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一文读懂:纯中药到底能不能治疗糖尿病 ? ​

2016年10月24日“全国首届纯中药治疗糖尿病擂台赛”在广西桂林取得圆满成功后,引起国内同行广泛关注,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在糖尿病三级预防中不断体现,掀开了我国中医医疗机构应用中医药为主要手段防治糖尿病的热潮。

01




纯中药治疗糖尿病理论依据



糖尿病古称“消渴病”,历代文献均有记载。殷商甲骨文已有“尿病”。《素问·奇病论》曰:“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阐释了消渴的病因,有“脾瘅”“消瘅”“肺消”“食亦”“鬲消”“热中”“消中”等相关病名及认识。医圣张仲景将“消渴”作为病证提出并加以论治,其后消渴病名渐趋统一,后世多有论述和经验传承。近现代以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攀升,中医药对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纯中药治疗就是其中的菁华部分。


02

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与地位


六大优势诠释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奥秘:一是降血糖。如初诊2型糖尿病人空腹血糖小于11.1mmol/L,餐后血糖低于16.7mmol/L时,使用纯中药降糖,1个月之内,80%左右的患者配合饮食和运动疗法,血糖可以良好控制。二是改善症状。消除或减轻临床症状是中医药的主要优势之一。如新诊断的糖尿病葡萄糖毒症“三多一少”、视物模糊或飞蚊症或迎风流泪、疲乏无力、水肿、心慌心悸或失眠、多汗或四肢麻木等,中医药辨证论治很快可以消除。三是减少西药用量。已诊断的糖尿病人配合中医药治疗一段时间后,可一定程度地减少西药的用量而提高疗效。四是改善理化指标。纯中药可以改善理化检查异常指标,如尿蛋白阳性,低蛋白血症、心电图ST段或ST-T段压低或T波低平等。中医药治疗后,均可改善或消失。五是延缓或逆转并发症。早期糖尿病肾病、早期糖尿病心脏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中医药治疗均可逆转或延缓。六是便于长期服用。很多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疗效稳定,毒副作用小,保存时间长,不易变质,便于携带和长期服用。


03

纯中药治疗糖尿病的药理学根据


现代大量药理研究为纯中药治疗糖尿病提供了药理药效依据。如多糖类的丹皮多糖、枸杞多糖、黄精多糖、桑叶多糖、黄芪多糖、茶多糖等均有降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的作用。皂苷类的罗汉果皂苷、玉竹提取物A、胡芦巴皂苷、山茱萸环烯醚萜总苷、玉米须总皂苷等均具有较好的降糖活性。生物碱类的黄连素、桑叶碱等具有降血糖作用。黄酮类的黄杞总黄酮、青钱柳黄酮、水芹黄酮、川芎嗪,以及虎杖酯、番石榴酚等均有降糖作用。降糖机制可分为直接胰岛素样作用或直接促进胰岛素分泌,如苦瓜皂苷、灵芝多糖、荞麦碱、大豆异黄酮、匙羹藤茎提取物均能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以降低血糖。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如地骨皮提取物、灵芝多糖、野山参水提物、冬虫夏草多糖等,能够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并对胰岛素受体具有增敏作用。通过修复胰岛β细胞维持胰岛功能,如人参茎叶皂苷、刺五加皂苷、薏苡仁多糖、山茱萸提取物均可通过保护胰岛β细胞或促进受损β细胞的修复而提高血清胰岛素水平。通过促进胰岛β细胞的再生维持正常胰岛素水平,如玉竹提取物A、银杏叶提取物等能纠正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失衡,保护胰岛β细胞,从而发挥降糖作用。


中药复方的降糖机理研究很有前景。如糖康颗粒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减轻自由基对胰岛细胞的损伤,保护或修复损伤的β-细胞,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双参胶囊促进β细胞的再生或增加组织对糖的转化利用,降低血糖峰值,加快回落速度,并有对抗肾上腺素,升高血糖,增加肝糖原合成的作用。菊苣胶囊可显著增加肝糖原的贮存,减少肝糖原分解。五子衍宗丸可降低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显著提高肝糖原含量,促进肝糖原恢复至正常水平。酸味中药复方制剂能提高亲和力受体的亲和力,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复方黄连降糖片能降低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KK小鼠肝脏、脂肪细胞InsR mRNA的表达以及脂肪、骨骼肌细胞GLUT4 mRNA的表达,改善胰岛素抵抗等等。


04

纯中药治疗糖尿病的未来发展趋势


根据当前糖尿病中医治疗的形势,未来纯中药在降糖和并发症防治方面前景美好。单病例对照、文献对照、历史对照等更适用于纯中药个体化治疗,应用统计评价方法越来越广泛,循证证据越来越多。“症-病-证”结合的认识疾病方法,为总纲性疗效评价指标的选择奠定了基础。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中医药在本领域的应用,很多中医研究被SCI源期刊接受,很多中医循证证据被西医相关指南、标准、规范采用。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