014年,她请杭州灵隐寺一位高僧写了四个字送给她——应无所住。那年她患乳腺癌手术后已基本痊愈。“应无所住”意思是不执着于世间事物的表象而将心住在真正的实相。这四个字给曹晓春很多力量,她的内在看似无所住,实则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无论经历怎样的大风大浪,只要认定对的事情,她总能坚持到最后。


比如对于泰格医药的执着。



创业

曹晓春对叶小平说,我们一起成立一家CRO。


组建泰格源于两次需要用英语在外企面试的失败打击。这种外人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促使她一个个重大的决定。


上世纪90年代,新药临床试验如凤毛麟角在国内兴起。学医背景的曹晓春未能如愿进入医院当一名临床大夫,而是加入杭州九源基因的研发部,负责该公司研发产品的临床研究监查工作。


喜欢走南闯北的她对这份经常需要出差的工作并不排斥,常常坐一整晚火车第二天到达目的地城市,到站就往医院奔去。“我特别能出差,就是当年当CRA锻炼出来的。”直到今天,出差仍是一名CRA的工作常态。


工作中,曹晓春非常善于交朋友,这些朋友往往一结识就是一辈子的缘分。早年认识的研究者与她一直保持联系,成为她在临床试验外包领域独当一面的有力资源。


1997年,曹晓春负责九源公司白介素11的项目,牵头的研究机构是广州中山肿瘤医院,主要研究者是管忠震教授。中山医院旁边有一家军区招待所,她在广州出差常住在那里。1998年国家正式颁布GCP,为了解GCP和临床监查,曹晓春参加了一些学习班,还不时请教管忠震。


管教授是最早接触国际临床研究的学者,在肿瘤界很有威望。面对一名CRA的提问,他会亲切回答并问及项目进展情况。曹晓春印象中临床研究机构的氛围很轻松,并不像今日公事公办,需要严格汇报。一来一往,她跟科室的人开始熟络,项目具体负责人是现任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徐瑞华。一天,她在科室正打算与管教授吃饭,被徐瑞华叫住了。他郑重其事的告诉她,做临床监查要坐下来一本一本材料看,首先要看知情同意书,再看CRF表,而不是跟在PI身后在科室里转一圈就完事了。徐瑞华近乎不留情面的话,让她内心很挫败。出差回来第二天决心找人恶补临床试验及与之相关的监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她找到曾在青岛一个培训班上有过一面之交的叶小平。


1999年青岛那个GCP培训班吃饭的时候,曹晓春恰好与叶小平一桌,中间隔着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生物统计专家苏炳华。因共同合作白介素11项目,曹晓春认识了苏炳华,他恰好认识在罗氏医学部的叶小平。


苏炳华性格活跃,只要有他在场,气氛都特别热烈。通过他的介绍,曹晓春和叶小平互相留了电话。这是她第一次见到制药外企研发人员的风采。临走时,叶小平对她说,以后有什么事需要帮忙就找他。这句话留在曹晓春心里。此时徐瑞华的一番话让她意识到国内企业做临床试验的差距,她迫切想了解外企是怎么做的。


曹晓春没有贸然联系叶小平,而是等到一个研究者会开启之前,她详细请教叶小平外企的SOP,如何规范的准备材料和清晰的组织一场研究者会。


对于监查工作,叶小平建议她直接外包给CRO,介绍了一家国际CRO新加坡鹰阁。这是曹晓春第一次听说CRO公司。她的性格温柔如水,天真烂漫,轻信人言。毫不犹豫的,她听了叶小平的推荐,大胆的将白介素-11这一本土项目的一部分中心的监查工作外包给了一家跨国CRO,自己做另一些中心的工作,边学边干。


通过与鹰阁的合作,她了解了国际公司CRA的监查,这又是另一次内心巨大的触动。当项目做完之后,她有一个清楚的想法:如果国内企业要做临床试验,就要像国际一样规范。曹晓春在九源公司10年里共做了2个项目。经过上一次,往后工作上有什么弄不懂的地方,她都会想到叶小平。


2002年曹晓春辞职离开九源的时候34岁,离村子里的算命先生预测她兴旺发达还有一年时间。她已成家生子,当CRA月工资2000元还完房贷后几乎所剩无几,平日靠出差挣一些补助。上个世纪初,一家国有制药企业设立研发部的做法风险很大。很快,曹晓春的部门面临缺少项目的情况。处于经济压力,她想找一份外企的药品销售工作。


