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出门在外,不论住在哪里,都能见到从门缝塞进来让人脸红心跳的小卡片,还有隔壁隐约传来男男女女的呻吟声。
拜托,如果只有啪啪啪和拍拍拍,这真的不叫旅游。
我认识一个环游过世界的土豪,他是我上一家公司的客户,有次老板请他吃饭,我也跟去了。
席间谈到旅游的事,我问他:你去过那么多国家,肯定见多识广吧?
没想到这货一拍大腿:屁啊,全世界都差不多啊。房子、树、山、水,吃吃吃、买买买、拍拍拍,都特么一个鸟样,等什么时候有月球和火星观光了,我还可以再考虑一下。
他的这番话,给了我这种日常活动范围不超过500米的穷逼无限的安慰:原来全世界都差不多啊,那我天天宅在家里,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嘛。
但后来我发现,人与人眼中的世界,其实是不一样的。
事情的起因,是几年前一个与我并不熟悉的大学同学来杭州旅游。虽然交情不深,但我还是要尽宾主之谊,带他去逛逛西湖。
走了半小时,我们拐进一个很冷清的小祠堂,旁边有导游说这是于谦祠。提到于谦,我的第一反应是和郭德纲说相声的那个胖子。
我那同学倒是面色凝重,走了进去,二话不说就跪下了,吓得我一激灵。
我想拽着领子把他拎起来:你缺心眼啊,跪在个石头面前算什么啊,又不是你祖宗,多丢人。
他冲我笑笑,说一会儿就好,你要嫌不自在,就去附近逛逛吧,我很快就完事儿。
后来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他说自己也搞不清楚,读了不少和于谦有关的书,觉得他真是了不起,就想来瞻仰一下。
我当时一百个不理解,这货真是个中二少年,变着法的矫情。
直到几个月之后,我开始读明史,看到于谦那一卷时,才多少明白了一些他的感受。
后来我自己一个人又去了一趟于谦祠,没带相机没拍照,恭恭敬敬鞠了几个躬,好让他老人家知道,除了说相声的那个于谦之外,还是有人记得住他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你一定不会陌生。有趣的是,读万卷书,是放在行万里路前面的。
换句话讲,如果旅游时,你不了解景点背后的故事,即便住着再舒服的旅店,享受再豪华的套餐,也只会是走马观花,对着镜头呲着牙,洗涤不了心灵,也升华不了灵魂。
想必前面我提到的那位环游世界的土豪,就属于这种情况,他的眼中只有房子、树、山、水,却不晓得背后蕴含的历史与文化,当然要觉得无聊。
这其实不叫旅游,这顶多算是换个地方逛街。
面对同样一件事、一个物品、一处景点时,你了解得越多,看到的就一定也越多。
你懂美术,走在路上看见的光与影都与别人眼中的不同,天空不只是蓝白灰,有时也会泛黄发紫;你懂音乐,就能轻易分辨曲调中的每一种乐器,脑补出乐队的样子。
当然,如果你了解某些景点的深层含义,旅游也容易带来更多乐趣。
我有个基友,他喜欢苏式园林到疯狂的程度,每年都要跑去苏州四五次,啥也不干,天天看树看水看房子。
我猜,他眼中的苏州一定与我眼中的不一样。
还有个同事酷爱书法,抽空去了一趟王羲之故居之后,自嗨得不行,和我说五星推荐,不满意你回来砍死我。
后来我去了,回来差点儿砍死他。一个破池子旁立了口水缸,你特么和我说五星推荐?
但话又说回来,我虽然欣赏不了,却特别能理解他的感受。这与在于谦祠虔诚下跪的那些人如出一辙——
在他们眼中,这些景点代表着历史、文化和故事,而不是乱石、朽木、自拍和美图秀秀。
了解我们请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