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是共享红利还是互相收割?关于线上线下的恩怨,他们如是说……

 

药店的智慧从何处体现,你究竟是否真正理解其含义?医药电商与药店是共享红利还是互相收割?走在行业前列的大佬们对慢病管理和药师服务方法的建议有哪些?在10月19日举行的第十七届中国药店高峰论坛上,几位行业重量级嘉宾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干货分享,给我们带来了一场思想碰撞的盛宴。

参与对话嘉宾(按姓氏拼音排序)

郝建垚(健客网副总裁)

康凯(阿里健康董事)

李卫民(思享广告董事长)

李帆(万店掌运营总裁)

邵清(饿了么医药业务负责人)


参与对话嘉宾(按姓氏拼音排序)

黄慧(云开亚美副总经理)

林栋(思瑞健康总裁)

宋美华(九药网创始人)

王燕雄(赢康投资董事长)

张移兵(阿里健康连锁总经理)

 

药店的智慧从何处体现?

康凯:第一,新零售有一个核心的基因即网络协同;第二,数据智能或数据决策,药店的生意核心是服务消费者的健康,未来药店如何能智慧起来,就是如何更好的将新技术与服务大众健康的这些资源有效协同起来;第三,数据运用的问题,即如何通过数据帮我们进行决策及解决问题。

 

郝建垚:第一,把所有店员全部换掉,人的问题不解决,所有问题都扯淡,执业药师只是挂个牌,新的思维和想法并不能很好的贯彻下去。这是目前形式逼着不得不干的事情。第二,如何看待药店?如果把药店当成药厂、医院与患者结合的核心点,作为慢病管理中心,甚至作为国家分级医疗体系非常重要的补充环节,那么还是要回到第一点。

 

李卫民:一方面,对通过系统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顾客一进店药店便可获得其手机号,能够看到其之前的行为,下载了什么APP,是哪个号的粉丝,有哪些购药信息等,这是智慧的;此外,智慧药店强于竞争对手,药店能知道未来应该卖哪些药,通过智慧体系知道哪个城市某个顾客在找什么药,等等。让药店智慧起来的方式,就是要多利用新技术,多利用数据。

 

邵清:肚子饿了才会叫外卖,我认为连锁药店不认为自己缺乏智慧,大部分认为自己很聪明。甚至很多是拒绝我们给的流量和用户,因为不敢、不愿意共享数据。但是电商已经对药店造成了根本性的冲击,我建议连锁应该放开心态积极拥抱变化,和这些企业合作。

 

李帆:对传统药房,我觉得有三个着力点,才能更自信。一是提升效率,传统药店和电商相比,在信息的快速掌控上效率很低,而很多工具可以利用来提升效率;二是优化体验,这是实体店得天独厚的优势业;三是降低成本,比如推行自动请货、自动摆货。从这方面看,我觉得传统药店根本不用怕,任何一个着力点,只要对传统药店有帮助的就去拥抱它,去慢慢改变。

 

医药电商与药店共享红利还是互相收割?

康凯:凡是恐惧都是基于不了解,凡是对立后面都有自己的盘算。之前说的网络不仅仅是互联网的概念,智慧也不仅是个体越来越聪明。另外,我们要搞清楚挑战在哪里,不是阿里健康抢谁的饭碗,而是消费者的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是消费升级的要求越来越高了,总有人要去满足他们。

 

在我们起内讧的同时,国际际保健品发展的如火如荼,我真的很着急,到底大家能不能协同?能不能换个思维?

 

郝建垚:这个问题很残酷,如果按照今天的状态,不是互相收割,而是药店被收割,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但有仍有一些好方法去改善。换个维度,你把自己的药店定位成什么,你的药店天天能见到顾客,建立好关系,现在要做的就是怎样好好利用这个关系,去拓展服务。

 

李卫民:按现有状态,应该是被收割,不仅线下药店,还有线上都会被有特色的平台收割。药店要学会共享,如果只是靠拦截,则一定会被收割,但是,换个角度如果通过互联网等,药店的进店人数和下单人数持续增加,其实谁都抢不走你的生意和客户。

 

邵清:目前消费者很多需求并没有被满足,目前已经存在很多成功的融合互联网的案例,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和体验,所以,药店多与各种平台合作,多研究消费者才能不被干掉。

 

李帆:我支持线上线下全渠道,传统药店之所以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因为药店没有把历史沉淀的大数据用起来,而目前已经有很多工具可以做到数据分析。但要注意,新技术药店可以用,但一定要和实体场景结合。

 

对慢病用户服务方法的建议

张移兵:我们上月销售数据是4000多万,今年全年预计是4个亿。对于慢病,我个人理解,不一定要有某个系统就能做好,因为肝病用户的需求和肿瘤不同,用户不是来贡献高毛的,是来寻求健康的,我们要围绕用户健康需求去做服务。

 

宋美华:整个公司的销售预计今年6亿左右。关于慢病,我认为主流的慢病不在线上,在线下,大部分是以专科药流量为切入点,然后提供用户一些综合服务,并从中找到高中质量客户去关联一些其他的服务。

 

黄慧:我们公司现在有三个亿,主要着重看场景下消费者和医生是否有未被满足的需求,更多的精力花在洞察临床消费者的需求上。以口服药为主。对于DTP药房,因为大部分资源还是掌握在工业手中,如果我们对患者进行更深入的沟通,把终端掌握好了,以后话语权才会越来越强。同时,也可以利用新技术,帮助看完病回家的顾客了解病情及提供更高价值的服务,这也是我们的机会点。

 

王燕雄:我不认为有几家公司能做好慢病管理,只是卖保健品而已。医生没时间管理病患,可以让医药代表来协助进行,这才是可行的办法。慢病管理应该由医生来管理,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林栋:我们的货还是来自于线下,企业定位是坚决不卖药,只希望把看门诊和看小病这件事做好就足够了,目前做了很多培育工作。

长按上图3秒钟,识别二维码关注

喜欢的话就点赞吧!↙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