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我从院长的岗位上下来了,我会坦然地说:我无愧于政府,无愧于医院,无愧于职工,无愧于病人。”
作者|齐金石
来源|中国县域卫生
▲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人民医院院长张铁军
时至2017年9月,张铁军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人民医院的院长已经6个年头了。
6年前,接到委任通知的那一刻,张铁军内心的忐忑和向往至今仍然无法忘却。他忐忑,是因为在这之前,他只是一名业务骨干,他不知道自己能否从一个专于技术的人成为一位成功、出色的管理者。但他向往,因为脑海中早就规划出了医院发展的蓝图—他要把扎鲁特旗人民医院建设成为自治区一流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在经历短时间“院长”这个职位的磨合、以及同事之间的帮助和前辈的教导之后,他对医院在事业发展、人才发展、改善环境、改善设施等各个方向的规划都有了清晰的规划和目标。紧接着,如何让扎鲁特旗的百姓可以轻松看病、如何让扎鲁特旗人民医院得以发展,成为了张铁军毕生的追求。
直到现在,张铁军依然秉持着这一份初心,并朝着新的目标,去努力、奋斗、并开启新的征程。
先给人才条件,再去培养人才
据介绍在张铁军刚当院长的最初一段时间,医院相继有近20名内科、外科、眼科、耳鼻喉及超声科医生调离,其中绝大多数是科室学科带头人,或是科室业务骨干,这些医生的调离,给医院正常业务工作造成很大干扰。“我刚当院长时,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人才短缺,当时像眼科、耳鼻喉科这样的小科室已经处于半瘫痪状态。”张铁军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依然有些感慨。
张铁军深知,每一位愿意扎根基层的医护人员,都怀揣着治病救人的激情和热血,他也是这种激情支撑着他从一名小小的医生,不断的积累和提升后,成为了一名学科的带头人。他相信,这些离开的学科带头人曾经也与他一样,立志要守护扎鲁特旗百姓的健康。那么他们为什么最终选择了离开?
事后张铁军沉静下来,认真审视这所医院:医技楼门窗破损、地面塌陷、供热不畅,综合楼瓷砖脱落、门窗破损、卫生间渗水......基础设施如此,现代化的医疗设备更加跟不上,那些学科带头人都想成长,医院却无法给他们提供成长所必备的硬件条件。
既然找到了原因,那就对症下药!
首先是解决硬件问题。“这几年通过与政府、上级医院的沟通和协调,我们医院的建设面积由原来24000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35000平方米,那些破旧的诊室,全部翻新,我要给来这里工作的医生和来这里看病的患者最舒适、安全的环境。”
现在的扎鲁特旗人民医院,处处规范、安全、干净、整洁,张铁军有这份自信:医院的每一处角落,从门诊大厅到病房、从库房到手术室,都可以大大方方地展示在所有人的面前,接受任何患者和专家的检阅。
除了基础设施之外,医院也花了大价钱购置了先进的医疗设备。“我们现在有美国GE核磁共振机、GE64排螺旋CT、数字化无线DR、数字化肠胃机、血透机等大中型设备150余台。”张铁军对医院近些年来引进的设备如数家珍,因为每一台设备的采购,都是经过他仔细的对比同类产品所决定下来的。
打好基础的同时,人才储备也同步进行,在扎鲁特旗人民医院的积极争取和上级医院的帮助下,医院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方式培养人才,已把当初青黄不接的人才队伍建设成为高、中、初级架构合理的人才梯队,为医院今后的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
据了解,2014年,医院招聘了3名大学毕业生,同时派送到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耳鼻喉科进修学习一年,在他们返院后,医院引进了300多万元的耳鼻喉科手术及检查、治疗设备。
张铁军这么做,不仅仅是为了留住这些自己培养的医生,更为了将大医院的专家吸引过来。“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刘海生教授、北京宣武医院耳鼻喉科主任王振霖教授、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刘剑锋教授、北大人民医院王旻教授、北京佑安医院刘勇刚教授每月定期来我们医院两到三天坐诊、手术示教,通过一年多的努力,耳鼻喉科门诊患者诊疗人次增加3000余人次。”张铁军记得每一位专家来的日子,为他们准备最好的环境和条件,并始终对他们怀抱着感激之情。
最近两年,张铁军“迷”上了信息化医疗、智慧化医疗,因此,把医院的部分副院长和科室主任派去信息化建设较为完善的江浙一带学习。张铁军为医院引进了“银医通”自助服务系统,开通了114自助挂号缴费机,医院WIFI全覆盖,和优秀的大三甲医院开通了远程医疗。“别的县级医院能做到的,草原上的县级医院一样能做到!”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基础,没有人才一切都谈不上,他们是我们最大的宝贝。”张铁军如是说。
