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专家经验】不同特征的高血压患者,选择用药有技巧


转载请注明作者与来自“药店人”微信公众号(yaodianren520)



血压即血液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通俗来讲,高血压就是血管内压力过高导致的,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国内发病率达12%。


高血压的主要危害是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损害,最终可导致脏器功能衰竭。其发病原因尚未明确,目前认为由多种因素单一或者叠加造成的,主要病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血压自身的调节机制失衡;

2.遗传因素;

3.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失衡;

4.精神因素;

5.饮食因素(长期摄入过多的钠盐及过量饮酒)。


高血压是怎么“长大”的?


严格来说,高血压早期仅表现为心排出量增加和全身小动脉张力的增加,持续进展可引起全身小动脉病变,表现为小动脉玻璃样变,使小动脉变得脆弱,最后导致重要靶器官(心脏、脑、肾脏、视网膜)缺血并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


没看懂?

那我们通俗点说!


原发性高血压通常起病缓慢,早期常无症状,许多患者患病多年,却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病,却在体格检查时发现血压升高,也有少数患者在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后才被发现患有高血压


患者可有头痛眩晕、气急、疲劳、心悸耳鸣等症状,但这些症状并不一定与血压水平相关。


患者在初期可能只是在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血压暂时升高,随后可恢复正常。随着病情的进展,血压升高逐渐趋于明显而持久,但一天之内,患者白天的血压水平与夜间的血压水平仍可有明显差异。


到了后期,患者的临床表现常与心,脑,肾功能不全或器官并发症有关。常见并发症有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塞与猝死、脑出血、脑动脉血栓形成、高血压脑病、肾功能损害等,严重的高血压可促使主动脉夹层破裂,常可致命。


治疗高血压的3个关键原则


高血压的诊断有赖于血压的正确测定。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标准,即患者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的治疗是一个慢性过程,治疗的过程中有以下关键原则:


1.降低血压。

2.防止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

3.预防及逆转靶器官损伤。


不同人群,选择用药有技巧


市场上有多种类型的降压药,共分为七大类。该如何选择有效的降压药进行治疗呢?


1.利尿剂:呋塞米、螺内酯、氢氯噻嗪。

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卡托普利、贝那普利。

3.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倍他洛尔。

4.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尼群地平。

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缬沙坦、洛沙坦。

6.α1受体阻滞剂:哌唑嗪。

7.其他:可乐定、甲基多巴、利血平。


以上前五类降压药最为常用,后两类降压药因对心脏缺乏代谢保护,不宜长期服用,也不作为常用首选药使用。有不同症状的患者,应分别使用下列降压药:


  • 合并有心力衰竭的患者:宜选择ACE抑制剂、利尿剂,如卡托普利、氢氯噻嗪。


  • 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宜选用利尿利、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呋塞米。


  • 合并糖尿病,蛋白尿或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可用卡托普利。


  • 伴有脂质代谢异常的患者:可选用哌唑嗪。


  • 心肌梗塞后的患者:可选用美托洛尔、卡托普利。


  •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可选用硝苯地平、尼莫地平。


  • 伴妊娠者:可用甲基多巴。


医师建议:凡是使用降压药的患者,不能有效控制血压时,不可盲目加量或者换药,应配合两种或者两种以上降压药使用,以减少加用单一药的药量所带来的副作用。患者血压控制稳定后,不能随意减量或者停药。


(本文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发送#精品#到药店人公众号

多篇精品文章任您看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