她去应聘杭州默沙东,一听她英语不行,没有成功,后来找了几家结果都不怎么理想。


一天,叶小平正好来杭州开会,曹晓春在九源找他帮忙时其实他俩没见过面。听说她在找工作,叶小平推荐她加入罗氏,但还是因为英语不过关不成功。在接下来的20年间,曹晓春对英语的学习不曾间断,也正源于这几次受挫经历。逼于无奈之下,曹晓春对叶小平说:“要么我们一起成立一家CRO吧。”因为她见过鹰阁这家提供服务的公司的盈利模式。那一年是2002年,国内临床CRO领头的是依格斯,还有跨国公司昆泰、科文斯的分支机构进入中国。对于没有创业经验、也不是具有太多临床试验实战经验的曹晓春来说,组建自己的CRO公司是一个相当大胆的决定。但她并不惧怕前面的艰难。


“好,我出钱,你去做。”个性爽朗,天性自由的叶小平对她说。


曹晓春接受了叶小平自己10万元的积蓄,成立了杭州泰格咨询公司。人们常说,创业要有想法、人脉、资金,天时地利人和,对于这些,曹晓春什么都没想就朝前走了。


泰格创立之初因叶小平还没有完全从罗氏出来,大多时候都是曹晓春在张罗。所谓的跑跑业务是她去到老东家华东医药看看有没有生意可做。机缘巧合,华东医药有个项目希望减免病例数同时加快病人入组,她就把这个项目接过来。


这个单子在叶小平的帮助下顺利完成,给华东医药节省下100多万的研发费用,最后净赚几十万,成为泰格医药赚的第一桶金。从月薪2000元到几十万的净收入,35岁的曹晓春感觉从未有过的好。随着回款在2003年下半年陆续到位,公司运营已不成问题,当初叶小平借的10万元创业本钱也还清了。


后面几年的发展基本就是小富即安的状态,不再为生活发愁之后,曹晓春只是按照最初的想法,在叶小平的指导下,把接到的每个项目认真做好,不再为钱的事发愁过。


叶小平是外企中较早出来创业的人,泰格这家企业在日后的商场竞争中总给人一种不受约束、狂放不羁的霸气印象,这与叶小平的性格极为相像,加上后加入的陈文,更增添了这家企业豪迈的个人色彩。同时,叶小平和曹晓春这一创始人搭档身上有极为相似的气质,那就是二人重商重情重义气。加之自己在职场受挫的经历,他们现在的公司管理反倒有一种最贴近人性的豁达和情怀,为朋友两肋插刀在所不惜,不冰冷,不推诿的江湖义气让他们显得与众不同。


2004年下半年,泰格接到天津药物研究院的阿德福韦酯项目,需要建立一支全国团队做临床试验。对于刚成立不久的泰格来说,这个项目奠定了泰格核心团队。叶小平从罗氏完全出来以总经理的身份加入泰格,将上海作为第二个办公城市,组建全国性的医学部团队,增加了数据管理业务。此时,公司的核心成员和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引进多名核心管理层,原来注册的公司泰格医药咨询在运行两年以后,重新注册现在的泰格医药科技,泰格医药科技合并了泰格咨询。至此,泰格的业务趋于稳定。这一切的背后源自于曹晓春和叶小平默契的配合。


2008年启明投资进来前,她与叶小平又拿出一些股份转让给新增资的同事。“公司如果不能吸引人才就做不大,那么拿再多的股权也是没有价值的。”到了今天,曹晓春这样看待她作为泰格第二把手的角色定位,她一直把自己定位于帮助叶小平管好公司的位置,偏重于公司内部运营管理,以支持业务的发展。如果她过于用头脑分析和算计,也许没有泰格今天这样的局面。在创业领域,因股权和地位之争造成合伙人分道扬镳的例子比比皆是。曹晓春说,舍得一些,会有另一些收获,就看沉不沉得住气,不执著于事情的表象。


她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再一次想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投资

投资做新药就像自己的孩子。这是一种Smart布施。


滨江区位于杭州市南,钱塘江下游南岸。在一辆崭新的宝马车里,曹晓春坐在后排,打打电话。她刚开完自己投资的一家眼科设备医疗器械公司的董事会,正要去往另一家由她参与的公司杭州贝壳社的活动,晚上则跟政府的人聚餐会谈。


我们的车经过阿里巴巴淘宝城时,她说,杭州是服务型政府,很透明,不需要谈条件,很多好企业都在这里,包括杭州泰格医药。


今年初,她作为滨江区政协委员第一次参加政协会议。2004年,她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这是她首次以政协委员的身份为杭州市政府建言献策。她的提案围绕移动医疗和慢病管理,建议滨江这一人多地少的区域大力发展“云医院”产业,因为她正在做针对乙肝孕妇管理的“小贝壳”APP项目,这个项目甚至得到世卫组织的高度关注。她把这件事发在了自己的朋友圈。现在,她除了关心行业和企业,还关注国家政策,尤其在促进公众了解临床试验这一领域,常常都有她和泰格医药参与的身影。