同事是亲人、是战友
“人才是第一位。”张铁军多次跟记者强调了这句话。扎鲁特旗人民医院地处边疆,发展相对滞后,很难吸引人才。缺乏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这是医院发展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
“我们没有自主的用人权,今年国家还出台了青年医生离岗规培三年的政策,这让我们县级医院很为难,让他们出去参加规培,对我们来说就是釜底抽薪,有些科室就面临着瘫痪,我希望政府能在人事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让医院能够自主地引进人才,我们医院会积极地培养人才,不会辜负政府的信赖。”
如果说,培养人才给扎鲁特旗人民医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那么如何留住人才,是医院长远发展的硬性条件。医疗条件、待遇,张铁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医院的员工争取最好的利益。
除此之外,“情感留人”更是留住人才的好办法。张铁军把每一位同事都当做战友、当做家人。他知道医院大部分同事的家庭住址,经常开车送他们回家,在他们身上,这种亲密、平等的关系完全超越了领导和下属之间的关系。
扎鲁特旗人民医院办公室副主任刘伟向记者说了一件这一辈子都铭记在心的事:在一个风雪特别大的冬天,草原上原本就坑坑洼洼的路变得更加不畅。由于扎鲁特旗人民医院承担了精准扶贫的任务,面对这样的条件,更要到乡下去探望贫困户。那一天,张铁军带刘伟过去,当时尽管车开的特别慢,但在遇见一个转弯道的时候,还是侧滑到路下面,翻进了沟里,“我无法忘记那一刻,真的觉得昏天黑地,心里特别害怕。这个时候,张院长第一句话就是‘小刘你没事吧?’他的第一反应不是关心他自己,也不是关心他的车,而是问我有没有事,那一瞬间我突然没有那么害怕了,我感受到张院长真的不仅仅是把我们当同事,而是家人。”
据介绍,张铁军把车丢在了沟里,找了一位乡亲带路,直接去村里,直到把困难户的问题记录完毕,做完一切之后才回医院。
记者观察到,张铁军对所有的同事都怀揣着感恩之心。“在我任院长的几年当中,前后搭档的几位副院长都非常出色,他们能够理解我、支持我、帮助我,我感觉到我们全都团结奋斗,为了打胜仗、为了医院的发展而贡献全部的身心,我很感谢他们,也感谢医院的每一位同事,他们在方方面面给了支持和鼓励。”
对同事如此,对患者更是亲如家人。张铁军的手术技术,在扎鲁特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几个月前,鲁北镇一位姓付的居民高血压脑出血生命垂危,张铁军为其做了颅内血肿清除术。当时患者出血量大,家属对患者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但是张铁军并没有放弃,亲自操刀患者的手术,在患者术后稳定之后,立即帮患者联系北京的大医院,患者在北京的大医院接受了后续的治疗,得以康复。“北京的大专家都说,我能恢复的这么快,主要是因为张院长手术做的成功。”这位患者说。
不忘初心,方得圆满
从最初接手院长的惶恐,到今天的得心应手,六年的时间,扎旗医院打造了 一名德才兼备的院长,张铁军也在扎鲁特旗人民医院的历史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回想过去,“接手院长的时候,很多事情与之前的想象是不一样的,我的想象是美好的,但它有时与政府部门的支持力度、与医院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与社会大环境、与医患关系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冲突,好的想法可能在实施中大打折扣。”
尽管想象丰满,现实骨感,张铁军始终记得当初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成为一名成功的、出色的医院管理者。
一些困难曾经给他职业化院长的道路上设置了重重障碍,比如说:事业发展与人才瓶颈的矛盾、医疗事业发展与行政管理不同步的矛盾、单位用人自主权与人事管理框框之间的矛盾、人才匮乏与人浮于事之间的矛盾、医疗环境与设施老化之间的矛盾等。
“我相信这些问题不仅仅是我们一家医院正在面对,很多与我们类似的县级医院,都在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我还要不断的打磨自己,争取在解决这些大问题上面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六年的时间一晃而过,扎鲁特旗人民医院的成长,医院的员工们的付出历历在目,扎旗的百姓们有目共睹。
“回想这这些年,我还是为医院、为职工、为病人做了一些事情。如果有一天我从院长的岗位上下来了,我会坦然地说:我无愧于政府,无愧于医院,无愧于职工,无愧于病人。”
~~END~~
越县域,越懂县域!