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最近总说“春捂秋冻”,怎样健康科学的“冻”?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保健防病的谚语,其意思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

 

但是秋冻并不意味着要挨冻,从中医角度讲,“秋冻”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秋不忙添衣”。初秋,当天气突然变冷时,适当地增加衣服是必要的



“适当增衣”以让自己略感凉而不寒为宜;晚秋,天气较凉,也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多、捂得太严,避免过多出汗,使阳气外泄,但也不能冻得打寒颤,这样不但不能增强抵抗力,反而会被冻出病来。


“秋冻”的第二层含义是“拖延添衣时间”。晚秋可以适当拖延增加衣服的时间,适当地接受寒冷的刺激,但要以自己能够接受为限度


秋冻注意以下三点。


南北方差异


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南方秋凉来得较晚,昼夜温差变化不大,甚至入冬后也不太冷,因此不必过早、过快地添衣,应适当延长“秋冻”的时间。而北方秋凉来得较早,昼夜温差变化大,早晚气温较低时应及时增添衣物,以防着凉。


身体有些部位绝对不能冻

有些部位,如颈部、脚部、腹部和肩膀等部位应根据气温变化注意保暖。


腹部


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甚至疼痛,特别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加以注意。

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大,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经期妇女尤其要加以重视



双脚


脚被称为人的第二心脏。脚是人体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所以人们常说“脚冷,则冷全身”。全身若冷,机体抵抗力就会下降,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



肩膀


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相对比较脆弱,容易受凉受伤。



脖子


这个部位受凉,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不利于脑部供血。



以下五类人群不适宜秋冻

适当秋冻可以增强身体抵抗能力,促进身体血液循环,但秋冻需要接受寒冷刺激,并不是所有人群都适合。


心脑血管患者


深秋季节气温变化大,这种变化多端的天气会使人的皮肤、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所以,凡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在深秋季节不但不应该秋冻,相反还应该注意保暖,随着天气的变化及时增添衣服



哮喘,支气管炎患者


对于一些有慢性支气管炎的人群,本身气道的防御能力较差,着凉时,身体的抵抗力大大下降,被病菌病毒入侵后易引起感冒、咳嗽,还可能引起扁桃腺炎和肺炎。哮喘病人对季节气温、湿度的变化极为敏感,抵抗力弱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哮喘。


胃病患者


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由于深秋时节气温变化无常,特别是当冷空气骤袭,如果防护不当,就会使旧病复发。



老寒腿患者


老寒腿患者在受寒时会使症状加重,受累的关节以膝关节为主,常出现关节疼痛,有时伴有肿胀,上下楼或下蹲时疼痛加剧,此类人群,从秋季开始就应该注意腿部保暖。



体寒女性


对于一些本身身体寒冷的女性朋友,尤其是一到冬季就手脚冰凉,小腹寒冷的女性,秋季务必要注意自己脚踝、腹部、腰部等部位的保暖,避免加重体寒,甚至造成宫寒、月经不调等疾病的侵扰。



所以,对于有些人来说,“秋冻”要适度;尤其对患有慢性病的人群来说,不仅不能“秋冻”,反而还要注意保暖。




秋冻的正确姿势,您学会了吗?

天气渐凉,请注意保暖

长按二维码关注“鲁润阿胶药业

关注健康,享受生活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