不过业内更感兴趣的是她和泰格医药投资家的身份。


上面提到,2006年泰格医药依靠天津药物研究院的阿德福韦酯旗开得胜,曹晓春在后来负责阿德福韦销售的海南康联占股分红相当理想,她个人资本最早的积累就来自于此,由此开始做投资。另一方面,泰格医药业务虽然没有亏损,但直到上市前叶小平和她个人都不拿工资,分红收入也很有限,如果光靠泰格的工资分红收入,她并没有如此大的资金量。说起她第一次投资,跟现在严格意义上的风险投资完全不一样。


2005年底,基于多年研发的经历,她个人投资130万元从重庆医药工业研究院购买了一个临床试验批件,并通过委托完成临床研究和生产注册,率先在国内获得首仿的生产批件,并实现销售。重庆医工院的投资回报如今我们不得而知,除了第一次的投资经历是购买批件,其他都是朋友找她说帮帮忙能不能借点钱,借着借着就投进去。她跟叶小平一样,从来不看商业计划书,凭着对人的直觉,判断是不是对的人和对的事。她也有投资失败的时候,一个海外项目耗费了她个人100多万元人民币,打了水漂,提起这事,她淡淡的回应:“数目不大,跟对方现在还是好朋友,在后续的投资中也得到了这位朋友的大力支持。”



“应无所住”四个字给曹晓春很多力量,无论经历怎样的大风大浪,只要认定对的事情,她总能坚持到最后。


曹晓春曾在朋友圈转发过一篇杜月笙的文章,并称赞不已,从这一细微之处可见她为人之道有江南商人舍得、和气、共赢、低调、敢闯的风格。我想,借用“杜月笙之胜,不在做事,而在做人”这句话,放置在曹晓春身上也是适用的。


对于自己真金白银投进去的公司,她大多不予过问,充分体现她对人对事的信任和大度,但一旦她在董事会上明察秋毫发觉公司有不对路的迹象,她会毫不犹豫该出手时就出手,比如直接更换更合适的职业经理人完全执掌这家公司,而不会坐以待毙。“无所为与无所不为”,无论这些公司发展的多高多远,她都仿佛有一根无形的风筝线握在手里。 


曹晓春已不太算得清楚自己共参与投资了多少家公司。2016年泰格引进投资部,加之参与一些投资基金,她个人直接参与的项目比例开始减少,更多以公司的基金方式进行投资。


 “现在找我帮帮忙的人依然很多。融资艰难,当你只有一个想法的时候,只能找最信得过的人。”她特别喜欢投新药,因为CRO公司毕竟为别人服务,产品不属于自己,投资做新药,就像有了自己的孩子。


我问被她或泰格投资过的人,这种做投资犹如做慈善布施的行为怎么去理解,派格生物医药创始人留美博士、“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徐敏并不认同我的观点,他想了想对我说:“这是一种Smart布施。”


徐敏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再一次想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管理

内心有一股更大的动力用思默来证明自己。


2016年泰格医药年报收入达11.7亿元,其中净利润1.4亿元,毛利润2亿元。在2015年国家对临床试验严查的形势下,曹晓春对泰格依然获得这样的业绩十分满意。


经过10多年发展,泰格医药业务扩大60倍,尤其在2008年引入启明投资后发展迅猛,该年收入达2000万元左右,利润200万元。2012年泰格正式登陆创业板,员工增至700余人。泰格中国临床CRO头把交椅的位置就在那时开始奠定,如今已远远把国内同行抛在后面。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预计的业绩比上年同期增长40%~60%,盈利达7,815.20万元,盈利为10,941.28~12,504.32万元。


业务方面,泰格在最早期是以国内市场为主,2008年后转向国际市场。国内业务中,本土创新药是泰格一大特色。叶小平曾说,国内创新药项目,但凡说的上来本土创新公司都离不开泰格的参与,光是1.1类创新药项目就达到110多个。


“CRO在服务过的产品上市后不会得到一笔额外奖金,也不会有人提到我们,但我们会因为自己曾经参与其中感到非常自豪。”曹晓春说,一家本土CRO的难处,只有亲历其中的人才会明了,她承认他们做过亏本业务,更有有苦说不出的事情,有些迫于政府压力,有些来自于甲方的不合理要求。2015、2016年泰格面临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大量人员的需求让人力资源部和项目经理一级如临危境,最终竭尽全力挺过来。


