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随着呼呼北风,冬季悄然来临。11月7日立冬,是冬季第一个节气,意味着冬天的开始。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王乐荣介绍,中医认为,冬季阴气极盛,此时人体的阳气潜藏于内。由于人体阳气闭藏后,人体新陈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容易发生一些季节性疾病。有哪些养生保健调理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健康过冬?王乐荣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饮食温补少辛多酸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王乐荣表示,冬季天气寒冷,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的热量,就必须增加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以产生更多的能量,适应机体需要。所以冬季饮食要以“温补”为主,适当多吃牛羊肉、瘦肉、鱼、甲鱼、蛋、龙眼、山药、大枣等温热之品及豆制品,不仅能补充因冬季寒冷而消耗的热量,还能益气养血补虚,对身体虚弱的人尤为适宜。
同时,冬季饮食应少辛增酸防疾病。初冬时节是心血管病的高发期,这个时候要多吃清润甘酸的食物,不宜吃麻辣类食物。饮食中适当多吃些醋,能起到软化血管、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
起居调养宜早睡早起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常伤阳气”,人体如果没有阳气,将失去新陈代谢的活力,而阳气对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王乐荣强调,冬季宜早睡晚起,尤其年老体虚的人,最好等太阳升起,阳气生发时再起床,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居室切记密闭,早晚要开窗通风。
另外,要注意根据气温增减衣被以防受凉感冒,引发宿疾。立冬过后应尤应注意头部、背部、脚部的保暖。
情志调养宜多晒太阳
情志方面,中医讲究入冬后,要恬淡安静、寡欲少求,这样可以使得神气内收,利于养藏。冬季万物凋零,常会使人郁郁寡欢,应多参加娱乐活动,如跳舞、下棋、慢跑、画画、练书法、欣赏音乐等,或者跟朋友聊天,些都是消除烦闷、调养精神的良药。对于压抑在心中的不良情绪,可通过适当方式发泄出来,保持心态平和。
同时,要多晒太阳。因为冬季天黑的早,光照时间短,也是易使人产生抑郁情绪的一个原因。黑夜来临时,人体大脑松果体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强,能影响人的情绪,而光照可抑制此激素的分泌。
运动调养前应先热身
立冬后适当的活动可以使新陈代谢增强,产生热量增强,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减少疾病。冬天寒冷,人的四肢较为僵硬,锻炼身体前热身活动很重要。如伸展肢体、慢跑等,使身体微微出汗后,再进行强度较高的健身运动。衣着要根据天气情况而定,防止感冒。运动后要及时穿上衣服,以免着凉。不宜做剧烈的运动、出大汗,否则会造成无形能量的流失。
王乐荣提醒,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禁止做剧烈运动,如打球、登山等。雾霾天早上气温偏低时,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最好不要外出,以防受寒后脑供血不足,诱发中风。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老年人,应避免寒冷的刺激,运动应在日照充足时,避开早晚,以免诱发疾病发作,老年人室外运动更应注意保暖。
艾灸顾护阳气提高抵抗力
天气转凉,人体的阳气也顺应季节的变化而潜藏于内,艾灸有顾护阳气、扶正祛邪、提高免疫力,增强冬季抗病作用。
王乐荣推荐立冬灸以下穴位可以帮助人们温暖过冬:艾灸神阙可预防感冒提高免疫,鼻炎、痛经等慢性病患者可艾灸此穴;关元穴为生殖、泌尿系统保健要穴,灸之温通经络,行气活血,补益阳气;足三里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灸足三里具有补脾胃、祛邪防病等功效;气海穴有调整全身虚弱状态、增强免疫力的作用。灸气海具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的功效;风门穴是临床驱风最常用的穴位之一,灸风门适宜于体质较弱、常患感冒者;灸肾俞穴具有调理肾气、强健腰脊等功效。
膏方进补养生又防病
俗话说“冬令进补,春天打虎”,寒冷的天气,除了保暖至关重要,适量进补、调理身体尤为关键。王乐荣介绍,中医学认为自然界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根据“天人相应”原理,到了冬季,人体也同样处于“封藏”时期,为来年积蓄力量。立冬起,增加营养,服用补品补药,可以使营养物质易于吸收蕴蓄,进而发挥更好的作用。冬令膏方作为药食精华,在养生保健、治疗疾病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膏方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受益群体日益增加,逐渐为亚健康人群、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产后和手术后康复者等人群追捧。中医膏方治未病,有调节机体免疫力、清除体内自由基,抗衰老、增强内分泌的调节功能、强壮、健脑益智、养颜美容、改善心脑血管、调整消化系统、降低“三高”等功效。
王乐荣提醒,中医膏方并非人人适用,讲究辨证开方,万人不重方,所以一定要找经验丰富的中医专家把脉开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