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关注】2017年10月10日 第26个“世界精神卫生日” 主题:共享健康资源 共建和谐家庭



导读: 

2017年10月10日是第26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宣传的主题为“共享健康资源,共建和谐家庭”,呼吁专业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积极创新医疗服务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时代多种渠道,共同关注流动人口的心理健康,促进优势医疗资源下移,帮助更多的精神疾病患者实现健康,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建设和谐家庭。

你真的了解精神疾病吗?如何缓解焦虑?如何让心理更健康?小编将带你一起了解......



     1991年,尼泊尔提交了第一份关于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的报告,这一报告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重视。1992年,由“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发起,提议将每年的1010日定为“世界心理健康日”,又称“世界精神卫生日”。最终由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把每年的1010日定为“世界精神卫生日”。旨在通过这个特殊的日子,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分享科学有效的疾病知识,消除公众的偏见。世界卫生组织结合现实情况和精神卫生的需要,确定每年的活动主题。世界各国每年都为“精神卫生日”准备丰富而周密的活动。包括宣传、拍摄促进精神健康的录像片、开设24小时服务的心理支持热线、播放专题片等等。我国自 2000年首次组织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




 你真的了解精神疾病吗?

1

远离“精神病人”就远离精神疾病?

调查显示中国人各种精神障碍的终身患病率是17.5%。也就是说:100个人中就有17.5个人在一生中可能患有某种精神疾病。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精神疾病患者并不能让我们远离精神疾病,事实是:去了解他们、科学地认识疾病,才能帮助我们有效预防和尽早发现精神疾病。

2

精神疾病患者都是危险的“疯子”。


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分类,精神疾病约有 200 种之多,排在前三位的是:心境障碍、焦虑障碍、物质依赖相关障碍。

这些疾病一般都不会导致患者做出危及他人安全的过激行为,而可能存在意识丧失、行为失控的重性精神障碍的患者仅占总患病人数的 1% 左右。绝大多数精神疾病患者在现实中他们是被忽视的弱势群体,由于害怕被歧视而小心翼翼地生活,其实更需要人们的关怀和帮助。 

3

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更容易暴力伤人。

调查显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中存在暴力倾向或行为的人约占8%~10%,而在未患病的普通人中则有近20%的人使用过暴力。发生暴力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数量远远低于普通人,社会的偏见和孤立反而让他们更容易受到他人的暴力欺辱,成为受害者。

4

得了精神疾病就无药可救了?


对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我国有着完善的精神疾病防治网络,他们可以通过入院治疗、社区康复、家庭康复等方式回归社会。而且不处于发病期的精神疾病患者和普通人一样具有劳动能力,可以为社会创造价值,甚至成为成就卓越的人。

五个步骤可帮助减轻焦虑:


1.“按停”身体预警信号

当我们情绪起伏不定时,身体会出现变化及反应,如心跳加速、呼吸不顺畅、肌肉紧绷等。此时,必须把握时机,“按停”这些预警信号。我们可以尝试运用下列方法去抚平焦虑情绪:呼吸放松、想象意象放松、喝冰水、闭目养神、听音乐,或者其他自己喜欢且有效的方法。

2.脑袋停一停

当身体预警信号响起时,代表我们可能正因为脑海中出现不合理思维而处于情绪起伏的状态,此时,必须提醒自己要立即停止所有的不合理思维。同时,问问自己是否跌进了哪一个思维陷阱。可以使用的提醒话语有:

-等一等,现在的情况并不如我想象的那么坏!

-停一停,先想清楚,千万不要钻牛角尖!

-内心大声呼喊:“不要再想下去了!”

3.反问自己

简单的自我反问,可以帮助我们纠正自己的不合理思维、从多个观点和角度看待事件。这一步是驾驭焦虑的关键。

首先,我们要问自己:“我最常跌进哪些思维陷阱呢?”

常见的思维陷阱有:

非黑即白:事情只有一个绝对的结果,不存在其他的可能性。

大难临头:把事情的严重性放大,把后果看成灾难。

归咎于己:出现不理想的结果时就怪自己,认为是自己的责任。

妄下判断:还没有足够的事实根据,就已经做出判断。

其次,识别这些思维陷阱后,下面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客观、理性地看待事件:

-有什么证据证明我这个想法是对的/错的呢?

-这是不是事实的全部?

-最坏的情况发生了又会怎样呢?

4.分散注意力

当我们停止了所有的不合理思维,并以其他角度反问自己后,为避免继续专注在这些事情上无法自拔,我们可以进行一些正面行动将注意力分散或转移到另外一些不相关的事情上。这些行动可以是一些很简单或很小的行为,但能够带给我们开心或舒一口气的感觉。常见的一些行为是:外出散步、洗澡、看书、听音乐、看电视、打电话等。

5.制作鼓励卡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找一些精致的卡片,写下你从任何地方得到的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正面句子作为自己的人生金句。当我们受到情绪困扰时,可以通过这些鼓励卡来为自己加油打气。


做到这10条,心理更健康......

心理健康是健康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根据心理学家的经验总结,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以下10条,会让心态更为平和、心理更加健康!

1.充分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如果惶惶不可终日,人会很快衰老 ;抑郁、焦虑等心情,会引起消化系统功能失调,甚至会导致病变。


2.充分了解自己


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凡是超过自己能力的工作,如果勉强去做,就会显得力不从心,容易遭到失败,于身心健康大为不利。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由于社会生产发展水平与物质生活条件有一定限度,如果生活目标订得太高,必然会产生挫折感,不利于身心健康。


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


人的精神需要是多层次的,与外界接触,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


5.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


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个心理特征必须和谐而统一,从而使才能得到最大的施展。


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就必须不断学习新的东西,使生活和工作能得心应手,少走弯路,取得更多的成功。


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中,有正向积极的关系,也有负向消极的关系,而人际关系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


8.适度表达与控制情绪


人有喜怒哀乐不同的情绪体验,不愉快的情绪必须释放,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但不能发泄过分,否则,既影响自己的生活,又加剧人际矛盾,同样于身心健康无益。


9.适度发挥才能与爱好


人的才能和兴趣爱好应该充分发挥出来,但不能妨碍他人利益,不能损害团体利益,否则会引起人际纠纷,徒然烦恼,无益于身心健康。


10.合理满足个人需要


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当然,必须采取合法的手段,否则将受到良心的谴责、舆论的压力乃至法律的制裁,自然毫无心理健康可言。


来源:南京卫生12320 大众医学 腾讯视频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