早年泰格的内部管理十分粗放和简单。例如,人员招聘无需详细简历也无详尽的岗位描述,劳动合同只有工资和职位信息。后因有国际项目合同,跨国公司对CRO有人员资历要求,需要培训记录、CV等规范做法,于是乎,泰格的人员招聘制度根据客户的要求一步步建立起来。


曹晓春现在全面负责泰格子公司思默的管理和运营,以及泰格内部管理、并购整合等一些工作。她早在2004年就预见随着公司人员增多,管理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2005年她参加了人民大学的企业管理培训课程,学习企业管理企业文化构建的知识,她一边学一边在泰格实践。泰格的使命、愿景、价值观等就是在她学习企业管理课程之后确定并延用至今。


在她办公电脑上,她向我展示了泰格内部OA系统,这是公司在2010年开始正式使用的,这一事件象征着泰格步入了现代企业管理正轨。


曹晓春在《泰格人》内刊上,坚持了十多年撰写卷首语。2017年初她写道,泰格已下设成立海内外33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如何有效管理子公司是泰格管理层面临的挑战。在她的主导下,泰格的绩效评估体系经历了几次完善过程,形成了一套统一完整的绩效考核体系。除了企业发展需要引入制度管理,泰格上市之后面临证监会的合规要求,因此公司制度越来越规范。这也是曹晓春愿意看到的。


2011年她觉得SMO在中国是一个机会,于是成立思默。这个想法一开始并不被泰格管理层看好,认为CRC在中国不是主流,业务做不大。放眼国外,的确没有一家SMO公司能像中国今天发展的如此如火如荼,但曹晓春认为,中国众多的研究者身边没有研究助理,她看好当时不被大家看好的事情。


除了看好SMO,她内心有一股更大的动力在于她想通过一个完全由自己管理的公司来证明自己。“思默对我来说就像二次创业,我用思默再次证明自己对临床试验市场的预判。就连叶博也说我进步了很多,更加自信和独立了。”曹晓春说这句话的时候,我们再也找不到当年她做CRA的那种稚气,取而代之的是一位企业家的果敢。


这种蜕变是要经历惨痛的经验教训获得的,公司十多年风风雨雨,每当危机到来,曹晓春都能如如不动,将困难当作一种历练。她自认对泰格的员工就像对朋友,一个可以信任的人,没有任何防备心。早年才只有几位员工的时候,偶然一次,一位她很信赖的员工和另一个员工用QQ聊天,她看到上面说“曹晓春什么也不懂,只要来面试的人都会招进来,咱们一起走,以后就让她做光杆司令吧”。该员工试图让大家一块离开泰格。


曹晓春很长时间都没办法从这件事走出来,即便这种时候,她还是反思自己哪里做的不对,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努力把这件事淡化掉。她在管理上加强自己,包括启明投资进来,在管理方面给泰格提供了很多建议,还参加黑马营,接触更多,思路更开阔。


“我们很多部门主管,看问题都是站在自己部门的角度,他们需要培训,这样才能打开视野和思路。公司要有一个层级和一批人去影响他们,只要有了正确的角度,具体怎么做他们就会去思考,会有更好的办法。”


我可以这样理解,泰格是在曹晓春的想法不太成熟、自身能力和发展规划都还没有完善的时候,借助叶小平在外企的经验和人脉这样合伙人的力量第一次创业。经过成长与历练,到成立思默的时候,是曹晓春完全按照自己的设计和思考,全盘自主管理的事业。虽然思默是泰格的全资子公司,叶小平全权让她来管理,对她来说相当于第二次创业。


随着客户对CRC服务接受度的提高,2016年度杭州思默业务持续高速增长,年度执行项目超过300个,员工超过620人。据思默市场总监冷晓霞介绍,2016年新签合同金额为1.2亿元,其中从泰格转包的业务占到30%~40%,思默单独的业务为60~70%,一改成立之初完全依赖于泰格的情况了。


“现在思默发展的很好,我们布局也很好,包括管理系统,绩效考核,都是整个团队所认同的。思默的企业风格更现代化和制度化,管理团队的管理意识会强很多。在思默,可以做到一个经理下面管100人,而且还管理的井井有条。” 


采访进行到深夜11点,曹晓春在家里沏一壶杭州龙井,又聊起了小时候的事。上高中时,村里的男同学很顽皮,会在放学的路上拦住女生,她不怕他们欺负;老师说金华是穷乡僻壤,很难考上大学,她偏要试一下,成为班上唯一到杭州读书的学生。最后她告诉我刚看完《摆渡人》这本书。她说自己跟书里的迪伦很像,永远不会忘记初衷,为喜欢的人与事,勇敢的走到终点。因为临床研究是她自己永远的事业。

(感谢周珍老师整理采访录音)

文章来源:研发客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